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童年往事”(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统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单元 童年 往事 主题 阅读 2023 2024 学年 年级 语文 下册 理解 统编
- 资源描述:
-
1、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阅读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展示古代儿童生活画面的古诗三首;有著名作家萧红回忆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快乐的祖父的园子;有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还有陈慧瑛描写一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梅花魂。本单元的阅读要素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就是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入情入境、动心动情,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一个新境界,这是比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思想更深一步的理解能力,也是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体会
2、文章的思想感情呢?阅读时,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读、想,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1.从关键词语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篇文章,其关键词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语,体会其思想感情。例: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品析:一个“只”字说明在故乡待的时间很短,表现出作者的遗憾之情。2.从重点句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反复出现的语句等关键句子,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例: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品析:直接抒发情感,表达对故乡月亮以及故乡的思念之情。3.从对人物
3、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dian)污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品析:语言、动作描写)外祖父此时的表现和平时完全不一样,可见这幅墨梅图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极高。4.通过分析题目来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例:月是故乡明品析:通过文题,揭示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及故乡的月亮的思念之情。5.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就是要我们注意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阅读时,要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想象自己身临其境,特别是抓住重
4、点的词语、句子、段落多读多想。这样,你才能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例: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品析:景物描写,通过植物自由自在的生长状态,写出了作者的自由、快活。一、(2022下山东临沂五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理解。村槐(节选)我思乡的心,便被村槐那广阔的浓荫所拥抱了。清明时分,我和小伙伴就缠着祖父缚秋千。他找出犁上的套绳,携我们到槐树下。起先把套绳挽成团儿,牵住一头;然后侧身用胳膊划一个有力的弧线,绳团便高高飞向横着的树股;最后,打了结,绑了
