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类型第一单元“童年往事”(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统编版).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53758
  • 上传时间:2025-11-0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88.54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一 单元 童年 往事 主题 阅读 2023 2024 学年 年级 语文 下册 理解 统编
    资源描述:

    1、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阅读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展示古代儿童生活画面的古诗三首;有著名作家萧红回忆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快乐的祖父的园子;有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还有陈慧瑛描写一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梅花魂。本单元的阅读要素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就是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入情入境、动心动情,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一个新境界,这是比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思想更深一步的理解能力,也是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体会

    2、文章的思想感情呢?阅读时,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读、想,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1.从关键词语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篇文章,其关键词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语,体会其思想感情。例: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品析:一个“只”字说明在故乡待的时间很短,表现出作者的遗憾之情。2.从重点句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反复出现的语句等关键句子,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例: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品析:直接抒发情感,表达对故乡月亮以及故乡的思念之情。3.从对人物

    3、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dian)污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品析:语言、动作描写)外祖父此时的表现和平时完全不一样,可见这幅墨梅图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极高。4.通过分析题目来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例:月是故乡明品析:通过文题,揭示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及故乡的月亮的思念之情。5.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就是要我们注意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阅读时,要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想象自己身临其境,特别是抓住重

    4、点的词语、句子、段落多读多想。这样,你才能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例: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品析:景物描写,通过植物自由自在的生长状态,写出了作者的自由、快活。一、(2022下山东临沂五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理解。村槐(节选)我思乡的心,便被村槐那广阔的浓荫所拥抱了。清明时分,我和小伙伴就缠着祖父缚秋千。他找出犁上的套绳,携我们到槐树下。起先把套绳挽成团儿,牵住一头;然后侧身用胳膊划一个有力的弧线,绳团便高高飞向横着的树股;最后,打了结,绑了

    5、一截棍儿,就可以荡飞了。开始,我上秋千还有点儿怯,祖父就一前一后地推着秋千,念叨着送马马的山歌。渐渐,我可以一屈一伸,自个儿荡得很高了。树干也以同样的节奏,上下忽闪着,嫩绿的叶片泛着春阳,像无数欢乐的眼睛。傍晚,枝枝梢梢,暴出了淡黄的槐米,米粒似的浮荡着繁星的海。清苦味的芬芳,简直使整个故乡都沉浸在春夜的微醺之中。清晨,被风摇落的花瓣,在场院里软柔柔地铺了一层。我和小伙伴们,赤脚欢跑在这花的暖床上,追逐着,打着滚,直裹一身槐香。又把花瓣用手掬在一起,积成一座座小的香山;或者学着祖父在山地里点种,把花瓣一撮撮种下,希冀故乡有一个美丽如花的丰年。槐树周身是药材,春采其花,秋采其果,索得一点读书的费

    6、用。那么灰暗、粗糙的树皮,那么巨大的树冠,慷慨地赐予我和小伙伴们多少花和果!几年之后重返故乡。祖父已经去世,而我这长孙又没能送葬,总觉愧疚不已。在我眼前,儿时缚过秋千的树干似在抖动了,绿叶间又似乎垂满了圆筒状的荚果。抬眼望去,村槐又苍老了几许,它那道劲地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的土地。由此,我想到了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着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曾伴我长大的槐树,也一定知道我的思恋,也在想念着它的游子呢!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绑( )大方( )反义词:光滑( )索取( )2文中第24自然段依次记叙了三件往事: 、槐树下嬉

    7、戏、 。3概括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主要意思:句 ;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村槐”为题,赞美了爷爷扎根故乡倾情奉献的情怀。B本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了描写、面结合抒情、夸张等表达方式。C本文借物抒情,借对村槐的赞美,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D文章结尾不仅照应开头,还深化了主题。5结尾一句能去掉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缚 慷慨 粗糙 赐予 2槐树下荡秋千 采集槐花和槐果换书费 3祖父缚秋千的过程 槐米美丽而芬芳 4B 5不能。因为结尾不仅照应了开头,还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解析】1本题考查了找近、反义词的能力。做本题的时候,首先应该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接着

    8、在头脑中思索含有这个意思的词语或与之意思相反的词语有哪些,然后去文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即可。本题中“绑”的意思是“捆,缚”,在选文第2自然第1句话中,可以从“缚秋千”这个词语中找到“缚”字。“大方”的意思是“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选文第4自然段中的“慷慨”就含有这个意思。“光滑”的意思是“平滑,不粗糙”。选文第4自然段中的“粗糙”便与这个意思相反。“索取”的意思是“要求得到,讨取”选文第4自然段中的“赐予”与这个意思相反。2本题考查了提取文章内容的能力。做本题时,我们只需概括出所给自然段的段意即可。选文第2自然段记叙了槐树下荡秋千的往事。选文第3自然段记叙了槐树下嬉戏的往事。选文

