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课堂》高中人教版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20课 《六国论》第1课时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彩课堂 六国论 多彩课堂高中人教版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20课 六国论第1课时 多彩 课堂 中人 语文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课件 20 课时
- 资源描述:
-
1、六国论苏洵第一课时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2.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本课件设计宜先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第1、2、3自然段中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在正确译文的基础上体会苏洵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清第1、2、3自然段作者的行文思路,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经过春秋和战国长期的兼并战乱,中国社会逐渐向全国统一的趋势发展。到公元前246年,也即秦始皇即位的初年,随着秦灭六国统一战争的开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国,即将在刀光剑影中诞生。六国日渐没落、秦国蒸蒸日上已成不可逆转之
2、势。秦依次对韩,赵,魏,楚,燕,齐发起了战争,采取“远交近攻”的攻法逐渐得取天下。秦灭六国全过程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号为“老苏”,与儿子苏轼、苏辙号为“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作者简介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题目解读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例如宋真宗景德元年与辽议定,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
3、二十万匹,后又被迫追加银十万、绢二十万匹。时代背景(1)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前290年韩割武遂予秦。前280 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前275年魏割温予秦。前273年魏割南阳予秦。(2)秦灭六国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灭燕-前221年灭齐(3)六国抗秦大事年表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前233年秦攻赤丽、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六国论朗诵视频赂l秦六国互丧sng率shui赂秦耶y小则获邑y思厥ju先祖父暴p霜露无厌 yn草芥j
4、i下咽 yn与y嬴而不助五国也洎j牧以谗诛革灭殆di尽当tng与秦相较或未易量ling字音字形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破灭:灭亡兵:武器利:锋利译文: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贿赂秦国。弊:弊端赂:(割地)贿赂第一段学习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而:连词,表因果关系。亏:亏损。道:道理,原因。译文: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3.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或:有人。互丧:彼此相继灭亡。率:全都,一概。耶:吗。译文: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4.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译文: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
5、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以:因为。丧:灭亡。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完:保全。也:表判断语气。这是一个判断句。译文: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啊。5.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啊。第一段译文文章第一段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中心论点)?作者从那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六国
6、破灭弊在赂秦(1)赂秦而力亏(2)不赂者以赂者丧总分1.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以:凭借。攻:攻战。取:取得。则:就。获:获得。邑:小城镇。城:大城池。译文:秦国凭借攻战获取土地之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第二段学习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译文:把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它的实际数量多到百倍。较:比较。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字结构)而:连词,表因果关系。其实:它实际数量。3.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译文:把六国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而丧失的
7、土地比较,它的实际数量也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想望的,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了。所亡:所丢失的土地。所:所的+名词欲:想要。患:担心的。固:本来。则:那么4.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译文:回想他们死去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从而有了一点土地。子孙对待土地却不很爱惜,拿来把它送给别人,好像丢弃小草一样。思:回想。厥:他们的。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祖父:祖辈和父辈。暴霜露:曝(于)霜露,译为,冒着霜露。以:从而。视:看待。举:拿。以:把芥:小草。5.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译文: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064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