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类型第七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53955
  • 上传时间:2025-11-0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702.01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七 单元 阅读 理解 精选 答案 2023 2024 学年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统编
    资源描述:

    1、第七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课内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你们为什么而读书?”“为家父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1选文主要采用了 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2“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中的“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是指 。3对“有志者当效此生”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有志者”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B“效”的意思是效果。C“此生”指周恩来。D“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应该向周恩来学习。4周恩来的回答与大家的回答有什么不同?_5周恩来是一个 的人。6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会怎么回答?请写写理由。_阅读与欣赏。捐一个微笑蔡成队伍很长,站在我前面的是母女俩,母亲牵着女儿的手,女儿认真背着唐诗,背完一首,就向母亲讨表扬。年轻的母亲不吝啬,反复竖起大拇指,鼓励女儿再接再厉。捐款台上的“设施”很简陋。一张桌子上摆了个用红纸包裹的募捐

    3、箱,纸上写着“向地中海贫血症儿童献爱心。”站在我前面的年轻母亲捐完了款准备走,守在募捐箱旁边的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姑娘似乎被可爱的还在背唐诗的小女孩吸引住了,拉住她的手,逗她:“小妹妹,你妈妈给患病的哥哥姐姐捐钱了,你捐点什么呀?”小女孩不作声,抬头看看她妈妈,又看看跟她说话的姐姐,手在口袋里掏了几下,什么也没掏出来,嘴一撇,竟哭了起来。原本只想逗逗孩子的姑娘慌了神,脸涨得通红。显然,她自己也是个大孩子,面对意外,乱了方寸。她唯有尴尬地站着,满脸歉意地看着小女孩的母亲。年轻的妈妈却没慌,边给孩子擦眼泪边说:“洋洋,你给姐姐笑一个,你说你就捐一个甜甜的笑给患病的哥哥姐姐。”小女孩真的立刻笑了,泪水还

    4、挂在她的眼角,她还在抽泣,那笑也就显得很别扭。别扭得让旁边的我,也差点忍不住乐出声来。母女俩已经朝前走去,我往募捐箱放着钞票,目光还在追随她俩。那个漂亮的小女孩又回过头来冲我们笑。虽别扭,但很甜。一次,两次,三次,每一次脸上都带着甜甜的笑。我数得一清二楚,她一共捐了六个天使一般的笑。微笑也是捐赠,给他人一个微笑,得到的是两个人眼中的七彩阳光。(来源阅读与作文)7文章标题是捐一个微笑,这“微笑”是谁捐的?()A年轻的妈妈B背唐诗的小女孩C文中的“我”D中学生模样的姑娘8第3自然段中加点的“意外”指什么?()A小女孩哭了B小女孩背唐诗C小女孩笑了D姑娘乱了方寸9“小女孩不作声,抬头看看她妈妈,又看

    5、看跟她说话的姐姐,手在口袋里掏了几下,什么也没掏出来,嘴一撇,竟哭了起来。”这句话运用的写法是()A动作语言B动作心理C心理语言D动作神态10对“她一共捐了六个天使一般的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旁边的人都在看着她。B她想把微笑捐给患病的哥哥姐姐。C大家都夸她笑得很甜。D妈妈没有批评她,她感觉很开心。11“那个漂亮的小女孩又回过头来冲我们笑。虽别扭,但很甜。”这句话中“别扭”和“很甜”矛盾吗?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_精彩课外阅读轩。我不能忘掉祖国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有一

    6、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

    7、,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艰)苦卓绝的斗争!”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12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词。13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淘汰( )交口称赞( )14就短文的题目,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试着回答。问题:_回答:_15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

    8、淘汰”的理由是什么?_(2)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_16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想到了本学期学的哪篇课文?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_阅读梅兰芳蓄须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忧,只好又回到了上海。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

    9、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但是,拒绝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专门派一个军医来检查。日本

    10、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17给加点字注音。蓄( )须签( )订纠缠( )斩钉截( )铁18在“()”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9下面的材料是不是梅兰芳蓄须中的主要内容?是的画“”,错的画“”。A梅

    11、兰芳为了不给敌人演戏,蓄起了胡须。( )B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 )C梅兰芳为了安全,逃到了香港,还是不演戏。( )D梅兰芳忍痛卖掉了北京的房子,也不演戏。( )E敌人的军医给梅兰芳治病。( )F梅兰芳为了不给敌人演戏,情愿打针发高烧。( )20“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这句话表现了梅兰芳先生怎样的精神?_21“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中的“此”指打伤寒预防针 ,拒绝 ,这样做的后果是 ,从中可以看出梅兰芳具有 的精神。22大家为什么愿意站着看,仅仅是因为梅先生演得好吗?用原文的话回答。_23短文中的哪句话解释了这篇文章的