    9、第4自然段记叙了采集槐花和槐果换书费的往事。3本题考查了概括句子内容的能力。做本题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到画线句子,然后抓住关键语句,概括句子内容。画线句子通过“起先”“然后”“最后”可以看出这个句子写的是祖父缚秋千的过程;画线句子抓住了颜色和味道两个方面写出了槐米的美丽和芬芳,可以概括为:槐米美丽而芬芳。4本题考查了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作者以“村槐”为题,借对村槐的赞美,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选项B中说文章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面结合抒情、夸张等表达方式,这种说法是不对,所以本题答案为B。5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能力。本文最后一句话在结构上呼应了开头,在作用上深化了文章的主

    10、题,由此可见本句不能删去。二、(2023下江苏徐州五年级统考期中)跟着书本去旅行,让我们来一次心灵之旅,去探寻人间真情。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习题。桂花卤桂花茶家乡老屋的前后院落里,最多的是桂花树。一到八九月桂花盛开的季节,全村都香喷喷的。母亲能把这种桂花香保存起来,那就是她做的桂花卤、桂花茶。桂花有银桂、金桂二种。银桂又名木樨,是一年到头月月开的,所以也称月月桂。父亲于诵经吟诗之后,总喜欢命我端把藤椅坐在走廊上,闻闻木樨的清香。金桂与银桂完全不同,开的季节是中秋前后。金黄色的花,成串成球,非常茂密。但是开得快,谢得也快。一大阵秋雨,就纷纷零落了。母亲不像父亲那样,她可没空闲端把椅子坐下来闻桂花香

    11、,她关心的是金桂何时盛开,潇潇秋雨,何时将至。母亲总要抢在秋雨之前把桂花摇下来,因为一被雨水淋过,花香就消失了。不像银桂,雨打也不容易零落,次日太阳一照,香气又恢复了。所以父亲说木樨是坚忍的君子,耐得起风雨;金桂是赶热闹的小人,早盛早衰。母亲却不愿委屈金桂,她说银桂是给你闻的,金桂是给你吃的,不是一样的好吗?什么君子小人的?摇下来的桂花,先装在篓里,然后由母亲和我,还有我的小朋友们,一同把细叶子、细枝、花梗等拣去,然后晾在太阳下晒去水分。待半干时就用瓦钵装起来,一层糖(或蜂蜜),一层桂花,用木瓢压紧装满封好,放在阴凉处。一个月后,就成了可取食的桂花卤了。桂花卤是越陈越香的。母亲又把最嫩的明前或

    12、雨前茶焙热,把去了水气半干的桂花和入,装在罐中封紧,茶叶的热气就把桂花烤干,香味完全吸收在茶叶中。这是母亲加工的做法,一般人家从我们家讨了桂花,就只将它拌入干的茶叶中,桂花香就不能被吸收,有的甚至烂了。可见什么东西都得花心思,有窍门的。母亲日常生活,十二分简朴,唯有泡起桂花茶叶来,是一点不节省的。她每天在最忙碌之时,都要先用滚水沏一杯浓浓的桂花茶,放在灶头,边做事边闻香味,到她喝茶时,水已微凉了。她一天要泡两次桂花茶,喝四杯。她还边喝边唱:“桂花经,补我心,我心清时万事兴。万事兴,虔心拜佛一卷经。”她说桂花茶补心肺,菊花茶清肝明目,各有好处。喝过的茶叶,她都倒在桂花树下,说是让花叶都归根。杭州

    13、有个名胜区叫满觉陇,盛产桂花。八九月间,桂花盛开时,林中桂花满地,踩上去像踩在丝绒地毯上。可到底不是家乡的桂花。6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围绕母亲选取了哪些事例。不愿意委屈金桂 和“我”秋季旅行7不同的人看桂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父亲认为 是君子, 是小人,因为 ;母亲却认为 ,因为 。8品味细节,能让我们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制作桂花卤时的 、 、 等动作,可以体会到母亲对桂花卤的 ;从母亲沏桂花茶、 、 、把茶叶倒在树下等可以体会到母亲 心情。9一花一叶总关情。琦君也曾说过“淡淡的哀愁,像轻烟似的,萦绕着,也散开了”。作者为什么在第自然段写到杭州满觉陇的桂花?请结合短文,简要说说

    14、作者借助桂花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淡淡哀愁”有哪些? 10琦君散文的结尾大多在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细腻的情感。请结合下面的“阅读链接”,推测一下本文的结尾最恰当的一项是()。【阅读链接】琦君,1917年出生于温州,1949年迁居台湾,从此50多年没回过温州。她曾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A真的是到今天回味起来,都是甜的呢。B我常常想起在故乡童年时的“摇花乐”,还有那阵阵桂花雨。C故乡的桂花,母亲的桂花卤、桂花茶,如今都只能于梦中寻求了。D杭州的桂花好,家乡的桂花更好。【答案】6做桂花卤 做桂花茶 喝桂花茶 7木樨/银桂 金桂 木樨耐得起风雨,金桂早盛

    15、早衰 银桂和金桂一样好 它们各有各的用处 8拣 晾 装 重视、期待 边做事边闻茶香 边喝边唱 悠然闲适 9写杭州满觉陇的桂花是为了衬托故乡的桂花,抒发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淡淡哀愁”有对故乡的桂花,母亲做的的桂花卤、桂花茶的怀念,对父亲、母亲的追忆,对故乡的思念。 10C【解析】6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关键词语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第自然段主要写母亲不愿委屈金桂,不赞同父亲的看法,她认为银桂和金桂一样好。第自然段主要写母亲精心制作桂花卤。第自然段主要写母亲制作与众不同的桂花茶。第自然段主要写母亲泡桂花茶喝。第自然段主要写母亲和“我”游览杭州盛产桂花的名胜区。7本

