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精简版教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精简版教案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年级 下册 21 之子 精简 教案
- 资源描述:
-
1、教学要求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生字,会读“聪惠、应声”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4.能主动在生活中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重点难点1.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2.能主动在生活中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教学课时2课时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生字,会读“聪惠、应声”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多媒体。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学生自由阅读
2、。(出示多媒体)(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以上句子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3.交流文言文。(1)文言文中的“曰”是什么意思?(说)(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3)“你”在文言文中怎么说?(汝)4.谁能完整地背诵一篇我们学过的文言文?(指名让多个学生背诵自相矛盾)5.谈话导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世说新语言语,学习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学生齐读课文题目。6.理解课文题目。“氏”,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之”,的。“子”,儿子。“
3、杨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7.了解世说新语。(出示多媒体)世说新语原名世说,一称世说新书。古小说集。南朝宋刘义庆撰。原为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8.教师范读课文。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生字词。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1.学生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
4、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派代表汇报交流,其他同学补充。3.教师总结。四指导朗读1.划分朗读节奏。(出示多媒体)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节奏。3.教师领读,学生再读。4.指名让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熟读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想要学好文
5、言文,应当弄清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新课开始时,教师出示一些出自文言文的句子,有的是学生以前在“日积月累”里学过的,有的则是拓展的,让学生读一读,引导学生说一说文言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使学生了解文言文比较难理解,语言比较精炼、简洁等特点。1.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2.能主动在生活中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多媒体。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让多个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杨氏之子。二再读课文,了解意思1.自由读课文,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