5、一截棍儿,就可以荡飞了。开始,我上秋千还有点儿怯,祖父就一前一后地推着秋千,念叨着送马马的山歌。渐渐,我可以一屈一伸,自个儿荡得很高了。树干也以同样的节奏,上下忽闪着,嫩绿的叶片泛着春阳,像无数欢乐的眼睛。傍晚,枝枝梢梢,暴出了淡黄的槐米,米粒似的浮荡着繁星的海。清苦味的芬芳,简直使整个故乡都沉浸在春夜的微醺之中。清晨,被风摇落的花瓣,在场院里软柔柔地铺了一层。我和小伙伴们,赤脚欢跑在这花的暖床上,追逐着,打着滚,直裹一身槐香。又把花瓣用手掬在一起,积成一座座小的香山;或者学着祖父在山地里点种,把花瓣一撮撮种下,希冀故乡有一个美丽如花的丰年。槐树周身是药材,春采其花,秋采其果,索得一点读书的费
6、用。那么灰暗、粗糙的树皮,那么巨大的树冠,慷慨地赐予我和小伙伴们多少花和果!几年之后重返故乡。祖父已经去世,而我这长孙又没能送葬,总觉愧疚不已。在我眼前,儿时缚过秋千的树干似在抖动了,绿叶间又似乎垂满了圆筒状的荚果。抬眼望去,村槐又苍老了几许,它那道劲地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的土地。由此,我想到了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着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曾伴我长大的槐树,也一定知道我的思恋,也在想念着它的游子呢!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绑( )大方( )反义词:光滑( )索取( )2文中第24自然段依次记叙了三件往事: 、槐树下嬉
7、戏、 。3概括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主要意思:句 ;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村槐”为题,赞美了爷爷扎根故乡倾情奉献的情怀。B本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了描写、面结合抒情、夸张等表达方式。C本文借物抒情,借对村槐的赞美,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D文章结尾不仅照应开头,还深化了主题。5结尾一句能去掉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缚 慷慨 粗糙 赐予 2槐树下荡秋千 采集槐花和槐果换书费 3祖父缚秋千的过程 槐米美丽而芬芳 4B 5不能。因为结尾不仅照应了开头,还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解析】1本题考查了找近、反义词的能力。做本题的时候,首先应该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接着
8、在头脑中思索含有这个意思的词语或与之意思相反的词语有哪些,然后去文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即可。本题中“绑”的意思是“捆,缚”,在选文第2自然第1句话中,可以从“缚秋千”这个词语中找到“缚”字。“大方”的意思是“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选文第4自然段中的“慷慨”就含有这个意思。“光滑”的意思是“平滑,不粗糙”。选文第4自然段中的“粗糙”便与这个意思相反。“索取”的意思是“要求得到,讨取”选文第4自然段中的“赐予”与这个意思相反。2本题考查了提取文章内容的能力。做本题时,我们只需概括出所给自然段的段意即可。选文第2自然段记叙了槐树下荡秋千的往事。选文第3自然段记叙了槐树下嬉戏的往事。选文
9、第4自然段记叙了采集槐花和槐果换书费的往事。3本题考查了概括句子内容的能力。做本题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到画线句子,然后抓住关键语句,概括句子内容。画线句子通过“起先”“然后”“最后”可以看出这个句子写的是祖父缚秋千的过程;画线句子抓住了颜色和味道两个方面写出了槐米的美丽和芬芳,可以概括为:槐米美丽而芬芳。4本题考查了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作者以“村槐”为题,借对村槐的赞美,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选项B中说文章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面结合抒情、夸张等表达方式,这种说法是不对,所以本题答案为B。5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能力。本文最后一句话在结构上呼应了开头,在作用上深化了文章的主
