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原创》2012届高二语文同步备课课件:4.1.2《谏太宗十思疏课件》(苏教版必修3).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 资源描述:
-
1、v谏太宗十思疏v魏 徵1谏太宗十思疏v学习目标:v了解作者、背景及相关文体知识4v疏通第一二段文意并分析9v背诵一二段2课文体裁: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疏3 v字玄成。唐朝著名_、_、_。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_、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被称为“_”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魏徵魏徵政治家政治家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文学家。诤臣诤臣谏议大夫谏议大夫4 唐太宗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5唐朝初年,
2、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背景6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治。7读准字音求木之长()者必浚()其泉源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文武并用,垂拱()而治chc
3、hngngjnjnyng yng xixichchggngng8第一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动词,使稳固动词,主持,掌握疏通名词:美好,福祉动词:推崇处:保持胜:克服9翻译重点句子:v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v 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10虽
4、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v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11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v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是砍断树根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12v1、闻的对象是什么?v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v2、上述句式由什么特点?v排比,且构成对仗工整。v3、作者认为,人君应当怎样?v居安思危,戒奢以俭。1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176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