    16、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第自然段“所以父亲说木樨是坚忍的君子,耐得起风雨;金桂是赶热闹的小人,早盛早衰”一句可知,父亲认为木樨是坚忍的君子,金桂是赶热闹的小人,因为木樨耐得起风雨,雨打也不容易零落,次日太阳一照,香气又恢复了,而金桂早盛早衰,开得快,谢得也快。一大阵秋雨,就纷纷零落了。从第自然段“母亲却不愿委屈金桂,她说银桂是给你闻的,金桂是给你吃的,不是一样的好吗?什么君子小人的?”一句可知,母亲认为银桂和金桂是一样好的,因为一个可给人闻,一个可供人吃,各有各的用处。8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第自然段主要写母亲精心制作桂花卤,动词有“装”“拣”“晾”“装”“压”“封”“放”,从中可以体

    17、会到母亲对这件事很重视,感受到她制作桂花卤十分用心。第自然段主要写母亲泡桂花茶喝,通过母亲沏桂花茶、边做事边闻桂花茶香、边喝桂花茶边唱歌谣以及喝完茶把茶叶倒在桂花树下等几个场景,表现了母亲的从容,即使在最忙碌之时,都要先用滚水沏一杯浓浓的桂花茶,品味桂花茶带来的快乐,由此可见母亲的悠然自得。9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作者在第自然段写到杭州满觉陇的桂花,是为了衬托故乡的桂花,一方面借助桂花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结合全文理解,作者借助桂花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淡淡哀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第自然段“家乡老屋的前后院落里,最多的是桂花树。一到八九月桂花盛开的季节,全村都香

    18、喷喷的。母亲能把这种桂花香保存起来,那就是她做的桂花卤、桂花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桂花,母亲做的的桂花卤、桂花茶的怀念。从第自然段“父亲于诵经吟诗之后,总喜欢命我端把藤椅坐在走廊上,闻闻木樨的清香”“母亲不像父亲那样,她可没空闲端把椅子坐下来闻桂花香,她关心的是金桂何时盛开,潇潇秋雨,何时将至”等语句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父亲、母亲的追忆。从第自然段“可到底不是家乡的桂花”,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10本题考查了对文章情感主旨的把握。仔细阅读“阅读链接”,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出生于温州,1949年迁居台湾,从此50多年没回过温州”,可见作者常年居住在台湾,一直没有回到过故乡,“来到台湾

    19、,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而故乡一直萦绕在作者心间,故乡一切的人、事、物只能在梦中寻求了。因此,最恰当的结尾是“故乡的桂花,母亲的桂花卤、桂花茶,如今都只能于梦中寻求了”。故选C。三、(2023下浙江杭州五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老藤椅它真的太老了,那是外祖母用了很久很久的老家具。婷在刚有了记忆的时候,就记住了家里有这么一把老藤椅。她还记得外祖母坐在椅子上,婷坐在她的怀里,听她用浓重的乡音讲故事、唱歌谣。外祖母去世后,它成了妈妈的专座。在以后的日子里,婷从小学升入中学。老藤椅修了一次又一次。妈妈修得很认真,用布条儿缠,用线绳儿绑。前年夏天,老藤椅老得发出了吱吱

    20、扭扭的叹息声。妈妈请来了一位老工匠,他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拆掉了那些布条儿、线绳儿,换上了新的藤条儿,老藤椅精神焕发了。真没想到,老工匠索要的修理费,几乎可以再买一把新藤椅。但是,妈妈二话没说,慷慨解囊。那一夜,妈妈坐在老藤椅上,安详地读书、看电视。爸爸说,看妈妈那表情,比买了新沙发还高兴。婷到过许多同学家,他们的家具都在不断更新。这几年,婷的家也换了新颜。婷总觉得这把老藤椅与这些新家具不协调,就像在一座座美轮美奂的新楼里,还藏着一所()的旧房子。今天家里大扫除、大清理,婷趁妈妈不在家的时候,自作主张地把老藤椅扔掉了。现在,妈妈知道了女儿擅自扔掉她的老藤椅,竟急得()。她都来不及发脾气,就跑到楼

    21、下的垃圾站去找。啊,她看见邻居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把老藤椅搬到树荫下,正坐在椅子上看一本画报。小女孩见妈妈走到她面前,微笑着看着她。小女孩说:“坐在这老藤椅上,就像奶奶抱着我。”妈妈听了小女孩的话,笑得很甜。此刻,婷已站在妈妈身边,也听到了小女孩的话。她忽然感悟到了妈妈为什么如此珍爱这把老藤椅。那天,婷把老藤椅擦拭干净,帮妈妈搬回了家。11短文围绕“老藤椅”写了几件小事情,找一找,完成下面的图表。12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写在文中的括号里。(1)第自然段:A美中不足B金碧辉煌C质朴无华(2)第自然段:A不知去向B不知所措 C大发雷霆13读了文章,同学们对文中画“ ”的句子有不同的理