10、题,由此可见本句不能删去。二、(2023下江苏徐州五年级统考期中)跟着书本去旅行,让我们来一次心灵之旅,去探寻人间真情。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习题。桂花卤桂花茶家乡老屋的前后院落里,最多的是桂花树。一到八九月桂花盛开的季节,全村都香喷喷的。母亲能把这种桂花香保存起来,那就是她做的桂花卤、桂花茶。桂花有银桂、金桂二种。银桂又名木樨,是一年到头月月开的,所以也称月月桂。父亲于诵经吟诗之后,总喜欢命我端把藤椅坐在走廊上,闻闻木樨的清香。金桂与银桂完全不同,开的季节是中秋前后。金黄色的花,成串成球,非常茂密。但是开得快,谢得也快。一大阵秋雨,就纷纷零落了。母亲不像父亲那样,她可没空闲端把椅子坐下来闻桂花香
11、,她关心的是金桂何时盛开,潇潇秋雨,何时将至。母亲总要抢在秋雨之前把桂花摇下来,因为一被雨水淋过,花香就消失了。不像银桂,雨打也不容易零落,次日太阳一照,香气又恢复了。所以父亲说木樨是坚忍的君子,耐得起风雨;金桂是赶热闹的小人,早盛早衰。母亲却不愿委屈金桂,她说银桂是给你闻的,金桂是给你吃的,不是一样的好吗?什么君子小人的?摇下来的桂花,先装在篓里,然后由母亲和我,还有我的小朋友们,一同把细叶子、细枝、花梗等拣去,然后晾在太阳下晒去水分。待半干时就用瓦钵装起来,一层糖(或蜂蜜),一层桂花,用木瓢压紧装满封好,放在阴凉处。一个月后,就成了可取食的桂花卤了。桂花卤是越陈越香的。母亲又把最嫩的明前或
12、雨前茶焙热,把去了水气半干的桂花和入,装在罐中封紧,茶叶的热气就把桂花烤干,香味完全吸收在茶叶中。这是母亲加工的做法,一般人家从我们家讨了桂花,就只将它拌入干的茶叶中,桂花香就不能被吸收,有的甚至烂了。可见什么东西都得花心思,有窍门的。母亲日常生活,十二分简朴,唯有泡起桂花茶叶来,是一点不节省的。她每天在最忙碌之时,都要先用滚水沏一杯浓浓的桂花茶,放在灶头,边做事边闻香味,到她喝茶时,水已微凉了。她一天要泡两次桂花茶,喝四杯。她还边喝边唱:“桂花经,补我心,我心清时万事兴。万事兴,虔心拜佛一卷经。”她说桂花茶补心肺,菊花茶清肝明目,各有好处。喝过的茶叶,她都倒在桂花树下,说是让花叶都归根。杭州
13、有个名胜区叫满觉陇,盛产桂花。八九月间,桂花盛开时,林中桂花满地,踩上去像踩在丝绒地毯上。可到底不是家乡的桂花。6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围绕母亲选取了哪些事例。不愿意委屈金桂 和“我”秋季旅行7不同的人看桂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父亲认为 是君子, 是小人,因为 ;母亲却认为 ,因为 。8品味细节,能让我们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制作桂花卤时的 、 、 等动作,可以体会到母亲对桂花卤的 ;从母亲沏桂花茶、 、 、把茶叶倒在树下等可以体会到母亲 心情。9一花一叶总关情。琦君也曾说过“淡淡的哀愁,像轻烟似的,萦绕着,也散开了”。作者为什么在第自然段写到杭州满觉陇的桂花?请结合短文,简要说说
14、作者借助桂花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淡淡哀愁”有哪些? 10琦君散文的结尾大多在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细腻的情感。请结合下面的“阅读链接”,推测一下本文的结尾最恰当的一项是()。【阅读链接】琦君,1917年出生于温州,1949年迁居台湾,从此50多年没回过温州。她曾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A真的是到今天回味起来,都是甜的呢。B我常常想起在故乡童年时的“摇花乐”,还有那阵阵桂花雨。C故乡的桂花,母亲的桂花卤、桂花茶,如今都只能于梦中寻求了。D杭州的桂花好,家乡的桂花更好。【答案】6做桂花卤 做桂花茶 喝桂花茶 7木樨/银桂 金桂 木樨耐得起风雨,金桂早盛
15、早衰 银桂和金桂一样好 它们各有各的用处 8拣 晾 装 重视、期待 边做事边闻茶香 边喝边唱 悠然闲适 9写杭州满觉陇的桂花是为了衬托故乡的桂花,抒发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淡淡哀愁”有对故乡的桂花,母亲做的的桂花卤、桂花茶的怀念,对父亲、母亲的追忆,对故乡的思念。 10C【解析】6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关键词语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第自然段主要写母亲不愿委屈金桂,不赞同父亲的看法,她认为银桂和金桂一样好。第自然段主要写母亲精心制作桂花卤。第自然段主要写母亲制作与众不同的桂花茶。第自然段主要写母亲泡桂花茶喝。第自然段主要写母亲和“我”游览杭州盛产桂花的名胜区。7本
16、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第自然段“所以父亲说木樨是坚忍的君子,耐得起风雨;金桂是赶热闹的小人,早盛早衰”一句可知,父亲认为木樨是坚忍的君子,金桂是赶热闹的小人,因为木樨耐得起风雨,雨打也不容易零落,次日太阳一照,香气又恢复了,而金桂早盛早衰,开得快,谢得也快。一大阵秋雨,就纷纷零落了。从第自然段“母亲却不愿委屈金桂,她说银桂是给你闻的,金桂是给你吃的,不是一样的好吗?什么君子小人的?”一句可知,母亲认为银桂和金桂是一样好的,因为一个可给人闻,一个可供人吃,各有各的用处。8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第自然段主要写母亲精心制作桂花卤,动词有“装”“拣”“晾”“装”“压”“封”“放”,从中可以体
