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设计·四川
- 资源描述:
-
1、第二节 文言虚词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答案 它,代鸟。他,代烛邹。的,助词。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答案 要仁政,不要暴政。理,要讲到点子上。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参考译文】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景公恼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景
2、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国的诸侯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至庭前 徐:缓慢。B安可厕诸君子间厕:置身。C惠之谷惠:赠送。D刺船而去刺:乘坐。解析 刺船,意为“撑船”。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欲一见而不能 吾尝终日而思矣B.先生岂其人邪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试问微之先生
3、何在 君何以知燕王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掭以尖草,不出解析 A项前句“而”为连词,表转折,却;后句“而”为连词,表修饰,地。B项前句“其”为代词,那;后句“其”为副词,表祈使,一定。C项“何”为疑问代词,是前置宾语,“何在”即“在何”,在哪里;“何以”即“以何”,凭什么。D项均为介词,拿、用。答案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 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C吕徽之以耕种打渔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D吕微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
4、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解析“侮”字含义理解错误,不是“嘲笑侮辱”,是“轻慢,看不起”。答案 B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译文:_(2)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微之乎?”译文:_答案(1)有一天,吕徽之带着纸币去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到下大雪,他站在大门口,没有人理睬他。(2)陈治中骑着一头跛脚毛驴,当时他还是平民,见吕徽之先生风采神态高洁简约,就问到:“莫非是吕徽之先生吧?”限定时间:你应该在20分钟内完成题目。方法指导:做题前,你应关注两个细节:1阅读这个文言文文段时要注意到文下
5、的注释;2阅读时可以借助文意来理解加点的虚词的意义,还要结合句间关系来理解。【示例】(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解析 本题考查“以”“而”“其”“所”四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B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项,代词,自己/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还是;D项,助词,和介词“为”一起表被动/代词,与“托”构成所字结构。答案
6、 A【命题揭秘】从近年课改区和全国其他各地高考试卷来看,文言虚词题的命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题型相对稳定试题大都采用给出四组八个例句,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考查异同的形式。这一命题形式,不仅可以扩大考查的范围和信息量,而且能将课内与课外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出高考文言文注重迁移、突出运用这一“能力立意”的考查趋势。2相对集中,热词考查密度大文言虚词,考试说明规定考查18个,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以”“而”“乃”“其”“之”“为”。3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用两两比较的方法考查四个虚词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异同,往往是从选文中选出四个虚词分别跟课文中相同的虚词进行比较,这
7、是当前最常用的考查方式。(2)要求在同一阅读材料中对不同句子中相同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比较异同,这也是重要的考查方式,广东卷多年来都采用这种方式考查。(3)把文言实词和虚词结合在一起考查。在文言文翻译题中也会有所体现。虚词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或单独列题,或在翻译题中考查。解答此类题目,须依据具体语境思考。介绍以下答题技巧:1分清虚词、实词文言文中,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介词、助词、代词。有些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在不同语境中用法不同。解析 B项,“为”作动词,意为“做”“干”,和“所”组成名词性结构。A项,介词,表被动。C
8、项,动词,表判断,可译为“是”。D项,“为”后面跟了宾语“君”,作介词,意为“给”“替”。B项中“为”是实词,其他三项为虚词。答案 B2掌握基本用法由上题可以看出,同一个词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作虚词也具有多种用法。高考复习时必须掌握住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熟记在心,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解析 B项,“之二策”的结构类似于“之二虫”,“之”都是指示代词,“这”。题干“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二虫”指前文的“蜩”与“学鸠”,所以“之”在这里作指示代词“这”“此”。A项,结构助词,连接定语“沛公”和中心语“参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C项,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
9、不如人”,前面分句作后面分句的状语,所以“之”的作用是取消主谓句“臣壮”的独立性。D项,“九万里(的高处)”是“之”的宾语,“之”是动词,意为“到去”。答案 B3分析语法特点与实词相比,虚词在文言中的语法功能更为突出,更加重要,因此从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入手,可以推断其意义和用法。例如“之”,它作为结构助词可以有如下用法: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定语后置的标志,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有些虚词可以表达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10、,正确推断某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而”为例,它作为连词有如下用法:表并列,不译,如“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表递进,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转折,却,但是,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表承接,从而,如“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表因果,因而,如“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表目的,来,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等等。解析 A项,“扫石而坐”与“弃甲曳兵而走”结构相近,“而”作连词,但前后的逻辑关系不同。句中“而”连接先后发生的两个动作,表示顺承关系。句中“弃甲曳兵”是描述“走(逃跑)”的状态,前后动作间是修饰关系,因此,“而”是
11、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的连词,可不译。B项,“造焉”与“兴焉”结构相似,但用法迥异。句中“造焉”是动宾结构,“造”,到达、拜访,“焉”用作宾语,代词,指代“茅屋”;句中“兴焉”是动补结构,“焉”是兼词,于之、于此。C组句中“已”为停止,结束。时近黄昏,朋友招呼玩兴正酣的“我”回家,这句话的意思是“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其”表反问语气,起强调作用。句主语是“孰”,意思是“谁能讥笑他呢”,是反问句,“其”放在句首,表强调,加强反问语气。句中的“其”作用相同。D项,“与”字短语的结构相同,从逻辑上看,意义不同。句中“别”(告别)的施动者是“我”,“李及道士”是“别”这种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我”“李及道士
12、”前后的位置不能调换,否则,意思就反了,所以,“与”用作介词,表施动者发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句中“君”“廉颇”是并列关系,前后位置调换,意思不变,所以,“与”用作连词,表词与词之间的并列关系。从这道题的解答过程可以看出,分析语法结构、分析逻辑关系是判断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有效方法。答案 C4注意标志性词语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记住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式或标志词,可以提高答题速度,提高准确率。如表示被动的“见”“为”“为所”“于”等,表示宾语前置的“之”“是”(如“唯利是图”)等。此外还有表示时间的“既而”“已而”,表示疑问或反问的“何如”“奈何”“若何”等也应熟记。在实际解题中,
13、还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把虚词的连用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混淆。如“虽然”,在古汉语中有这样几种意思:虽然这样、即使这样。用今义释古义。如把“始皇既没”的“既”解作“既然”,其实,“既”在句中是“在之后”的意思;把“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中的“无”解作“没有”,其实它是“无论”的意思。【知识精要】文言虚词的分类1代词(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予、余、我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段太尉逸事状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第二人称女、汝、若、尔、而、乃、子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女”通“汝”)静女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子治
14、而乱,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东阿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项脊轩志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复数属、辈、侪、类、徒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柳敬亭传(2)指示代词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这、这个、这里、这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远指代词彼、夫、其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无定指代词或、莫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或师焉,或不焉。师说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辅助性代词所、者吾尝终
15、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疑问代词代人 谁、孰谁、哪一个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代事物何、胡、奚、曷、盍什么、哪里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盍不为行?庄子盗跖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表处所安、恶(乌)、焉在哪里、哪里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副词(1)时间副词表过去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已经、过去、刚才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表现在方、会、适正、正好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表将来且、将、欲、方、行、垂将、将要彼且奚适也?逍遥游表短暂斯须、俄而、旋、暂、寻、未几、须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863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