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1

类型2022届高考语文苏教版一轮集训课件:专题提升练 三十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54801
  • 上传时间:2025-11-09
  • 格式:PPT
  • 页数:61
  • 大小:272.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届高考语文苏教版一轮集训课件:专题提升练 三十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 2022 高考 语文 苏教版 一轮 集训 课件 专题 提升 古代 诗歌 阅读 专项
    资源描述:

    1、三十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表达技巧的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霁 夜孔平仲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注】霁:雨后或雪后转晴。孔平仲:宋代诗人,诗歌以“流丽清整,通畅明快”见长。寂历:寂静冷清。帘栊:窗帘和窗牖。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古人有悲秋之传统,但也有反其意而用之的,如李白之称“秋兴逸”,这首诗在意境塑造和情感传达上也有“秋兴逸”的意味。B.诗篇以“秋兴”为主题,但不作空泛议论,诗人匠心独运,将过去现在、室内室外的诸种景物融为一体。尤

    2、其注意捕捉具体景物,以表现诗人的感受。C.最先触发作者诗情的,是闯入梦境的墙上响铃,然而诗人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月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梦醒,这是倒叙的手法。D.作者选取描写了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等典型意象表现“秋兴”。整首诗景物安排由明朗转向幽暗,明暗的起伏变化成为本诗的诗脉。【解析】选D。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项,“景物安排由明朗转向幽暗”错误。由“狂风送雨”到“淡月笼云”,再到“凉意伴流萤”,诗歌描写了先雨后晴的场景,景物安排上是由幽暗转向明朗。2.有学者认为这首诗的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清”的。(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

    3、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对诗歌中核心词的分析,应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清,有清静、清新、清爽、清冷之意。清静:作者在提起“狂风送雨已何处”时,暗示读者,雨霁之前有一阵狂风暴雨。这狂风暴雨和诗人眼前清寂的霁夜,恰又构成鲜明的对比。清新:“淡月笼云”是从视觉角度描写的,“凉意”是从触觉角度描写的,“秋声随堕叶”是从听觉角度描写的,诗中运用了多种感官,为读者营造出清新的环境氛围。清爽:尾联作者想象经过暴雨洗过的庐山应是“万丈青”般的景象,运用想象(虚写),使诗境不局限于雨霁。清冷:诗中以诉诸听觉的“戍墙铃”的清冷之声与此刻的静谧相互映衬,即所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便更显得清

    4、寂。答案:对比:作者以清晨秋叶的坠落声,戍墙上的清冷的铃声与昨夜的狂风暴雨对比映衬,突出一夜暴风雨之后,夜雨初霁的清静。多种感官:从视觉角度写“淡月笼云”,从触觉角度写“凉意”,从听觉角度写“秋声随堕叶”,营造出一种清净、清新之感。想象:诗歌尾联作者想象经过暴雨洗过的庐山,必然是一片青翠,给人清爽之感。以动衬静:以落叶声、清冷的铃声反衬夜雨之后秋夜的清冷、寂静。(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3、4题。(9分)题阳关图二首黄庭坚其一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其二人事好乖当语离,龙眠注貌出断肠诗。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注】龙

    5、眠:指龙眠居士,是画家李公麟的号。阳关图是李公麟依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而创作出的诗意图。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两句重在传神,写出画意:龙眠居士的画,虽不能发出断肠之声,却能够使人肠断。B.第二首句化用陶渊明的“人事好乖,便当语离”,阐明了离别是人生中诸多不顺利的一种。C.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略有不同,王诗重在抒情,黄诗情与理并重,并且音调和谐,语言平易。D.这两首诗不仅吟出王维的诗情,而且用工笔手法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展现出阳关图所描绘的画意。【解析】选D。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D项,“用工笔手法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展现出阳关图