17、会到母亲对这件事很重视,感受到她制作桂花卤十分用心。第自然段主要写母亲泡桂花茶喝,通过母亲沏桂花茶、边做事边闻桂花茶香、边喝桂花茶边唱歌谣以及喝完茶把茶叶倒在桂花树下等几个场景,表现了母亲的从容,即使在最忙碌之时,都要先用滚水沏一杯浓浓的桂花茶,品味桂花茶带来的快乐,由此可见母亲的悠然自得。9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作者在第自然段写到杭州满觉陇的桂花,是为了衬托故乡的桂花,一方面借助桂花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结合全文理解,作者借助桂花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淡淡哀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第自然段“家乡老屋的前后院落里,最多的是桂花树。一到八九月桂花盛开的季节,全村都香
18、喷喷的。母亲能把这种桂花香保存起来,那就是她做的桂花卤、桂花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桂花,母亲做的的桂花卤、桂花茶的怀念。从第自然段“父亲于诵经吟诗之后,总喜欢命我端把藤椅坐在走廊上,闻闻木樨的清香”“母亲不像父亲那样,她可没空闲端把椅子坐下来闻桂花香,她关心的是金桂何时盛开,潇潇秋雨,何时将至”等语句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父亲、母亲的追忆。从第自然段“可到底不是家乡的桂花”,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10本题考查了对文章情感主旨的把握。仔细阅读“阅读链接”,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出生于温州,1949年迁居台湾,从此50多年没回过温州”,可见作者常年居住在台湾,一直没有回到过故乡,“来到台湾
19、,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而故乡一直萦绕在作者心间,故乡一切的人、事、物只能在梦中寻求了。因此,最恰当的结尾是“故乡的桂花,母亲的桂花卤、桂花茶,如今都只能于梦中寻求了”。故选C。三、(2023下浙江杭州五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老藤椅它真的太老了,那是外祖母用了很久很久的老家具。婷在刚有了记忆的时候,就记住了家里有这么一把老藤椅。她还记得外祖母坐在椅子上,婷坐在她的怀里,听她用浓重的乡音讲故事、唱歌谣。外祖母去世后,它成了妈妈的专座。在以后的日子里,婷从小学升入中学。老藤椅修了一次又一次。妈妈修得很认真,用布条儿缠,用线绳儿绑。前年夏天,老藤椅老得发出了吱吱
20、扭扭的叹息声。妈妈请来了一位老工匠,他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拆掉了那些布条儿、线绳儿,换上了新的藤条儿,老藤椅精神焕发了。真没想到,老工匠索要的修理费,几乎可以再买一把新藤椅。但是,妈妈二话没说,慷慨解囊。那一夜,妈妈坐在老藤椅上,安详地读书、看电视。爸爸说,看妈妈那表情,比买了新沙发还高兴。婷到过许多同学家,他们的家具都在不断更新。这几年,婷的家也换了新颜。婷总觉得这把老藤椅与这些新家具不协调,就像在一座座美轮美奂的新楼里,还藏着一所()的旧房子。今天家里大扫除、大清理,婷趁妈妈不在家的时候,自作主张地把老藤椅扔掉了。现在,妈妈知道了女儿擅自扔掉她的老藤椅,竟急得()。她都来不及发脾气,就跑到楼
21、下的垃圾站去找。啊,她看见邻居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把老藤椅搬到树荫下,正坐在椅子上看一本画报。小女孩见妈妈走到她面前,微笑着看着她。小女孩说:“坐在这老藤椅上,就像奶奶抱着我。”妈妈听了小女孩的话,笑得很甜。此刻,婷已站在妈妈身边,也听到了小女孩的话。她忽然感悟到了妈妈为什么如此珍爱这把老藤椅。那天,婷把老藤椅擦拭干净,帮妈妈搬回了家。11短文围绕“老藤椅”写了几件小事情,找一找,完成下面的图表。12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写在文中的括号里。(1)第自然段:A美中不足B金碧辉煌C质朴无华(2)第自然段:A不知去向B不知所措 C大发雷霆13读了文章,同学们对文中画“ ”的句子有不同的理
