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上好课 古诗 第二 课时 教学 设计 上好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部编版
- 资源描述:
-
1、课 题3 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学 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迢迢牵牛星。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3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学习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迢迢牵牛星。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学情分析本诗想象丰富,感情浓郁,是首相思怀远的诗,朗诵时,应将诗歌悲凉的情感带入朗诵中。这对于孩子们来说难度较大可以在朗诵前细细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创造诗歌时的心情、感情,再将领悟到的内容通过诵读表达出来。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2.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学习任务四: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忆所学或所了解的古诗,将学生带入学古诗的氛围中。)1.背诵古诗,引出“牛郎织女”的话题。2.学生通过背诵积累的古诗,回顾“七夕节”的习俗。(1)引导学生回顾并背诵三年级下册学过的乞巧一诗。(2)学生回顾五年级学过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并交流与七夕相关的节日习俗。3.导入:课前大家查找了许多关于七夕节风俗的资料,课上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而一千多年前的一位诗人也以古诗的形式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并流传至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迢迢牵牛星。(板书课题)4.解题:“迢迢”的意思是遥远。(1)启发学生思考:牵牛星
3、距离谁显得遥远?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发言:牵牛星距离织女星显得遥远。(2)小结:是啊,牵牛、织女相隔万里,这么远的距离会在他们心中激荡起怎样的思绪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3)齐读诗题。学习任务五:初读古诗,理解诗意(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精读的方法,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使朗读更有韵味。)1.(课件出示古诗)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 指名读,读准字音与停顿。(2)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皎”“纤”“擢”“杼”“脉”等字的字音和句子
4、间有规律的停顿。(3) 学生反复自由朗读,将字音读准。(4) 齐读古诗。2学习生字。(1)出示“章”“泣”“盈”“脉”等生字。(2)教师提示:“盈”字上半部分应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里面的“又”最后一笔变形为点。“脉”字为多音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3)(课件出示)请根据不同意思进行扩词并选择恰当的词语把例句补充完整。“盈”字在字典中的两种解释:充满;多出来,多余。A.惟以中国土壤之博,物产之(丰盈),人才之盛,十倍于西洋各国。B.他苦心经营了五年,公司终于(盈利)了。C.今天上午,那个(恶贯满盈)的罪犯终于落网了。3.再读诗文,理解诗意。(1)教师在课件中标红“素、章、盈盈、脉脉”等词
5、语,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2)小组内合作学习,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所反映的内容,初步想象画面。(3)小组派代表交流,教师相机进行指导。【预设】学生交流“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时,可引导学生根据“札札”这一象声词,想象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想象织女织布时的样子。学习任务六:想象画面,感悟诗情。(设计意图:诗词的教学重点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在关键处给予指导。最后紧扣人物心情,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反复品读诗句,读出诗词背后的那份情,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1 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出示学习要求)选择诗中描绘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课标版必修4:第5课《定风波.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