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练案:第5专题第13课 葡萄月令.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散文选读
- 资源描述:
-
1、第13课葡萄月令一、字音辨读1茵陈蒿(ho) 2.桦木(hu) 3.刨坑(po)4摽紧(bio) 5.缚住(f) 6.挖窖(jio)7泱泱(yn) 8.嘬奶(zu) 9.用剪刀铰(jio)10瘪果(bi) 11.笤帚(zhou) 12.铁锹(qio)二、字形辨识1.2.3. 4.5. 6.三、词语辨析1怏怏泱泱例句2工夫功夫例句四、熟语释义1沁人心脾: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2璀璨琳琅:文中指雨后葡萄色泽鲜艳明亮。3一览无余: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形容视野辽阔,也形容事物简单。一、走近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县人,现代作家。从小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1
2、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先后出版邂逅集羊舍的夜晚等作品集,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文坛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他与人合作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创作上他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这是他艺术追求的方向,也是他小说的灵魂。二、相关背景月令:即月支,月主气候季节,为时令,所以月支又称为月令。同时,月令也是一种文章体裁。现存礼记中有一篇月令,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政府执行的祭祀礼仪、职务、
3、法令、禁令等,并把其归纳在五行相生的系统中。葡萄月令就是写葡萄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经历,并作为线索串起了人们的活动。农民在田地里的打药、施肥这些看似很寻常的农活,在他笔下却自然优美,读之如画。那种空灵的感觉给人印象深刻。三、主旨把握作者通过写美若仙子的葡萄12个月中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与赞美之情。其笔下的自然风物构成了一个温馨、适意的世界,透示着对尘间俗世生活的执著与肯定。四、结构图示1开头写一月和二月的葡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明确: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描绘的葡萄有鲜明的印象,而且更可感受到对葡萄的深情,更易引起共鸣
4、。2汪曾祺先生曾说:“散文的天地本来很广阔,因为强调抒情,反而把散文的范围弄狭窄了。过度抒情,不知节制,容易流于感伤主义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请结合“三月上架”一部分分析汪先生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明确:汪先生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平和冲淡,具有浓重的口语特点,让人读来如话家常,感觉亲切自然。如“先得备料。把立柱、横梁、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杨木的、桦木的,按照树棵大小,分别堆放在旁边。立柱有汤碗口粗的、饭碗口粗的、茶杯口粗的。一棵大葡萄得用八根、十根,乃至十二根立柱。中等的,六根、四根”,运用大量短句,干脆利落,带给人亲身劳作的切身体验。“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
5、,得费一点劲。大的,得四五个人一起来。起!起!哎,它起来了”一句更是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将劳作的情形描绘得历历在目。3这篇散文按照月份写了葡萄种植和收获的各种知识。作者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明确:当然不是。文章以时间为序写了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栽种过程,而葡萄在人的精心照料下,才能像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作者写葡萄的生长十分细腻,犹如记录一个新生的婴儿的成长过程。只有真正地喜爱、细心地观察,才会写出这样的文章。所以,在这篇别致的散文之中,洋溢着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表现出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1结构严谨别致、详略有致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结构
6、散漫、随意,也就是“疏”,是将散文“形散神不散”特点推向极致的佳作。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其余部分略写。文章安排张弛有度,语“疏”而事“密”。2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学表现力(1)比喻: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2)夸张: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3)拟人:葡萄藤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3语言淳朴自然、闲适自在通篇的短句、闲话体式,不时夹杂一些地道的口语,增强了语言的活力。例如:“它真是在喝哎”“可是你得快
7、来”“葡萄,你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着吧”“它倒是暖和了,咱们的葡萄可就受了冷啦”等。阅读葡萄月令选段,完成14题。八月,葡萄“着色”。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不是的。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着色”。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分分、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
8、。过不两天,就下葡萄了。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果筐满了,盖上盖,要一个棒小伙子跳上去蹦两下、用麻筋缝的筐盖。新下的果子,不怕压,它很结实,压不坏。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荡的。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葡萄装上车,走了。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1第段中,“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含意?答:_答案:(1)“着色”就是生活中果农的语言,因此不是“借用”。(2)写出了八月份葡萄颜色鲜艳、明亮的样子,就像画家调出来的一样。2第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一例分析。答:_答案:比喻:“白的像白玛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葡萄的色泽鲜润。(若写上4句,
9、按排比分析也可)夸张:“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形象地渲染出雨后葡萄色泽的晶莹剔透,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任选其一即可)3本部分结尾段中,与上文称呼上发生了变化,试分析其作用。答:_答案:称呼由原来的第三人称转换为直接称呼,达到一种面对面交流的效果,便于亲切、自然地抒发对葡萄的喜爱之情。4联系生活实际,对第段中“新下的果子,不怕压”、“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荡的”这一特点,谈一下你的认识。答:_答案:(1)自身“饱满”、“充实”是经得住外界压力考验的。(2)过于舒适、宽松的环境对人的成长带来的可能是伤害。(3)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才能正确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681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汉语拼音7《z__c__s》 人教部编版(共7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