    22、解。你认为最准确的理解是()A妈妈笑得很甜,是因为她找到了她所珍爱的老藤椅。B妈妈笑得很甜,是因为小女孩也很喜爱这把老藤椅。C妈妈笑得很甜,是因为小女孩的话说出了她的心声。D妈妈笑得很甜,是因为小女孩的话让她想起了外祖母。14“她忽然感悟到了妈妈为什么如此珍爱这把老藤椅。”妈妈珍爱老藤椅的原因是()A老藤椅是妈妈花了一大笔钱修理好的。B老藤椅坐着舒服,就跟坐沙发一样。C老藤椅在妈妈眼里仿佛就是自己的妈妈。D老藤椅已经换上新藤条儿,显得精神焕发。15第自然段好像和老藤椅无关,作者写这段话的目的是()A为了凸显老藤椅的破旧,为下文的“婷扔老藤椅”做铺垫。B为了让读者体会留着老藤椅是不合适的。C写出

    23、了家具更新速度快,衬托出老藤椅的珍贵。D写出了老藤椅换上新藤条后跟新家很协调。16场景和细节里常蕴含着深深的情感。文中作者用一个个场景和细节写“妈妈”对老藤椅的珍爱,选择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处,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来,并在下面的横线上作批注,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感。 批注: 【答案】11外祖母的老藤椅妈妈请人修老藤椅把老藤椅搬回家 12CB 13D 14C 15A 16妈妈听了小女孩的话,笑得很甜。 这把老藤椅虽然很旧,但对于母亲却是无比新颖。坐在这把老藤椅上就等于坐在妈妈的怀里,让母亲想到了以前。母亲看到了这把椅子就想到外婆,所以笑了。【解析】11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第自然段“婷在刚有了记忆的

    24、时候,就记住了家里有这么一把老藤椅。她还记得外祖母坐在椅子上,婷坐在她的怀里,听她用浓重的乡音讲故事、唱歌谣。”可知,本段主要写外祖母的藤椅;从第自然段“在以后的日子里,婷从小学升入中学。老藤椅修了一次又一次。妈妈修得很认真,用布条儿缠,用线绳儿绑。”可知,本段主要写妈妈请人修老藤椅;从第自然段“现在,妈妈知道了女儿擅自扔掉了她的老藤椅,竟急得不知所措,她都来不及发脾气,就跑到楼下的垃圾站去找。”可知,本段写妈妈找藤椅;从第自然段“此刻,婷已站在妈妈身边,也听到了小女孩的话。她忽然感悟到了妈妈为什么如此珍爱这把老藤椅。”第自然段“那天,婷把老藤椅擦拭干净,帮妈妈搬回了家。”可知,本段主要写“我

    25、”帮妈妈搬回老藤椅的事。12本题考查词语搭配。(1)A美中不足: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B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C质朴无华:朴实而毫不虚夸。根据语境,婷总觉得这把老藤椅与这些新家具不协调,就像在一座座美轮美奂的新楼里,还藏着一所朴实没有华丽的旧房子,故应选择:质朴无华,故选C。(2)A不知去向:不知道哪里去了。B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C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根据语境,现在,妈妈知道了女儿擅自扔掉她的老藤椅,竟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故应选择:不知所措,故选B。13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从第自然段“小女孩见妈妈走到她面前,微笑着看着她。

    26、小女孩说:“坐在这老藤椅上,就像奶奶抱着我。”可知,小女孩坐在这老藤椅上,就像奶奶抱着我,女儿的话让文中的妈妈想起自己的母亲,因此笑得很甜。故选D。1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从第自然段“小女孩见妈妈走到她面前,微笑着看着她。小女孩说:“坐在这老藤椅上,就像奶奶抱着我。”可知,小女孩坐在这老藤椅上,就像奶奶抱着我,女儿的话让文中的妈妈想起自己的母亲,仿佛就是自己的妈妈,这也便是妈妈为什么如此珍爱老藤椅。故选C。15本题考查段落安排的目的。从第自然段“婷到过许多同学家,他们的家具都在不断更新。这几年,婷的家也换了新颜。”可知,通过写同学家的家具的更新以及婷的家也换了新颜,突出老藤椅的破旧,更能

    27、表达母亲对奶奶的思念,同时也为下文的“婷婷扔老藤椅”作了铺垫。故选A。16考查对短文信息的提取和做批注。选择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处能体现“妈妈”对老藤椅珍爱的场景或细节做批注即可。句子:妈妈修得很认真,用布条儿缠,用线绳儿绑。批注:这把老藤椅虽然很旧,但对于母亲却是无比新颖。坐在这把老藤椅上就等于坐在妈妈的怀里,让母亲想到了以前。母亲看到了这把椅子就想到外婆,所以一次次修,而且修得很认真。四、(2023下课时练习)请你边欣赏栗花盛开的美景,边回答下面的问题。(课文同情感:思故乡、忆童年)又见栗花开张兆清栗子的收获是家乡的一件盛事,而栗花盛开也是家乡的一道美景。当栗花盛开,花开满树,漫山遍野呈现出

