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苏教教必修4)寡人之于国也演练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苏教教必修4寡人之于国也演练 WORD版含答案 2014 2015 学年 一下 学期 语文 教教 必修 寡人 演练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下
2、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没有B材木不可胜用也 胜:尽C王无罪岁 岁:年成D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则,那么解析:选A。同“勿”,不要。2以下全部属于孟子提出的发展农业生产建议的一组是()斧斤以时入山林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A BC D解析:选B。和属于教化百姓方面。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
3、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解析:选C。“表明害民的是荒年”错,害民的是虐政。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译文:_(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_(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文:_答案:(1)五亩大的宅院,在宅地周围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3)这种做法和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二、语言运用5
4、如果举行古代文化名人评选,孟子顺利当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为孟子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80字。(内容须涉及孟子所处的时代,孟子的思想主张及意义,孟子的性格及论辩艺术)颁奖词: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形象、鲜明、生动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应该对孟子的时代及孟子的行为进行形象描述,对孟子的性格及思想主张进行赞美性评价。答案:(示例)在距今两千三百多年前的那个遥远时代,静静的大地,奔腾的黄河,黑色的山峦在那略显苍凉的天空下,诞生了一位与孔夫子齐名的伟大思想家孟子。他背着“以民为本”的行囊,积极奔走于各国的诸侯王公之间,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而是为了替那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百姓们,争得一份
5、“衣帛食肉”“不饥不寒”的安乐与祥和。他那独具慧眼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堪称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明宝库中的一枝奇葩;那机智敏锐的论辩艺术和独立高尚的人格魅力,更不愧为两千年来士大夫中的楷模。6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_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中的重组句子。改变句子原来的结构,重新确定主语、谓语和宾语,但并不改变原意,是该类型题目考查的特点。答案:(中国知识分子的
6、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出的,它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曳兵(zhui)洿池(w)无憾(hn)B鸡豚(tn) 狗彘(zh) 庠序(yn) C孝悌(d) 衣帛(y) 畜牧(x)D饿莩(pio) 数罟() 王好战(ho)解析:选D。A项,“曳”应读y。B项,“庠”应读xin。C项,“悌”应读t。2下列加点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直不百步耳直:向前B树之以桑 树:种植C河内凶 凶:收成不好,荒年D兵刃既接 兵:兵器解析:选A。直:只是,不过。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移其粟于河内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解析:选B。A项,“无”同“勿”,不要;C项,“颁”同“斑”,花白;D项,“涂”同“途”,道路。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是亦走也C未之有也D树之以桑解析:选B。B项是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倒装句,A、D两项是状语后置句,C项是宾语前置句。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
8、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332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