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检测:第1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检测:第1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2014 2015 学年 高中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检测 杜甫 万方 成就 诗圣
- 资源描述:
-
1、课时过关检测卷(一)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测试时间:12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基础知识(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创建/创伤亵渎/案牍裨益/稗官野史B隽永/隽秀 剽悍/缥缈 妊娠/莘莘学子C呕吐/吐露 胸脯/逮捕 慰藉/浑身解数D应届/应酬 虹膜/女红 令嫒/方兴未艾解析:A项,分别读chung/chung,d,b/bijun/jn,pio,shnt/t,p/b,ji/xiyng/yng,hng/gng,i答案:C2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在当今的小说作品泥沙俱下的大环境中,一些网络小
2、说错字连篇,内容恶俗,让很多读者斥之为不刊之论。相比之下,当代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不孚众望,凭借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成为了长篇小说中的经典。近期,由白鹿原改编的同名电影入围台湾金马奖4项题名,这也是该影片参加柏林电影节后角逐的国内重要电影奖项。A泥沙俱下 B不刊之论C不孚众望 D题名解析:A项,泥沙俱下: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 B项,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 精准得当,无懈可击。此处望文生意。C项,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应为“不负众望”。D项,题名:题目 名称,写作、
3、印刷品、讲述或影印作品名称;写上姓名作为标记。应为“提名”。答案:A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习近平总书记 12月7 日离京视察深圳时,由8辆车组成的车队下午 3 点半进入前海深港合作区,记者在现场没有看到任何横幅欢迎。B离CBA 赛季常规赛开战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佛山男篮计划在近两天内试训新的外援,试训情况如果理想,球队将会换掉队中现有的外援。C能不能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关键是党的领导是否正确,政府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D高校毕业生 “主动失业”的状况令人担忧,出于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考虑,毕业生们决定从事哪一份工作,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
4、,才能作出选择。解析:A项,搭配不当,“横幅”与“欢迎”不能搭配。 B项,语序不当,“如果”应放在“试训情况理想”前。D项,句式杂糅,“决定从事哪一份工作,要过多方面的考量”与“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才能作出选择”两句杂糅,只能选一种说法。答案:C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放在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_有利于满足全球华人寻根谒祖的精神需求。学术界应加大力度,深化研究,不断推出新的成果,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新贡献。确认伏羲的始祖地位,研究和弘扬伏羲文化,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特别是龙文化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轨迹的深入研究有益于团结和调动海内外同胞的共同情感伏羲文
5、化具有广泛的民族代表性,是最具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有利于进一步探究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过程唤起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敦宗睦族的赤子之情,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A BC D解析:提出观点。紧接着谈伏羲文化的作用,注意领起句。,研究伏羲文化的意义,注意领起句、“中华”“全球”的关系,以及与后面“深化研究”的呼应关系。答案:C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5子曰:“夫仁者,_,_。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答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6._ ,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答案: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7云销雨霁,彩彻
6、区明。_,_。(王勃滕王阁序)答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8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_,_。(陶渊明归园田居)答案: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三、阅读理解(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5分)杜甫在夔州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是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为乌鸡能医治风痹,他养了许多鸡,并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树立鸡栅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夔州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雄壮又险恶,杜甫一到这里,便起始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它们。
7、他一再歌咏的是白帝城,他感到这座城是“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城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给杜甫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见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结婚,她们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卖,供养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贩卖一些私盐回来。人们不深究原因,只说,她们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负薪行)他看见峡中的男子,少数富有的驾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穷得终生充当劳苦的船夫,人们说,这里的人都器量狭窄,只图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而夔州却
8、是阔绰的贾客胡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得很清楚。除了歌咏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青年时代。他在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面前活动起来。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他写壮游诗,从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做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的价值,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脱离,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他在成都草堂时说他写诗的态度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
9、鸟莫深愁。”前两句说他长安时代以来对于诗的努力,极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艰难,作诗也越刻苦;后两句则说明在草堂的生活较为清闲,对着美丽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无论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他有充实的生活体验,都能写出像他天宝末年以后那样富有创造性的诗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他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里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又在解闷十二首里说“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并且在指导儿子宗武学诗时,也教他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词藻,这好像又把诗歌扯回到“研揣声病、寻章摘句”的时代里去。但杜甫夔州时代的诗并不是每一首都是这样写成的,他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代
10、表作品最明显的是秋兴八首诸将五首。这些诗里不是没有接触到实际的问题,不是没有说到国家的灾难与人民的贫困,不是没有写出时代的变迁和自己热烈的想望,可是这些宝贵的内容被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给蒙盖住了。使后来杜诗的读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释上也发生分歧。与此相反,反倒是在写怀里毫不费力地写出来的“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读起来觉得亲切动人;而像宿江边阁里“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那样的诗句足以表达出诗人的品格。杜甫在夔州,身体时好时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394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3.筷子的传说1_沪教版(2015秋).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