    6、所描绘的画意”的说法不正确。黄庭坚这两首诗基本上没有运用工笔手法。第一首诗先是用概括性语言写出了画面的主要内容,接着是虚写,写想象之景;第二首诗以议论为主。4.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表情达意时运用的手法的异同。(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古典诗歌中的实与虚是相对的概念: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第一首诗写离别之悲。第一句写在这使人悲痛欲绝的离歌声中,行者踏上征途远去,他的身影最终还是消失了,好不令人伤感!第二句承上深叹,李龙眠之图,虽不能发出断肠之声,却也足够使人肠断。这两句重在传神,写出画意。三、四句由“无形影”

    7、联想,想象行人去处,行人去到那“阳关更西路”,见到塞外风物如此异于以前生活的地方,必将哀感流涕,而送行者的心紧随那行者,与行者一道远去,想到其景其情,心里更加悲伤。第二首诗写离别之情、关情之物。第一句化用了陶渊明的“人事好乖,便当语离”。人世间既有离别之情,艺术家笔下也有对离别之情的反映。三、四两句,诗人又进一步推究:李龙眠图中的渭城无知之柳,为什么也和人间别情有关?诗中便以问句出之,“渭城柳色关何事”意思是:人自离别,关柳何事?诗人经过思考和领悟,得出结论:原来是离人自己生发出如许悲意。全诗有情景,有理趣,兼之音调和谐,语言平易,绝无生硬与刻意之病。答案:相同:两者都由阳关图中的景物引起,通

    8、过移情于景的艺术手法,阐释离情之苦。相异:第一首三、四句运用虚写,借助想象,写送行人也会心随友人一起见到塞外风物的情景,充满了感染力。第二首三、四句运用设问手法,诗人借助画中的柳树发问,深化情感:离人将悲情加于柳树之上,便使那原本不关别情的柳树也变得蕴含别情,产生了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9分)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注】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渤澥:渤海的古称。5.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鸣弦暂辍

    9、弹”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B.前四句写观潮盛况。钱塘潮吸引了大量的观赏者,人们纷纷来到钱塘江边,等着看江潮涌起的壮观美景。C.“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景,使人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D.孟浩然在诗中刻画的山水形象常常与他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解析】选D。D项,本诗中的钱塘潮形象不是“淡泊洒脱”,而是“雄健壮美”。6.本诗与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本诗是怎样表现钱塘潮的?请结合本诗分析。(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

    10、对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理解与掌握能力,须对诗歌的内容做细致的分析。“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且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先声夺人,很有力量。次句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暂辍弹”出之,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三、四句写人们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五、六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不是直接写潮,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表现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激荡的伟力。到了“惊涛来似雪”,才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惊心

    11、动魄。但立刻又以“一坐凛生寒”收束全篇,戛然而止。“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景,使读者也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写遥闻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答案:多感官结合:“百里闻雷震”“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分别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方面来表现钱塘潮声势巨大,惊心动魄。侧面表现:通过观潮的人来侧面表现钱塘潮,写人们听潮、出观、待潮、观潮、观感,层层渲染,来表现钱塘潮的

    12、奇观。比喻:“惊涛来似雪”通过比喻手法,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的情景,令人惊心动魄。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7、8题。(9分)仙吕混江龙白 朴断人肠处,天边残照水边霞。枯荷宿鹭,远树栖鸦。败叶纷纷拥砌石,修竹珊珊扫窗纱。黄昏近,愁生砧杵,怨入琵琶。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从体制上讲,“仙吕”为宫调,“混江龙”为曲牌。B.“断人肠处”,意为“令人肝肠寸断的是”,起笔直抒胸臆,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调,让整曲笼罩在伤心悲痛的气氛中。C.“残照”“枯荷”“栖鸦”等意象,用细节描写写出夕阳西下,草木衰败的深秋景致,便于作