    28、一片白茫茫的景象。远远看去,风吹树摇,树叶翻卷栗花涌动,就像白雾飘浮在绿莽莽的山野上。看那栗花一束束地开在栗树枝头,一根根长条的形状,毛茸茸的,就像一条条毛毛虫,憨憨的可爱。栗花的香味,带着甜味的芬芳,一种化不开的浓稠,花香袭人,沁人肺腑。栗花的浓香也引来了蜜蜂,栗花繁盛,辛勤的蜜蜂采蜜更忙,此时栗林里到处嘤嘤嗡嗡,好不热闹。我欣赏栗花,源自童年与栗花不解的情缘。栗花有一用途,就是驱蚊。从前的夏天,农村里没有蚊帐避蚊,夜晚常用土法驱蚊,燃香草绳、艾蒿绳和栗花绳等驱蚊方法都有效。家乡栗花繁多,捡拾方便,常用的是栗花绳,我家用得最多。因为栗花绳燃起来烟气比较清淡,不但驱蚊,还能够避虫,同时栗花绳拧

    29、得细密紧致,燃得比较慢,还可作为火源用,以节省火柴。因此,在我小时候每年栗花开的时候,善于精打细算的爷爷就常指派我去拾栗花,用于拧火绳。栗花花期较长,大概半月左右,盛开之后便由淡白变浅黄色,然后变成土黄色谢落。就在栗花将要开败掉落的时候,我就挎上篮子,约上小伙伴上坡去拾栗花。在栗树林里,我观赏栗花可爱的形状,闻着浓浓的清香,饶有兴趣地把一根根毛茸茸软乎乎的栗花拾到篮子里。树下落得不多的时候,就上树摇晃树枝,把欲落未落的栗花摇落下来拾,直到装满篮子。我和小伙伴们也常常在栗林中打闹玩耍,拾一阵子玩一阵子,充满着童年的欢乐。不光玩闹,干起拾栗花的活来我也是认真的。按照爷爷的吩咐,我专挑较长的栗花捡拾

    30、,一把一把顺条顺缕地放在篮子里,这样便于爷爷编火绳使用。拾满篮子挎回家,拾了一篮又一篮,一直堆叠起一大摞。爷爷把已干枯的栗花洒上水使之变软,然后像为女孩编辫子一样,把栗花拧成紧致细密的栗花绳,每根约一米半长。每当这时候,我就给爷爷当助手,帮忙拿栗花,取三四条一绺,递给爷爷拧。爷爷常夸奖我勤快、爱劳动,我也为自己的劳动成果和为家庭的贡献而高兴。拾栗花伴随了我童年、少年的生活,我见惯和喜欢上了栗花的花开花落,也把栗花收藏进了我的记忆。今又回乡,又见栗花开,又闻栗花香。遍地栗树花开得更蓬勃热烈,更浩瀚壮美,更浓香馥郁。我脑海里浮现起童真年少时在栗树林中捡拾栗花的身影,似乎看到了爷爷慈祥亲切的笑容。望

    31、着满山的栗花,我更似乎看到了秋季满枝头的栗蓬含笑、咧嘴吐栗的情景,看到了家乡人民再获板栗丰收的快乐。(文章有删改)17摹形状物介绍“花”文章第段描写了栗花的哪些特点和用途。 18传情达意了解文中丰富的情感请结合文章中的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语句作者情感(1)我和小伙伴们也常常在栗林中打闹玩耍,拾一阵子玩一阵子,充满着童年的欢乐。 (2)拾栗花伴随了我童年、少年的生活,我见惯和喜欢上了栗花的花开花落,也把栗花收藏进了我的记忆。 (3)我脑海里浮现起童真年少时在栗树林中捡拾栗花的身影,似乎看到了爷爷慈祥亲切的笑容。 19妙笔生花让笔下的“花”

    32、更生动。甜甜觉得文章语言很精彩,与你围绕其中一句展开了以下讨论,请完成你们之间的对话。“远远看去,风吹树摇,树叶翻卷,栗花涌动,就像白雾飘浮在绿莽莽的山野上。”这句话我觉得写得很好,但是说不出具体好在哪里。你:我觉得这个句子好在 20请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拧火绳( )谢落( ) 顺条顺缕( )一大摞( )一绺( ) 咧嘴( )21请根据你对文中“吩咐”“蓬勃”的理解,判断下面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用“”“”标注)A草地上的野花朝气蓬勃,纷纷张着五彩缤纷的笑脸。( )B青年人朝气蓬勃,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C弟弟吩咐妈妈下班回来务必帮他买两支铅笔。( )【答案】17描写了栗花的形状、香味

    33、两个特点,栗花有驱蚊避虫和作为火源节省火柴的用途。 18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对栗花的喜爱、赞美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对爷爷的思念之情。 1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漫山遍野盛开的栗花比作白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栗花盛开时的壮丽景象,突出了栗花的生机勃勃,以及开花时的灿烂和热烈。 20nng xi l lu li li 21 【解析】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章第自然段句子“看那栗花一束束地开在栗树枝头,一根根长条的形状,毛茸茸的,就像一条条毛毛虫,憨憨的可爱。”可知描写了栗花的形状;结合文章第自然段句子“栗花的香味,带着甜味的芬芳,一种化不开的浓稠,花香袭人,沁人肺腑。”可知描写了栗

