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高一语文必修3人教版课件:第一单元 林黛玉进贾府.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2016学年高中高一语文必修3人教版课件:第一单元 林黛玉进贾府 2015 2016 学年 高中 语文 必修 人教版 课件 第一 单元
- 资源描述:
-
1、第一单元1 林黛玉进贾府一、阅读第1段,回答问题。“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一段写出了与别家有哪些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与别家的不同:(1)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黛玉看到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2)贾府的主仆穿着奢华,奴仆众多。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仆役;仆役、婆子、丫鬤轮番更换。文 段研 读(3)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雕梁画栋,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作用:从中我们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初步展现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为小说中人物性格的成长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环境。
2、文 段研 读二、阅读第24段,回答问题。见到黛玉后,贾母、侍立之人、黛玉都哭了,她们哭时的心情有什么不同?答案:贾母“大哭”,表现了外祖母对外孙女的疼爱和怜惜;贾母“呜咽”,是说到女儿“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时候的伤心,表现了贾母对女儿的怀念,属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感。黛玉的“哭个不停”,是因为她见到外祖母时想到了自己幼年丧母、孤苦伶仃、寄人篱下的悲苦身世,表现了她的多愁善感。文 段研 读“地下侍立之人”的“掩面涕泣”,是附和的哭。这时候的贾母,犹如大合唱的指挥家,她一哭,其他人都跟着哭。文 段研 读三、阅读第56段,回答问题。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王熙凤这一形象的?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
3、征?答案:形象刻画:(1)她的出场与众不同,人未到笑声先到,与侍立之人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2)浓墨重彩描绘肖像:头上、项上的饰物放着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这透出她占有财富的欲望;“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苗条的身量,“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使人感觉这位贵族少奶奶貌似可喜实则可畏。文 段研 读(3)着意恭维贾母,她察言观色,机巧善变,投合贾母心意,这正显出她邀宠取幸的本领。(4)从她嘱咐黛玉、应对王夫人的问话,表明了她在荣国府中的地位、权势以及管家的才干,她不仅深得贾母的欢心,也受到王夫人的赞许。形象特征:王熙凤贪婪、俗气、刁钻;又善于察言观
4、色和机变奉迎,善于讨好贾母的性格特征;喜欢弄权,以显示自己的精明能干;在贾府她威重令行,有敢于在贾母面前放诞无礼的地位,是贾府的实际统治者。文 段研 读2关于文段最后一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这一神态描写所反映的人物心理说法正确的两项是(BD)A王夫人见王熙凤伶牙俐齿,又打扮漂亮,很是喜欢。B王夫人对王熙凤放月钱及找绸缎做衣裳等事的细致、能干表示满意。C王熙凤放月钱、做衣裳深深地打动了王夫人,王夫人情绪难以自抑。文 段研 读D文段中言语之间描写了王熙凤能说会道、果断干练、工于心计,但在王夫人看来,这是她侄女精明能干、尊重自己的表现,所以王夫人很会心地一笑,并点头不语以默默称赞。E王夫人为了迎
5、合贾母,不伤当时会见气氛,只有会心一笑,才显得不失大体。文 段研 读四、阅读第711段,回答问题。黛玉先后去拜见两位舅父,作者为什么不安排两位舅父出场?答案:如果人人都见面,势必个个问候叙说一番,不但会使内容重复、文字枯燥,而且两次甥舅直接晤谈,写起来也很困难。作者采用了避难就易、避实就虚的方法,既按礼规让黛玉拜见舅父,引出对贾府结构的描写,又免去了与二人直接相见的场面。其实这也暗示着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除了内亲的身份外,对她的两个舅父而言并不是马上非见不可的人物,贾府只是收留她。文 段研 读五、阅读第12段,回答问题。吃饭的时候,林黛玉对座位为什么要推让?答案:古时候吃饭的座位都是很讲究的,
6、体现着人的地位尊卑,不是随便哪个座位都可以坐的。这正体现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小心谨慎的性格。文 段研 读六、阅读第1314段,回答问题。1怎样理解西江月二词?答案:两首西江月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文 段研 读2如何理解宝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四组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 (共39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