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1)备课课件:写作·序列训练2.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新坐标
- 资源描述:
-
1、菜单YW 语文必修1 【设计目标】1掌握朗诵的基本方法。2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朗诵的基本方法。写作序列训练二口语交际:朗诵菜单YW 语文必修1 【教学建议】朗诵,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一种语言再创作活动,集高度的文学性、艺术性、技巧性于一身,是具有强大心灵震撼力的高层次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朗诵文学作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挑选恰当的作品。不是每篇文学作品都适合朗读的,要注重挑选一些情感丰富、意蕴深厚的文章。菜单YW 语文必修1 2把握作品内涵。注重分析文学作品的内涵,分析文章的脉络、句法结构等,按照作品的内容确定朗诵的情感、语调等。比如准备朗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诗,可以先
2、分析每句话表达的情感,然后确定朗读的情感等。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分析:在诗歌的开头,作者将自己化身成了一只鸟,虽然在这首诗中,作者没有用任何形容词来说明这是只怎样的鸟,但是从接下来的“嘶哑”一词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受尽了折磨却不肯认输、拼尽全力呐喊的鸟儿。菜单YW 语文必修1 在朗诵到“假如”之后要停顿片刻,引出鸟的形象;“嘶哑”两字要重读并有意识的拉长语音,突出这只鸟正在遭受的命运。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分析:此诗写于1938年11月,那时日军已占领了我国的华北、华东、华南的大部分地区,正是中华民族危在旦夕的时刻。菜
3、单YW 语文必修1 这三句用一连串的意象构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情景:“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指在敌人的侵略下满目疮痍的祖国大地;“悲愤的河流”和“激怒的风”则是被压迫的人民发出的怒吼和反击。从“打击”到“汹涌”再到“吹刮”,作者的情绪是一个强烈上升的过程。所以在朗诵时语气应越来越强烈,语速也应适当加快。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菜单YW 语文必修1 分析:在艾青的诗歌中,“太阳”是经常出现的意象。同样写于抗战初期的长诗向太阳中有这样一句:“太阳是美的,且是永生的”。黎明是太阳初升的时刻,而太阳正是胜利的象征。如果说前面三句的基调是黑色的、情绪是悲愤的,那么这一句则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基
4、调由暗转明,情绪也平和了起来,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在朗诵时要及时地将刚才释放出的强烈的情感收回,语气减轻,语速放慢。菜单YW 语文必修1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分析:“然后”的“然”有着双重解读:或许“我”是在黎明之前死去,或许“我”等到了黎明之时。但是无论“我”是否有机会亲眼目睹那灿烂的曙光,“我”都愿意将自己的躯体贡献给大地,“我”的灵魂将在这里永垂不朽。这句话正是全诗最使人震撼的地方,作者将他对土地的爱推向了极致!这种爱如火山中的岩浆一般滚烫,却又深藏在地底。这句话也是全诗最难朗诵的地方,既要表达出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又不能流于表面,使感情过于外露。所以在朗诵此句时,语调要
5、低、语速要尽可能的慢,而且要做到“声断气连”词与词的间距虽长但气息不断,将作者绵长的感情表达出来。菜单YW 语文必修1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分析:这两句问答自成一段,既是诗人的自问自答,也是对本诗主旨的揭示:为什么“我”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我”要将羽毛腐烂在泥土里?皆是因为我对这土地深沉的爱啊!诗歌讲究炼字,古代诗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新诗虽不再如此着迷于此,但同样也力求词语的准确性、生动性和不可替代性。“深沉”在这里就具有不可替代性,使人一读到它便恍然大悟,对本诗的理解也更上一层楼。所以这两字要着重朗诵,放慢语速,拉长语调,言尽而意不尽。菜单YW 语
6、文必修1 3朗读的姿势。(1)站立。要稳、正、直,采用丁字站立或八字站立。(2)持稿。双手持稿,一手拖底,一手扶边。扶边之手可在朗诵过程中适度做辅助手势。4尝试朗诵。朗诵时要注意吐音清晰、停顿准确。为了准确朗诵,也可以在作品中做一些记号。如:菜单YW 语文必修1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作品,朗诵时声音不宜过大,语速也应平缓,表现出“静夜”的氛围。读第一句时声音要实,表现出“偶然看到,顿生感慨”的情景,同时也为第二句的“虚”做好铺垫。第二句之所以要“虚”,就是因为这个“疑”字,如果“实”了,意境和氛围就会荡然无存,此处一“虚”,不仅体现出语句的变化和对比,突出了“疑”字的内涵,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195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