    13、者借景抒情,委婉含蓄地表达情感。D.尾句描绘天色将暝,暮色四合,捣衣声起,“砧杵”指捣衣石和棒槌,暗指女子思念远方的征人。【解析】选C。C项,“用细节描写”错,此曲写景应为白描。一般来说白描指的是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细节描写指的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8.白朴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深具文采,精于度曲。在此曲中,“败叶纷纷拥砌石,修竹珊珊扫窗纱”为写景佳句,该句是如何体现白朴“深具文采”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外界事物来表达,作者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但

    14、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的写景方式有:比喻、夸张、叠词、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正侧面结合、动静视听结合、色彩渲染、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的运用。答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焦黄干枯的“败叶”,冷清的“修竹”,含蓄委婉地表达出作者此时内心的愁苦、孤寂。“拥”和“扫”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落叶争着去拥抱石阶,竹叶轻扫窗纱,写出深秋的凄清冷寂。运用叠词“纷纷”“珊珊”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富有音乐美,描绘出落叶纷纷,竹影婆娑的深秋之景。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9、10题。(9分)唐崇徽公主手痕【注】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行

    15、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注】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石。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C.颈联中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

    16、论也。”D.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滴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是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肉食者的愤慨,是一曲饱蕴愤懑之情的悲歌。A项情感分析不全面。10.这首诗的尾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题干中的“如何”表明是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的。首先寻找诗歌中的情语,如“叹息”,能直接找到情语的一般属于直抒胸臆;然后看诗歌表达情感的其他手段,如

    17、景与情的关系、意象的使用、词语的锤炼等方面。结尾一联常常有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意在言外等手法,要特别注意。答案:直抒胸臆:“空叹息”直接抒发叹惋之情。以景结情:结句描写了岩花野草春秋更替,意蕴深远,回味无穷。反衬:以无情无知之花草反衬诗人无尽之情。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1、12题。(9分)昧旦出新亭渚徐 勉驱车凌早术,山华映初日。揽辔且徘徊,复值清江谧。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春堤一游衍,终朝意殊悉。【注】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本诗为诗人和友人谢朓相期同游新亭渚时所作。术:道路。游衍:恣意游览。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

    18、句点题,着一“凌”字,表现出车马奔行之速,意在强调诗人忙于赶路的急切心情。B.三、四句写诗人驻足览赏美景,“复值”二字表现出诗人无意中见到静谧江流的欣喜。C.五、六两句,景物动静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晨色中的新亭渚显得寂静而又富有生气。D.结尾两句总结全诗,通过对此次出游的回味,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兴致勃勃的诗人形象。【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

    19、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A项,“意在强调诗人忙于赶路的急切心情”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应该强调的诗人出行时晨风拂面的畅快之情。12.诗人是如何表达出游意兴的?试举两例,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手法的分析和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和情感。本题中,根据诗句“山华映初日”“复值清江谧”“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可以看出,诗人是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通过描写山花映日、清江静谧、枫林杳霭、黄鸟参差等如画美景表达了出游的舒快怡爽之感;根据诗句“揽辔且徘徊”一句可以看出,诗人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描写,通过驱车凌驰、揽辔徘徊等举止表达了随

    20、遇而适的恣意游逛所带来的悠闲自在之感;根据诗句“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两句可以看出,诗人采用了正面衬托的手法,写出了与相期相许的友人携手共游更甚于览观美景的雅致情怀;根据诗句“春堤一游衍,终朝意殊悉”可以看出,通过对此次出游的回味,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兴致勃勃的诗人形象,直接表达了此次出游给自己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欢悦之情。答案: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花映日、清江静谧、枫林杳霭、黄鸟参差等如画美景表达了出游的舒快怡爽之感。动作描写,通过驱车凌驰、揽辔徘徊等举止表达了随遇而适的恣意,游逛所带来的悠闲自在之感。正面衬托,“重以心期逸”,写出了与相期相许的友人携手共游更甚于览观美景的雅致情怀。直抒胸臆,结尾