    12、中心?请抄写下来。_课外阅读。甲板上的回忆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留学回来。归途中,他满怀希望,预备为祖国效劳。在轮船的甲板上,他提着一只小皮箱,陷入沉思耶鲁大学的毕业晚会开始了。可是詹天佑并没有去参加舞会,他来到老师罗索夫人的办公室,罗索夫人拿起一只小皮箱,说:“这箱子里装着修铁路的资料,是我多年来搜集的,现在就送给你吧。希望你能利用它,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詹天佑紧紧握着老师的手,激动地连声道谢。想到这里,詹天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忽然,詹天佑怒目远望,屈辱的心事涌上心头。那是美国诺哈夫中学的一堂地理课,幻灯片上出现了铁路,一辆火车满载着货物飞驰而来。老师讲道:“这是19世纪70年代最新式

    13、的火车。目前美国和欧洲国家已把它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接着幻灯片换了。出现的是另一番景象:贫瘠的土地,枯瘦的农民,老牛破车在缓缓地前进,老师说:“这样的车子,这样的速度,国家落后,人民贫穷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詹天佑痛心而惭愧地低下了头。下课以后,他依然坐在那里默默不语。一个美国学生走过来,对詹天佑说:“那老牛破车是哪个国家的?詹先生,你能回答吗?”詹天佑不予理睬,那个学生冷笑着说:“高才生,怎么连这个也回答不出来?”詹天佑忽然站起来说:“是我们国家,但,那是暂时的。”“哈哈”在一阵哄笑中,詹天佑强忍屈辱,愤然离开了教室。“呜”汽笛声打断了詹天佑的沉思。轮船靠岸了,他望着岸上同胞的亲切笑脸,兴奋地

    14、踏上了祖国的土地。24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入下面括号内,使之搭配合理。( )沉思( )屈辱25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怒目远望:_默默不语:_26请把文中詹天佑回忆的两段往事简单概括出来。_27用“ ”画出与文中画“”相照应的句子,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参考答案:1语言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B 4同学的回答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周恩来的回答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 5有志向、有抱负 6我读书的目的是长大能够更好地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只有努力读书,才能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建设更好的祖国。【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人物描写。通读选段,文章到段、

    15、第段和中,都有魏校长和周恩来及各位同学的对话,因此,这篇选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2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理解。联系第段“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可知,“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是魏校长听了周恩来的答案后的感慨,因此,“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指的就是周恩来回答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本题考查的是句子分析。联系第段句子“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可知,“有志者当效此生”中,“有志者”的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效”是效仿、学习的意思,“此生”指的是周恩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就应该向周恩来学习,为中华

    16、之崛起而读书。故选B。4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理解。由文章第至第段“为家父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可知,同学们的回答都从个人角度出发,是为了满足家庭或生活的需要。周恩来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把读书和祖国的命运连接在一起,志向远大。5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分析。由文章第段“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出了周恩来回答问题时的铿锵有力,态度认真而坚决,表现了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6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拓展理解。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出读书的好处即可。可以联系文中周恩来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把读书会的目的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语意通顺

    17、、表达清晰。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祖国飞速发展,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新时代的儿童更有责任要为我国的繁荣昌盛而发奋读书,为建设美丽强大的祖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7B 8A 9D 10B 11不矛盾。“别扭”是因为小女孩脸上还挂着泪珠;“很甜”说明小女孩笑得很真诚很阳光,这样写突出小女孩的单纯、可爱。【解析】7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年轻的妈妈却没慌,边给孩子擦眼泪边说:洋洋,你给姐姐笑一个,你说你就捐一个甜甜的笑给患病的哥哥姐姐。”可知这“微笑”是背唐诗的小女孩娟的。8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结合前文“小女孩不作声,抬头看看她妈妈,又看看跟她说话的姐姐,手在口袋里掏了几下

    18、,什么也没掏出来,嘴一撇,竟哭了起来。”可知“意外”指小女孩哭了。9考查描写手法。结合“小女孩不作声,抬头看看她妈妈,又看看跟她说话的姐姐,手在口袋里掏了几下,什么也没掏出来,嘴一撇,竟哭了起来。”中“抬头”“掏”“撇”可知这是动作描写。“哭了起来”是小女孩的神情,属于神态描写。10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结合“年轻的妈妈却没慌,边给孩子擦眼泪边说:洋洋,你给姐姐笑一个,你说你就捐一个甜甜的笑给患病的哥哥姐姐。”可知“微笑”是要捐给患病的哥哥姐姐的,“她一共捐了六个天使一般的笑”说明小女孩非常想把微笑捐给患病的哥哥姐姐。11考查句子的理解。笑应该是快乐的,但是小女孩的脸上还挂着泪水,因此笑显得别扭

