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_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16小石潭记重点理解苏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_2016 年级 语文 上册 16 小石潭记 重点 理解 苏教版
- 资源描述:
-
1、小石潭记研习1“伐竹取道”说明什么?答:一方面说明作者的游兴之盛,另一方面说明小石潭环境寂静,人迹罕至。研习2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水“清”的特点的?答:作者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水的清澈。正面描写:“水尤清冽”;侧面描写:“全石以为底”,以水底的形貌清晰可见来写水的清澈;借游鱼写水清,“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都很好地突出了水清的特点。研习3第二段写潭中的游鱼生活灵动,情趣盎然,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1)表现潭水的清澈;(2)表现作者的闲情逸致,寄情山水,乐而忘忧的心情;(3)反衬作者贬官谪居的孤独、
2、凄凉、忧伤的感情。研习4文中写游鱼,用“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有何作用?又说鱼“似与游者相乐”,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怀?答:衬托水的清澈。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而忘忧的情怀。研习5作者初发现小石潭时,先写“心乐之”,久坐潭上,又感觉“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先写“乐”是初见小石潭时的心情,“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作者是借游历山水寄托自己被贬谪的抑郁情怀,游览小石潭,寄情山水,排遣忧愁,乐而忘忧,这是一种暂时的解脱;一遇到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自然触发作者对自己仕途坎坷的联想,孤独、凄凉、忧伤之情油然而生,以致最后不得不离开。研习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
3、后面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难形容,该如何理解?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研习7综观全文作者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描写了小石潭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透露出作者贬官谪居生活孤独、凄凉、忧伤的心境。研习8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答: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戏、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潭水清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河北专用)2022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 台阶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