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 1.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 2014 2015 学年 高中语文 达标 巩固 语文 选修 先秦 诸子
- 资源描述:
-
1、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论语选读三维目标导航(1)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及影响,总体把握选文内容,疏理基本的文言知识,并准确翻译文言词句。(2)通过诵读文本,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并能通过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赏析选文所展现的人物思想。(3)树立一定的哲学思想,提高思辨能力,学习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作者论著背景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他所删修的鲁国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
2、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思想学说影响1思想学说(1)孔子的伦理思想“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其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同情。孔子认为“仁”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2)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正己然后正人”,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要求君主爱民,施行仁政。(3)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孔子主张祭祀,对鬼神表示诚敬,至于鬼神是否存在,则可以不问。相对于天
3、命鬼神而言,孔子更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意志,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4)孔子的教育观。有教无类: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而要一视同仁,开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注重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均衡发展:对于学术的传授,孔子教学生以“文、行、忠、信”四目,并辅以“诗、书、礼、乐”等内容,可谓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学思并重:在治学方法上,孔子主张学思并重,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影响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学说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甚至军事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
4、积极乐观的有为精神、对于道德价值的高度重视和伟大的教育思想,更是深远地影响了后世。一、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曰:“为仲由。”为:作为B晨门曰:“奚自?” 自:从C子路行以告 以:把D以杖荷蓧 以:用解析:A项,为:是。答案:A2与“欲洁其身”中“洁”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登东山而小鲁B植其杖而芸C徐孺下陈蕃之榻 D止子路宿解析:B、C、D三项与例句均为使动用法,A项均为意动用法。答案:A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天将以夫子为木铎B是鲁孔丘与C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解析:B项中的“与”通“欤”。答案:B4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仪封人请见 封人:镇守边界的官B是知津矣 津:渡口C植其杖而芸 芸:众D使子路反见之 见:拜见解析:C项,“芸”通“耘”,锄草。答案:C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57题。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
6、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之从政者殆而殆:危险B使子路问津焉 津:渡口C而谁以易之 易:交换D耰而不辍 辍:停止解析:C项,易:改变、改革。答案:C6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接舆佯狂避世,长沮、桀溺躬耕避世,他们都是不满社会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得道隐士。 B接舆经过孔子时的狂歌,把自己比作衰退的凤凰,委婉地规劝孔子趁早退出从政之路。C长沮、桀溺这类消极避世而自命清高的
7、隐士在孔子看来是与鸟兽为伍的人,孔子认为自己不能追随他们逃避现实。 D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解析:B项,应是把孔子比作凤凰。答案:B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_答案:像滔滔泛滥的洪水一样,天下到处都动荡不安,你与谁改变它?(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_答案:人不能与鸟兽同群共处,我不跟这世间众生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答案: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2题。(1)子贡问:“师与
8、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2)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注: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子商,即子夏。赐:即子贡。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师也过,商也不及()(2)然则师愈
9、与 ()(3)先王之道,斯为美 ()(4)恶称人之恶者 ()答案:(1)过分、过度(2)高过、胜过,句中指“更贤能”(3)可贵(4)缺点、坏处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A.B.C. D.解析:D项,皆为介词,用。A项,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连词,和;语气助词,吗。C项,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却。答案:D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以礼节之 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C恶果敢而窒者 D恶不孙以为勇者解析:C项“果断”:勇敢有决断,古今意义相同。A项“礼节”,古义:两个词,礼,礼仪;节,节制。今义:表示尊敬、祝颂
10、、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B项“下流”,古义:地位低下。今义:卑鄙龌龊。D项“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答案:C11把选文(2)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_答案: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恶”词性的区分、“下流”“讪”“果敢”“窒”是翻译重点)12选文(1)中孔子是如何评价“狂”与“狷”的?_答案:孔子认为“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前者积极进取,敢作敢为;后者流于退缩,不敢作为。而中行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