    34、花的香味;结合文章第自然段句子“栗花有一用途,就是驱蚊。”可知描写了栗花驱蚊的作用;结合文章第自然段句子“。因为栗花绳燃起来烟气比较清淡,不但驱蚊,还能够避虫,同时栗花绳拧得细密紧致,燃得比较慢,还可作为火源用,以节省火柴。”可知栗花作为火源用,还能节省火柴。18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情感。结合文章第自然段句子“我和小伙伴们也常常在栗林中打闹玩耍,拾一阵子玩一阵子,充满着童年的欢乐。”可知我和小伙伴们童年在栗林中打闹,栗林里充满了我们童年地欢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欢乐的童年的怀念之情;结合文章第自然段句子“拾栗花伴随了我童年、少年的生活,我见惯和喜欢上了栗花的花开花落,也把栗花收藏进了我的记忆。”

    35、,抓住关键词句“见惯和喜欢上了栗花的花开花落”可知表达了作者对栗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抓住关键语句“拾栗花伴随了我童年、少年的生活”可知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结合文章第自然段句子“我脑海里浮现起童真年少时在栗树林中捡拾栗花的身影,似乎看到了爷爷慈祥亲切的笑容。”,抓住关键词句“爷爷慈祥亲切的笑容”可知表达了对慈祥的爷爷的怀念之情。19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结合文章第自然段句子“远远看去,风吹树摇,树叶翻卷栗花涌动,就像白雾飘浮在绿莽莽的山野上。”,抓住关键词句“就像白雾”可知把栗花比作白雾,满山遍野开放的栗花就像白雾一样漂浮在绿莽莽的山野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栗花的多,花开得非

    36、常绚烂,写出了栗花开放时的生机勃勃。20本题考查字音。拧:nng/nng/ nng,控制住物体并向里转或向外转;颠倒;错;别扭;抵触;/用两只手握住物体的两端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用力转动;用两三个手指扭住皮肉使劲转动/倔(ju);固执;拧火绳,nng hu shng,先拧后编,找一撮长得高的蒿子,根部一端用蒿子绑住,另一端分成两撮。左手拿右手拧,拧了这撮再拧另一撮,然后将两撮编在一起。谢落:xi lu,凋谢;凋落。缕 ,l ,表示与线丝有关。一大摞,y d lu,一大迭。一绺,y li,表数量,用于线、麻、发、须等。咧,li/li/lie/li ,见“咧咧”/嘴角向两旁伸展/鸟声;通“冽”。寒貌;

    37、助词。用法与“了”/方言,乱说乱讲。咧嘴,li zu,意思是嘴唇微张,嘴角向两边伸展。2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A蓬勃:指盛貌;形容事物繁荣茂盛。结合所给句子语境,草地上的野花朝气茂盛,词语使用正确;B蓬勃:繁荣而旺盛的样子;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气和活力的样子。结合句子语境,青年人充满了生气和活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词语使用正确;C吩咐:命令、指示或者建议。通常情况下,“吩咐”用于表示上级对下属或者长辈对晚辈的命令结合句子语境,弟弟对妈妈说话,词语使用不正确。五、(2022下广东佛山五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短文。种地高手太阳缓慢从山顶上滑下去,又慢慢坠入谷底。西边天际的火烧云还没有散尽,绿

    38、油油的麦浪浸泡在粉红色的晚霞里。这是雨后的第二天、正是麦地墒(shng)情(指土壤湿度的情况)最好的时候。为抢抓这一难得的墒机,年过花甲的阿贵起了个大早,头顶星星和残月去了自家的麦地。他干活麻利,中途基本不休息,只喝了几口矿泉水,啃了大半个馒头。但紧赶慢赶,天黑前还是没能松完这块地。他心里火急火燎的,赶紧从马甲口袋里掏出一只手电筒,用尼龙绳拴牢斜背在肩上,用手电筒照明继续干活儿。待他松完这块地,夜已深沉。他扛起锄头,向东边家的方向走去,村道两旁的小麦花、油菜花,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来的野花,正憋足劲赛着开,散发出浓郁的香气。田野,花香,星空,阿贵突然觉得自己一辈子当农民也挺好:一年四季可闻庄稼、

    39、瓜果散发的清香,一日三餐吃最新鲜的蔬菜这,就是农人阿贵一天的劳动情境。天道酬勤,人勤地不懒。作为与阿贵同年的儿时玩伴,我曾问他:“你的地比别人种得好,有何秘诀?”他抿嘴憨慈一笑,伸出两根手指告诉我:“ 。”说起种地与科技的关系,阿责感触良多,讲起了他种地不注重科技而吃过的苦头。那年,他家自留地里的玉米长势喜人,玉米穗在暖阳的照拂下争相绽放。他看在眼里,喜戴心头。有一天,他听别人说,抽掉玉米花穗可让玉米多吸收营养,进而增加玉米的产量。他信以为真,把满园玉米的花穗全抽了,结果事与愿违。玉米因没有花穗授粉导致颗粒无收。失败让他懂得了一个道理:种地不能靠道听途说或拍脑袋行事,盲目蛮干最终是要吃苦头的。

