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名师教学设计.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名师教学设计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年级 下册 21 之子 名师 教学 设计
- 资源描述:
-
1、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导教】本单元围绕“风趣与幽默”这一专题,编排了3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极具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此前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安排过“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等语文要素,本单元再次聚焦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风趣,是对语言感受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教材选编了华君武的两幅漫画:第一幅是一人正在给小树苗浇水,另一人坐在树下等着乘凉,讽刺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不良思想和不顾事物发展规律的荒唐行为;第二幅漫画讽刺了社会上无视规则
2、、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与之前的看图写话相比,本次习作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读懂图意的基础上,不仅要把漫画的内容写清楚,更要写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本单元内容和语言都很有特色,因此在教学中,从课文的内容入手,在引导学生体会内容的趣味性、增强对事物或事件感悟力的同时,引导学生聚焦语言,有意识的感受作品风趣的语言特点。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板块教学关注点语文要素分解教学策略设计课外拓展链接杨氏之子精读主客间的对话感悟语言的风趣幽默。引导学生通过主客间的对话内容,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课外拓展阅读:世说新语之钟氏之子徐孺子妙答咏雪手指精读通过丰富的语言,尤其是五指之间关系的恰当比喻,体会作者语
3、言的风趣。先默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接着借助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段落之间的比较等,学习五指的各自作用,体会语言的风趣。最后由五指联系生活中的人,体会文章想要阐述的道理。依据课后小练笔推荐观看群口相声五官争功推荐:丰子恺漫画集丰子恺古诗新画童年的发现略读能找出自己感觉有趣的部分,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结合课前自读提示,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重点围绕“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这一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关注情节的趣味性,体会作者语言的风趣。推荐观看:腾讯视频生物进化的历程口语交际1. 能讲述两三个收集到的笑话,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2. 能用心倾听别人讲的笑话,做一个好的听众。习作1. 能清楚描
4、述漫画的内容和可笑之处。2. 能借助标题或提示语,联系生活,写清楚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语文园地1. 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内容有意思、语言风趣的特点。2. 能体会例句把事物比作人、把人比作事物来描写情景的表达特点,并能选择情景仿写。3. 能体会先概括后举例的段落表达方法,并能照样子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想法。4. 能了解颜体楷书的基本知识,初步感受颜勤礼碑等颜体书法的魅力。5. 朗读、背诵关于“为人”的五条名言。【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 认识2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的字音,会写18个字,会写9个词语。2. 能摘抄课文中风趣的语句。3. 能了解颜体楷书的基本知识,初步感受颜勤礼碑等颜体书法的
5、魅力。4. 朗读、背诵关于“为人”的五条名言。阅读:1.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杨氏之子。2. 能体会课文中风趣的语言,并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3. 能交流、总结本单元内容有意思、语言风趣的特点。口头表达:1. 能讲述两三个收集到的笑话,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2. 能用心倾听别人讲笑话,做一个好的听众。3. 能体会例句把事物比作人,把人比作事物来描写情景的表达特点,并能选择情景仿说。书面表达:1. 能仿照手指一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2. 能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和可笑之处。3. 能借助标题或提示语,联系生活,写清楚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4. 能体会先概括后举例的段落
6、表达方法,并能照样子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想法。21 杨氏之子一、课前解析 关注选文出处: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和门下文士博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篇。主要记载汉末至晋宋间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被鲁迅先生称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书中虽有标榜名士风度、崇尚清谈等消极因素,但也有一些揭露社会黑暗、抨击残暴奢淫、表彰美德懿行的记述。其艺术成就较高,语言精练,隽永传神,对后世笔记文学影响甚大。 关注作者: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他自
7、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关注文言文的诵读方法:诵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 指导学生诵读并形成习惯,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第一, 通过诵读, 扫清字词读音障碍, 并初步理解字词的含义。第二, 通过诵读, 正确断句, 把握文章的朗读节奏, 并体味文句意蕴。第三, 通过诵读粗略了解文章大意, 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第四,通过诵读逐步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 把握文章的内在韵律,并初步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关注描写人物聪慧的字词: 聪明伶俐 冰雪聪明 秀外慧中 能说会道 伶牙俐齿颖悟绝伦 七窍玲珑 慧心妙舌 才思
8、敏捷 能言善辩 二、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等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教学重点】1.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2.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等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说到文言文同学们一
9、定不陌生了,本学期第六单元我们刚刚学习了一篇文言文自相矛盾,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背一背吧! 2.师生共同背诵自相矛盾 3.教师引导:古文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它语言凝练,意义深远。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认识一位聪慧的小男孩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出示课件1】: 4.导入课题。 教师提问: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预设1:姓杨家的孩子。教师追问:“子”是什么意思?你能准确的重新说一下题目的意思吗?预设2:“子”是儿子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教师引导总结:“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5.教师介绍
10、世说新语。教师引导: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我们四年级学过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同样也选自世说新语。请看大屏幕,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呢?【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以理解课题导入,开门见山,直接将学生带入课文内容,简单明了,同时也激发学生找书、看书、讲书的自主性,使教学很快进入主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教师引导:杨氏之子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出示课件3】 2、指名读课文。【出示课件4】教师引导正音:同学们,这篇课文中几个字的读音大家要格外注意。【出示课件5】先看第一句话中的加点字“诣”,这是本
11、课的会写字,一个言字旁加上一个旨,读作“yi”,在这句话中是“拜访”的意思。【课件出现拼音和字的解释】教师引导:第二句话中的“为设果”中的“为”是读二声还是四声呢?请大家根据PPT上的不同的解释猜猜这个字的正确读音。预设:“为”在这里读作“wi”,表示的意思是“给,替”。【出示课件6】教师继续引导:“应声答曰”读几声呢?请大家根据PPT上的不同的解释猜猜这个字的正确读音。预设:提出问题后马上能回答上来,这就叫“yng”。【出示课件7】:教师总结:看来根据意思辨析读音,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三句话再读一遍。3.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1)教师引导: 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
12、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请同学们按照课件上的画好的停顿自己试着读一读。【出示课件8】 2)学生自由练读。 3)全班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教师评议并小结: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不仅能读出古文的韵味,还能增加我们对文章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同时借助已有的识字方法有效地进行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并掌握文言文的朗读节奏,帮助学生一步步读通、读准、读熟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三、借助注释,疏通文意1.教师引导:课文大家已经读得很熟了,相信大家也能大概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看看你读懂了哪句话,不懂的句子等
13、会一起讨论。2.学生自主学习。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谁来说说你读懂了那句话?预设1:我读懂了第一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意思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人家的孩子只有九岁,特别聪明。(据生回答,教师板书:杨氏之子)教师引导并追问:杨氏之子是文中的第一个人物,课文第一句话写到了“杨氏之子”的什么特点?预设1:特别聪明的特点。教师点拨:在这句话中“惠”是一个通假字,同“慧”,是聪明的意思。“甚”是什么意思?预设:“甚”是非常、特别的意思。【出示课件9】: 预设2:我读懂了“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没有见到孩子的父亲,于是就把杨氏之子叫了出来。(据生回答,教师板书: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