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益阳市 桃江县 2021 2022 学年 九年级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 资源描述:
-
1、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九 年 级 语 文(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一、积累与运用(34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 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 ,倒变得不适 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见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 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1.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3分)A. 直捷 (ji) 倒变得(do) 旁骛(w)B. 直捷 (jin) 倒变得(do) 旁骛(w)C. 直捷 (jin) 倒变得(do) 旁骛(w)D. 直捷 (ji) 倒变得(do) 旁骛(w)2.文中空格处依次应填的字是( )(3分)A. 法 徽 实 幅 B. 法 微 实 副C. 阀 微 试 副 D. 阀 徽 试 幅3.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是( )(3分)A. 选择复句 B.转折复句 C.并列复句 D. 假设复句4.将下面的五句话连接到语段空格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众人都笑起来,看着范进洗了脸。 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 到了家门,屠户高声叫道:“老爷回府了!”屠户见
3、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时回。 郎中又拿茶来吃了,一同回家。 老太太迎着出来,见儿子不疯,喜从天降。A. B. C. D.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中国共产党经历百年依然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始终充满生机活力。B.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各部门精心组织、周密计划下,顺利开展。C. 近百年来,很多大学的校训经历了曲折的变化,折射出了中国教育。D. 持续干旱,许多水库的存水量已经减少了两倍,节约用水刻不容缓。6.默写填空。(6分)(1)俱往矣, , 。(毛泽东沁园春雪)(2) ,病树前头万木春。 ,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范仲
4、淹的岳阳楼记中,从时间上表现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 。7.下面是聂绀弩读水浒传后写的一首诗,阅读全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董超薛霸 聂绀弩解罢林冲又解卢,英雄天下尽归吾。谁家旅店无开水,何处山林不野猪。鲁达慈悲齐幸免,燕青义愤乃骈诛。佶京俅贯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1)概括第二联涉及的故事情节。(2分)(2)尾联中“佶京俅贯”和“超霸二公”代表了封建社会中的哪两类人?(2分)“佶京俅贯”代表 “超霸二公” 8.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9分)(1)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著有草房子、火印以及大王书系列等,他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左边
5、是曹文轩的画像,请说说画像是怎样体现人物身份特征的。(2分)(2)中国著名作家陈忠实是一位拥有民族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得1997年茅盾文学奖。2016年陈忠实去世后,有人撰写了一副挽联:忠于人民 忠于生活 忠诚觅得原上鹿实为楷模 实为经典 实业赢得举世名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赏析这一幅挽联。(4分)内容: 形式: (3)学校准备在校园中安放一些名人塑像,为此召开学生代表会,讨论安放哪些名人塑像,如果你参加了讨论会,想要推荐上面两人中的一人,你会怎么说?(3分)二、阅读(56分)(一)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910题。(7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9.对这首词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B. 上片望月,既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又表达词人想逃离人间,与明月一同归去的思想情感。C.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照在不能入眠的词人身上。D. 宋代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可见这首词的影响力之大。10.用自己的话概括下片内容,并说说划
7、线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114题。(17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
8、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死亦我所恶 恶:凶恶 B. 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C. 妻妾之奉 奉:侍奉 D.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12.下面加点的“为”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中“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向 B.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作为C. 为坻,为屿(小石潭记)成为 D. 为宫室之
9、美(鱼我所欲也)1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B. 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C. 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D. 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4分)(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4分)(三)阅读鲁迅故乡选段,完成1517题。(8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
10、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 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 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 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11、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15.第段横线上依次所填的词语正确的是( )(3分)A. 展转 麻木 恣睢 B. 展转 恣睢 麻木C. 麻木 展转 恣睢 D. 麻木 恣睢 展转16.第段写道:“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为什么会“害怕”?(2分)17.联系上下文,揣摩第段加横线句子的含义。(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2分)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
12、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