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一轮复习教案:写作的要求与标准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一轮复习教案:写作的要求与标准 WORD版含答案 2016 届高三 语文 通用 一轮 复习 教案 写作 要求 标准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六部分写作第15单元写作基础训练1明确考试大纲对“写作”提出的各项“要求”(包括“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各项具体要求),并根据“要求”进行写作训练,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2了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通过“例文引路”“技法解说”的学习体验,增强“标准”意识和“得分”意识,争取高考作文获得高分。文题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
2、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例文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优秀作文墨守规则亦为大道孔子所言,七十则随心所欲不逾矩。此乃是阅尽世事千般,才达到的境界。在规则框架内,亦是自由随心。事实上,墨守规则,亦为人所遵循的大道。由孔子的名言引发感想议论,归结中心论点:“墨守规则,亦为人所遵循的大道。”独木桥上的打破常规,看似合
3、作共赢,实则后患无穷。倘若所有选手都作如是选择,皆成功渡过,该如何评定最终胜负结果?这样的比赛,又何以称之为竞技?规则,不可或缺。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提出的“社会契约论”,正是格外强调了这种规则意识。人民依照所立契约,将权力赋予政府。一旦政府违背契约,人民便有权更换乃至暴力推翻它。规则,是世界运行的准则。文有定法,律有常规。规则构成世界。在自然界,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遵循四时更替的规则;大江东去,星汉西移,亦遵循物理的规则;在人类社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亦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则。规则让万物并行不悖,井然有序,格外安然。正面阐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从材料入手,议论一味追求打破常规的“后患”,
4、先破后立,确立“规则,不可或缺”的分论点。然后分析“社会契约论”在实践中的运行规律,论证“规则,是世界运行的准则”。最后,排比举例,从自然到社会的角度,进一步证明“规则构成世界”的道理。而规则一旦被违背,世界必将混乱不堪。康德言,世上有两样东西越想便越令人敬畏: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人们心中的道德准则。将道德准则与光辉灿烂的星子并列,足见规则的永恒价值。当今社会,不遵规则之事正在啃噬和挑战着良好的公共秩序。刘青山、张子善、文强、王立军等诸多贪官污吏,有哪个将法律置于心间?瘦肉精、毒胶囊、地沟油,又有哪个商家将道德悬于头顶?诚如泰戈尔所言,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他们的阴影投射在自己面前。贪官污吏、
5、黑心商家选择背对规则竞争,那么,铺在其前行之路上的,必然有自己造就的阴影,前途一片黯淡。如果这样的人多了起来,那么整个社会都将笼于暗夜之中。反面论证“规则一旦被违背,世界必将混乱不堪”。先引用康德的名言,正面论述“规则的永恒价值”,然后立中有破,举刘青山等人、瘦肉精等事的例子,阐述不遵守规则的危害性。不得不说,如今的国人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中国式”过马路,前些日子引起了热烈讨论,也侧面折射出规则的“尴尬”境地。这是人情社会的遗存。在倡导建立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必然是不合时宜的。唯有国人皆遵循规则,社会才能安定,良好的公共秩序或竞争秩序才能健全。虽然规则不能压抑个性,然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领域,
6、“公共”二字确应始终盘桓心间。因为正是规则保护了公共利益,也使个人从中受益。大道至简。墨守规则,亦为大道、善道。回到现实,就国人缺乏规则意识提出改进的办法,提出“唯有国人皆遵循规则,社会才能安定”的观点,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全文观点:“墨守规则,亦为大道、善道。”总评:此文主要得分点在于:观点鲜明,认知准确。文章开篇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理性的视角来审视规则的可贵性,同时对作文材料和各种现象进行了准确的分析,层层延展,鞭辟入里。语言简洁,逻辑性强。行文流畅,绝无拖泥带水之感;畅谈规则,纵横联系,思维严密。材料丰富,论证深刻。本文着眼于现实,先从古今中外对规则的遵
7、守和执行的角度作正面分析,接着从诸多不遵守规则之事的角度作反面论述,论据充分,引用准确,正反论证,剖析深刻,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充分展示了该考生的人文素养。从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看,本文都有亮点,堪称佳作。 高考作文不是平时的习作,可以随心所欲,信手而作;作为应试作文,高考作文必须符合考试大纲提出的要求,必须接受特定的“评分标准”的衡量。对考生来说,明确考试大纲对“写作”提出的各项要求,了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是顺利完成高考作文、获得好分数的重要前提。一、明确高考对作文的要求考试大纲对“写作”提出的总的要求是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考试大纲还规定“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8、,并对“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要求作了具体规定1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2发展等级(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二、了解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是依据考试大纲对“写作”提出的“要求”制定的。教育部考
9、试中心提供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将高考作文分为“基础等级”(40分)和“发展等级”(20分)两大项,“基础等级”又分为“内容”和“表达”两项(各占20分)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依达到“要求”的程度将各项划出四个等次(即四个档次),并分别划定了相应的给分区间。具体见下表:说明:(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观点具
10、有启发性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三、了解高考作文的“评分细则”为了评分操作的方便,采用全国新课标卷的多数省每年还会根据作文命题和本省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评分细则”,对“评分标准”作出解释,对评分操作作出相应规定。例如采用全国新课标卷的某省2014年的“评分细则”大
11、致有以下内容(一)题意阐释作文材料讲述的是,在运动会上有一个“山羊过独木桥”的项目,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的激烈争论”。该材料的开放性就体现在“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的激烈争论”一句上,充分体现了新材料作文对传统材料作文单一命意的更新。试想,如果将该句改为“裁判认为这样做犯规”就会将考生的思维牢牢捆绑在“规则”这一主题上,狭隘逼仄,不够大气。相反,一个“激烈争论”,则豁然开拓了写作的空间。材料表明了如何对待规则与如何对待新情况
12、的问题。考生作文凡由此引出,或谈论遵守规则,或谈论变通出新,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生发开去思考相关的人生、社会问题,均视为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丰富,含意很多,例如,敬畏规则、反对投机取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或学会变通、挑战习惯力量、打破常规、敢于创新、超越胜负、合作共赢,或守成与创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竞争与合作等,均在题意范围之内。(二)评分操作1关于基础等级的内容项(20分)内容部分评分以A(题意)(注意:可以不引用原材料的文字)、B(中心)、C(内容)为重点,全面衡量,综合入等量分。在此基础上,参照D(思想)、E(感情)两项在等内浮动。四等卷中,凡各项(A、B、C、D、E)均符合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151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