    19、,“甜”说明小女孩笑得很真诚很阳光,表现了小女孩的善良、天真和可爱。12收温和振动坚 13 文中指美国学生说的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去除。 大家对宋庆龄以理服人,有力量的话赞不绝口。 14 宋庆龄为什么不会忘掉祖国? 因为宋庆龄有一颗爱国心。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所以宋庆龄不会忘掉祖国。 15 理由是中国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因为宋庆龄说得好,以理服人。而且说的那些话有力量! 16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解析】12考查学

    20、生对字词的辨析。搜:查找。收: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结合语境选择选择“搜”,划掉“收”。“温和”指不严厉、不粗暴。“柔和”指温和而不强烈。根据语义应选“柔和”,故划去“温和”。“震动”使颤动。“振动”指物体以某一空间位置为中心不断往复运动。根据语义应选“震动”,故划去“振动”。“艰苦”应该是这个“艰”,意思是艰难困苦,形容生活、工作等条件差,十分困难。故划去“坚”。13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淘汰:文中指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去除。交口称赞:众人同声赞美。文中指大家对宋庆龄以理服人,有力量的话赞不绝口。14考查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提问题:为什么少年宋庆龄

    21、能做到如此镇静,不卑不亢?从“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可知,我的回答:因为她是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勤奋地学习,知识面光,所以能有理有据地驳倒对方。15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1)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可知,“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

    22、苦卓绝的斗争,所以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2)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可知,因为宋庆龄的发言足以代表了一个国家的风度,她回答的有根据,句句属实,爱国情感溢于言表,所以大家为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16考查了文章内容的拓展。这篇文章表达了宋庆龄强烈的爱国情感。我们本学期学过的詹天佑这篇课文记叙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他身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17 x qin chn ji 18无论都 19 20梅兰芳态度很坚决、果断。他的行为表现

    23、出了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一名真正艺术家的良知和高风亮节。 21 装病 为日军演出 差点儿丢了性命 热爱祖国,勇于献身 22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23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解析】17本题考查字音。蓄x须:留胡须。签qin订:签订的条约或合同是确定不变的。纠缠chn:搅扰,找人的麻烦或绕在一起。斩钉截ji铁:砍断钉子切断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18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给“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是“梅兰芳拒绝了。”的条件,无论后面是条件,都后面是对条件的

    24、判定。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无论都”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正确,根据文中第1自然段“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可知说法正确。正确,根据文中第3自然段“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可知说法正确。错误,文中并没有提到梅兰芳逃跑,故说法错误。正确,根据第2自然段“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可知说法正确。错误,根据第4自然段“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第5自然段“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

    25、专门派一个军医来检查。”可知请的是自己的好友,敌人的军医是来查探的并不是治病的,故说法错误。正确,根据第4自然段中“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一句可知为了不演出想出的办法是打高烧针,故说法正确。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中“决不”能够感受到梅兰芳的坚决和果断,说明他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根据爱国来回答即可。21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出现在第6自然段中,梅兰芳为了不登台演出,打伤寒针装病,差点因为装病而丢掉性命,体现出他热爱祖国,敢于牺牲。22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从第6自然段中

    26、“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第7自然段中“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可知,大家更敬佩的是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23本题考查中心句。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本文讲了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些感人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军想利用梅兰芳的影响粉饰太平,梅兰芳获悉后通过避居香港、蓄须、打伤寒预防针等方法一次次拒绝了日本人, 充分显示

    27、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故本文的中心句是: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24 陷入 强忍 25 带着愤怒的神情望向远处。 默默不说话。 26一段往事是他的老师罗索夫人将多年搜集的装着修铁路资料的箱子送给他,并鼓励他为自己祖国做出贡献。另一段往事是地理课上,被老师和同学嘲笑自己的祖国交通落后,自己强忍屈辱,愤然离开教室。 27在轮船的甲板上,他提着一只小皮箱,陷入沉思这样写的好处是能使结构更加完整和严谨,能使含义更加深刻,使情感更加强烈。【解析】24本题考查词语搭配。在文中找合适的词语进行搭配。文中第一自然段有“陷入沉

    28、思”。第五自然段有“强忍屈辱”。25本题考查对词语意思的理解。首先找到词语位置,“怒目远望”在第三自然段,结合上下文,后文提到“屈辱的心事涌上心头”,所以表达了一种心情,很愤怒的心情,即带着愤怒的神情望向远处。“默默不语”在第五自然段,“他依然坐在那里默默不语”结合上下文就是默默不说话的意思。2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詹天佑回忆的两段往事主要是第二自然段和第四、五自然段叙述的。第二自然段主要是詹天佑回忆老师将多年搜集的资料送给他,并鼓励他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第四、五自然段主要是詹天佑回忆自己被老师和同学取笑自己的祖国交通落后,愤然离开了教室。27本题考查句子间的相互照应及作用。相互照应的句子一般是内容上有相似的部分。文章首尾都提到了“在轮船上陷入沉思”。所以是首尾呼应,相似的内容重复说明,就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了,并且表达出了较为强烈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七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3955.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