    40、痛定思痛,在以后种地的日子里,他开始认真研究科技的作用。有一年春天,雨水特别多。隔壁阿春家种的豌豆一个劲往上蹿,村里老人都说不正常。阿春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赶紧跑去找阿贵。阿贵从科技书里找对策,告诉他这是雨水过多造成的,放任不管会影响结豆子,可通过打顶进行抑制,施些磷肥壮秆儿。阿春照着阿贵说的去做,立马见效,豌豆长势回归常态。当地土壤缺磷元素,补充破肥后地力大增,豌豆花开得极浓艳。花多果实自然就多,那年阿春家的豌豆产量翻番。尝到科技甜头的阿春,逢人便夸阿贵种地有一手,家里藏有种地的“法宝”。村里人听阿春这么一说,纷纷跑到阿贵家里,嚷着要一睹为快。阿贵哭笑不得,拿出几本卷了边儿的农业科技图书给大家

    41、看。村民一看都笑了,说:“这法宝也太神了,咱家也得来上一套。”自此往后,村里凡种地的农人,家里都添置了几本指导种地的书。阿贵和妻子育有一子,儿子从小读书用功,大学毕业留在了城里,买房买车娶妻生于,儿子接他到城里颐养天年。结果三天后,阿贵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村里。左右邻居都跑出来跟他打招呼,逗他说:“放着城里好好的舒服日子不过,是不是犯傻?阿贵说:“城里的光景再好,也比不上眼前的田野、花香和这片肥沃的麦地。”说完,他扛起锄头又一头扎进了他的麦地里。村里人看阿贵眷恋土地,渐渐心生佩服,时不时登门向他请教科学种地、科技致富的门道。而他呢,总是热情接待,有求必应,乐于授人以渔。在阿贵科学种地的引领下,乡亲

    42、们种地越来越有信心,并亲切地称阿贵为“种地高手”“致富能人”。阿贵说,这对他而言,是最受用的褒奖。22短文围绕阿贵种地写了四件事,请根据提示补充相关情节。阿贵给小麦松土保墒 阿贵放弃城市生活,回村种地23联系上下文,补充第段阿贵的回答。24读第段画线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情感,再照样子写一写。情感: 仿写: 25联系全文,结合具体事例说说阿贵这个人物的特点,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22阿贵痛定思痛,开始认真研究科技的作用 阿春家豌豆往上蹿,阿贵倾心帮助 23靠勤劳,更靠科技。 24通过对比,表现了阿贵对于土地的热爱。 城里的饭菜再色香味俱全,也比不上妈妈的手艺。25由阿贵干活麻利,中途基本不休息,

    43、只喝矿泉水,啃了大半个馒头。以及阿贵用手电筒照明继续干活,可知阿贵吃苦耐劳。由村里人时不时登门向他请教科学种地、科技致富的门道,阿贵乐于解答,可知阿贵乐于助人。【解析】22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可以利用“谁干了什么结果如何”进行概括。由第段“这是雨后的第二天、正是麦地墒(shng)情(指土壤湿度的情况)最好的时候。为抢抓这一难得的墒机,年过花甲的阿贵起了个大早,头顶星星和残月去了自家的麦地。”可知写了阿贵给小麦松土保墒;由第段“失败让他懂得了一个道理:种地不能靠道听途说或拍脑袋行事,盲目蛮干最终是要吃苦头的。痛定思痛,在以后种地的日子里,他开始认真研究科技的作用。”可知写了阿贵吸取教训,开始认真研

    44、究科技的作用。由第段“隔壁阿春家种的豌豆一个劲往上蹿,村里老人都说不正常。阿春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赶紧跑去找阿贵。阿贵从科技书里找对策,告诉他这是雨水过多造成的,放任不管会影响结豆子,可通过打顶进行抑制,施些磷肥壮秆儿。阿春照着阿贵说的去做,立马见效,豌豆长势回归常态。当地土壤缺磷元素,补充破肥后地力大增,豌豆花开得极浓艳。花多果实自然就多,那年阿春家的豌豆产量翻番。”可知写了阿春家豌豆往上蹿,阿贵倾心帮助。由第段“儿子接他到城里颐养天年。结果三天后,阿贵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村里。”可知写了阿贵放弃城市生活,回到农村。23考查根据上下文,补全对话。由第段“天道酬勤,人勤地不懒。”可知讲了勤劳的重要性

    45、,由第段“说起种地与科技的关系,阿责感触良多,讲起了他种地不注重科技而吃过的苦头。”可知阿贵所说的内容应包含勤劳,同时也要强调科技的作用。24考查体会人物情感。“城里的光景再好,也比不上眼前的田野、花香和这片肥沃的麦地。”这里使用了对比,将城里的光景与乡村的光景进行比较,突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野菊花不像腊梅一般孤高自傲。它虽不华丽,却有一种朴实的美。25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他干活麻利,中途基本不休息,只喝了几口矿泉水,啃了大半个馒头。”“他扛起锄头又一头扎进了他的麦地里”可知阿贵勤劳能干;“城里的光景再好,也比不上眼前的田野、花香和这片肥沃的麦地。”突出阿贵热爱土地;在阿贵科