22、解。你认为最准确的理解是()A妈妈笑得很甜,是因为她找到了她所珍爱的老藤椅。B妈妈笑得很甜,是因为小女孩也很喜爱这把老藤椅。C妈妈笑得很甜,是因为小女孩的话说出了她的心声。D妈妈笑得很甜,是因为小女孩的话让她想起了外祖母。14“她忽然感悟到了妈妈为什么如此珍爱这把老藤椅。”妈妈珍爱老藤椅的原因是()A老藤椅是妈妈花了一大笔钱修理好的。B老藤椅坐着舒服,就跟坐沙发一样。C老藤椅在妈妈眼里仿佛就是自己的妈妈。D老藤椅已经换上新藤条儿,显得精神焕发。15第自然段好像和老藤椅无关,作者写这段话的目的是()A为了凸显老藤椅的破旧,为下文的“婷扔老藤椅”做铺垫。B为了让读者体会留着老藤椅是不合适的。C写出
23、了家具更新速度快,衬托出老藤椅的珍贵。D写出了老藤椅换上新藤条后跟新家很协调。16场景和细节里常蕴含着深深的情感。文中作者用一个个场景和细节写“妈妈”对老藤椅的珍爱,选择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处,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来,并在下面的横线上作批注,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感。 批注: 【答案】11外祖母的老藤椅妈妈请人修老藤椅把老藤椅搬回家 12CB 13D 14C 15A 16妈妈听了小女孩的话,笑得很甜。 这把老藤椅虽然很旧,但对于母亲却是无比新颖。坐在这把老藤椅上就等于坐在妈妈的怀里,让母亲想到了以前。母亲看到了这把椅子就想到外婆,所以笑了。【解析】11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第自然段“婷在刚有了记忆的
24、时候,就记住了家里有这么一把老藤椅。她还记得外祖母坐在椅子上,婷坐在她的怀里,听她用浓重的乡音讲故事、唱歌谣。”可知,本段主要写外祖母的藤椅;从第自然段“在以后的日子里,婷从小学升入中学。老藤椅修了一次又一次。妈妈修得很认真,用布条儿缠,用线绳儿绑。”可知,本段主要写妈妈请人修老藤椅;从第自然段“现在,妈妈知道了女儿擅自扔掉了她的老藤椅,竟急得不知所措,她都来不及发脾气,就跑到楼下的垃圾站去找。”可知,本段写妈妈找藤椅;从第自然段“此刻,婷已站在妈妈身边,也听到了小女孩的话。她忽然感悟到了妈妈为什么如此珍爱这把老藤椅。”第自然段“那天,婷把老藤椅擦拭干净,帮妈妈搬回了家。”可知,本段主要写“我
25、”帮妈妈搬回老藤椅的事。12本题考查词语搭配。(1)A美中不足: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B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C质朴无华:朴实而毫不虚夸。根据语境,婷总觉得这把老藤椅与这些新家具不协调,就像在一座座美轮美奂的新楼里,还藏着一所朴实没有华丽的旧房子,故应选择:质朴无华,故选C。(2)A不知去向:不知道哪里去了。B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C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根据语境,现在,妈妈知道了女儿擅自扔掉她的老藤椅,竟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故应选择:不知所措,故选B。13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从第自然段“小女孩见妈妈走到她面前,微笑着看着她。
26、小女孩说:“坐在这老藤椅上,就像奶奶抱着我。”可知,小女孩坐在这老藤椅上,就像奶奶抱着我,女儿的话让文中的妈妈想起自己的母亲,因此笑得很甜。故选D。1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从第自然段“小女孩见妈妈走到她面前,微笑着看着她。小女孩说:“坐在这老藤椅上,就像奶奶抱着我。”可知,小女孩坐在这老藤椅上,就像奶奶抱着我,女儿的话让文中的妈妈想起自己的母亲,仿佛就是自己的妈妈,这也便是妈妈为什么如此珍爱老藤椅。故选C。15本题考查段落安排的目的。从第自然段“婷到过许多同学家,他们的家具都在不断更新。这几年,婷的家也换了新颜。”可知,通过写同学家的家具的更新以及婷的家也换了新颜,突出老藤椅的破旧,更能
27、表达母亲对奶奶的思念,同时也为下文的“婷婷扔老藤椅”作了铺垫。故选A。16考查对短文信息的提取和做批注。选择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处能体现“妈妈”对老藤椅珍爱的场景或细节做批注即可。句子:妈妈修得很认真,用布条儿缠,用线绳儿绑。批注:这把老藤椅虽然很旧,但对于母亲却是无比新颖。坐在这把老藤椅上就等于坐在妈妈的怀里,让母亲想到了以前。母亲看到了这把椅子就想到外婆,所以一次次修,而且修得很认真。四、(2023下课时练习)请你边欣赏栗花盛开的美景,边回答下面的问题。(课文同情感:思故乡、忆童年)又见栗花开张兆清栗子的收获是家乡的一件盛事,而栗花盛开也是家乡的一道美景。当栗花盛开,花开满树,漫山遍野呈现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375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