    21、两句直接表达了此次出游给自己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欢悦之情。(每点3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3、14题。(9分)听 话 丛 台李 远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注】丛台:在今河北邯郸市内。相传战国时赵武灵王为阅兵和歌舞而筑,赵武灵王常携宠爱的惠妃登台玩乐。襄国:古县名,位于河北邢台西南。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借朋友游台之事,抒发自己的感慨。首联写朋友刚从赵地回来,向我介绍说他曾登上古代的丛台,交代了作诗的缘由。B.作者站在丛台上,看

    22、到白云缭绕的襄国远在天边、绿树夹岸的漳河蜿蜒地上,既写出赵地的恢弘气象,也衬托了丛台的高峻。C.尾联将往日赵武灵王时的豪侈、繁华与当下丛台上长满绿苔任凭风吹雨打的荒芜景象作对比,极言繁华不再的落寞凄凉之感。D.诗中用白云、树木、绿苔、山鸟、野花等意象,巧妙地与丛台昔日的人、事、物相关联,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解析】选B。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B项,

    23、“作者站在丛台上”说法有误。由诗歌标题可知本诗是诗人听友人谈论丛台而作,诗歌首联写有个朋友刚刚从赵国回来,说他曾经登上过古代的丛台,所以站在丛台上的不是作者。答:_【解析】颈联中“变成”“留作”是动词,弦管指管弦乐器,代指音乐;绮罗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这里写音乐变成了山鸟叫声,五颜六色的丝绸衣饰变成开放的野花。这两个词使诗句构成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丛台上,山鸟啼鸣,野花盛开,绿苔遍地,一片荒芜。当年丛台上弦管齐奏,歌声婉转,舞袖翩翩;众多美貌妃嫔和绝色宫女,身着绮罗,环绕台前,那是多么欢乐。如今早已风流云散,只剩得山鸟乱啼,野花怒开,古今形成鲜明对比,使表达有着很强的抒情效果,且用语清

    24、新,耐人寻味,写景如画,富有景致。答案:比喻。“变成”“留作”都是平常字眼,看似普通,但两个词语,运用比喻手法,把丛台由盛转衰缓慢的过程,形象地加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对比。使昔日的弦歌齐鸣、舞袖翩翩的繁华热闹场面与今日山鸟乱啼、野花丛开的荒芜败落的画面,对比更加鲜明,把丛台之荒凉,写得有声有色。【加固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小题。(9分)寄 黄 几 复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注】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

    25、四立壁:家徒四壁之意。蕲:同“祈”,祈求。三折肱:古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诗中意思指黄几复善治国。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首句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显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B.颔联巧用六个意象排列出十年间的情景,跨越时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C.诗人借四立之壁写友人生计艰难,无以支撑,从而突出友人为官环境的艰苦。D.本诗最后一句以景衬情,以凄凉的景象,表达内心的不平和对人才的怜惜。【解析】选C。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主要是称赞友人为官清廉、从政有方。2.同样是鸿雁传书,寄黄几复与下列句子相比,在运用

    26、手法、表情达意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句子具体分析。(6分)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秦观阮郎归)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需要找出三首诗对于“鸿雁传书”的描写,然后分析鸿雁在不同诗中有何不同的寓意,分析时注意从手法、情感两个角度作答。黄诗“谢不能”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书信不能送达的苦闷,展现出内心的绝望;杜诗“几时到”“秋水多”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一种对书信不能及时到达的担忧;秦诗“衡阳犹有雁”“郴阳和雁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离乡日远、音讯久疏的凄苦。答案:寄黄几复中“寄雁传书谢不能”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书信不能送达的无奈和绝望之情;杜甫天末怀李白的诗句主要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对书信不能及时到达的担忧之情;秦观阮郎归的词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大雁能把书信传到衡阳却传不到郴阳、离乡日益遥远的苦楚。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届高考语文苏教版一轮集训课件:专题提升练 三十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4801.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