    46、学种地的引领下,乡亲们种地越来越有信心,并亲切地称阿贵为“种地高手”“致富能人”写出阿贵热爱生活、乐于助人;“时不时登门向他请教科学种地、科技致富的门道。而他呢,总是热情接待,有求必应,乐于授人以渔。”可知阿贵热心善良、真诚质朴。六、(2022下浙江衢州五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理解。枯萎的蒲公英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蒲公英的茎慢慢垂下头来,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他们最聪明、最刚强

    47、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专一)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曾经,那是一双怎么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

    48、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后来,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这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富裕丰裕)的口粮。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吗,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在我疼惜的泪光

    49、里,我又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选自海燕2015年9期,有删改)26请用“/”将括号内不合适的词语划去。27根据短文,将内容补充完整,要求用简介的语言概括。28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的脚很特别,脚板特别大,脚步很利落,我根本拦不住她。B母亲年纪大了,却还执意要为我寻挖蒲公英,一心想着子女。C母亲爱东奔西跑,执意要下楼,去看蒲公英。D我劝不住母亲,因为我的口才比较差。29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

    50、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加点的词给你怎么样的感受?) (2)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吗,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我”为什么而心疼?你体会到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30文章为什么以“枯萎的蒲公英”为题,你是怎么理解的?(至少写出三点理由) 【答案】26专一 富裕 27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努力地贴向地面慢慢垂下头来,贴向地面 母亲去年母亲在楼下为我寻挖蒲公英母亲不分昼夜做刺绣和辛苦奔波换口粮 28B 29我感受到了母亲正在以她的方式来表达对子女的关爱,那份浓浓的母爱。 “我”回想到

    51、母亲为“我”默默奉献,心疼一直在无私奉献的母亲。我从中体会到了“我”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恩。 30题目“枯萎的蒲公英”是文中的线索;“枯萎的蒲公英”不仅代表着母亲“我”留下的蒲公英,也代表着逝去的母亲,一语双关;以“枯萎的蒲公英”为题,体现了“我”对母亲的深沉的思念。【解析】26本题考查选择合适的词语。题目要求将不合适的词语划去,同学们在做题时要留意题目要求。专注:专心注意;精神贯注。专一:指一个人对事物和感情的一心一意。句子想表达的是母亲弓着身子全神贯注地在地里挖蒲公英。根据词义和句意,括号处应划去“专一”。富裕:经济宽裕;充裕丰富。丰裕:丰富充裕。句子想表达的是母亲辛苦地为一家换来了不算充足的

    52、口粮。“富裕”比较多用在形容家庭经济条件或修饰某些抽象名词。根据词义和句意,括号处应划去“富裕”。27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从第段“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蒲公英的茎慢慢垂下头来,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可以知道作者看到了叶子的边缘露出萎黄,但还透着铁一般的绿;爷们努力地贴向地面;茎慢慢垂下头来,贴向地面。从第段的“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可以知道作者看到那棵蒲公英时,想到了母亲。从第段的“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可以知

    53、道去年母亲在楼下为我寻挖蒲公英。从第段的“后来,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这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可以知道母亲不分昼夜做刺绣和辛苦奔波换口粮。28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句子“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想表达的是冬日暖阳再大,也不能让呼呼北风消失;母亲为孩子着想,一心想照顾子女,子女也无法阻挠母亲的关心和爱护。A文中并没有提到母亲的脚板特别大,文中提到了“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并没有强调母亲的脚步很利落。B从母亲说的

    54、“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可以知道母亲特意为我来到楼下寻挖蒲公英的,说明母亲十分关心我,一心为我着想。C母亲下楼是为了挖蒲公英给我吃,并不是为了去看蒲公英。D文中并没有提到“我”有劝阻母亲下楼挖蒲公英。选项B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故选B。29本题考查赏析句子。(1)“时不时地弓腰”说明了母亲正在很认真地寻找蒲公英,“极其小心地翻检”说明了母亲找得很仔细,生怕错过了每一株蒲公英。这些都体现了母亲正在以她的方式来表达对“我”的关爱。(2)这棵蒲公英让“我”联想到了母亲,实际上“我”是在怀念母亲,回想到母亲为“我”默默奉献,“我”不禁感到心酸,心疼一直在无私奉

    55、献的母亲。我从中体会到了“我”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恩。30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同学们先分析标题的含义,再结合文章内容思考标题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枯萎”指因干枯而萎缩,代表着一种失望悲伤的情感;“蒲公英”不仅仅指的是母亲为“我”留下的蒲公英,也代表着母亲。蒲公英的特点:生命力顽强、默默奉献、朴实无华、用途广泛。“我”从眼前的蒲公英联想到母亲为子女的辛勤付出,引起了“我”对逝去的母亲的感激与心疼,以及深沉的思念。题目“枯萎的蒲公英”是文中的线索,贯穿全文;“枯萎的蒲公英”不仅代表着母亲“我”留下的蒲公英,也代表着逝去的母亲,借物喻人,一语双关;以“枯萎的蒲公英”为题,体现了“我”对母亲的深沉的思念,富有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童年往事”(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统编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3758.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