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新人教版 广东 专版 2024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五 单元 综合素质 评价 新人
- 资源描述:
-
1、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30 分)1. 根据课本内容默写。(10 分)(1)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山重水复疑无路,_。箫鼓追随春社近,_。(陆游游山西村)(3)黄梅时节家家雨,_。(赵师秀约客)(4)浩荡离愁白日斜,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5) 2023广东 请将杜甫望岳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中的诗句写在横线上。上联: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下联:_,人奚足算哉(6)木兰诗中,作者通过听觉与视觉,描写木兰艰苦戍边生活的句子是:_,_。(7)登高望远,总能激荡满怀豪情。在飞来峰上远眺,王安石心中生发出“_,_”的感叹。2. 根据
2、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1)一颗流星划过天空,shn x( )便消失了。(2)唉,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jn ch( )的我,原来也是个孱头。(3)那里装的是什么xin l qing jing( )?(4)这时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hu b dn xng( )。3.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2023 年5 月23 日12 时30 分许,我国科考队13 名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在攀登过程中,血气方刚、胸有成竹、气喘吁吁的科考队员们凝望着多变的天气,面对着科考设备沉重、高海拔造成的缺氧等困难,他们毫不畏惧,圆满完成了综合科考任务,他们的壮举轰轰烈烈、振奋人心。
3、A. 血气方刚 B. 凝望 C. 沉重 D. 轰轰烈烈4. 2024原创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完成“太空会师”,我们看到了6 名航天员第二次太空同框的难忘画面。(将“第二次”移至“看到”之前)B. 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宽度,但能拓展人生的长度。(将“拓展”改为“延伸”)C. 作为地球村中的一员,中国因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整体脆弱而更易发出气候变化的影响。(将“发出”改为“受到”)D. 这次信息学竞赛班的学员,除了我校的人员外,还有来自市里其他几所重点学校的相关人员也参加了学习。(删掉“也参加了学习”)5. 2023深圳福田区二模改编
4、 某校七年级组织参观“诺第留斯号”海底博物馆的读书研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0 分)(1)请你用工整的楷书将下面的句子誊抄在横线上。(2 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_(2)下面是关于读书的几个词语,请你将它们组合成一副对联。(2 分)万卷诗书 涵养 十年寒窗 栋梁材 浩然气 铸就上联:_下联:_(3)“诺第留斯号”是海底两万里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整本书要感知情节和人物。假如你是海底两万里中的阿龙纳斯,你在海底航行时写下了航海日记,请参照左边的示例,将右边的航海日记补充完整。(3 分)航海日记时间: 地点:天气: 心情:在 的时候,尼摩船长 _,他真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示例:航海日记
5、时间: 地点:天气: 心情: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康塞尔不断鼓励我,甚至想要将空气留给我。最终我们凿开冰层,重获自由的空气,他真是一个忠诚无私的朋友!_ _(4)研学时要记录心得体会。海底两万里中有这样一句话:“勇敢的船长,他正紧紧抓住鲨鱼的一个鳍,和这个庞然大物进行着肉搏。”请结合这句话及海底两万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动。(3 分)_二、阅读(4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10 题。(15 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
6、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1)有仙则名_(2)惟吾德馨_(3)可以调素琴_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
7、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注释】渗:液体慢慢地透入或漏出。漉:渗出。栏楯:栏杆。偃仰:俯仰,指随遇而安,与世无争。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1)可容一人居_(2)日过午已昏_9. 请用“/”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3 分)前 辟 四 窗 垣 墙 周 庭 以 当 南 日 日 影 反 照10. 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3 分)_(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1 13 题。(10 分)国风社组织同学们做“国潮”社会调查研究报告,请你整合下列材料完成练习。材料一:中国传统色彩是鲜活的,从本质上带有一种取之自然的生命力,是靠感官就能捕捉到
8、的。比如植物色中,传统颜色大多采用植物名称命名,譬如樱花、木槿、菡萏,然而牡丹独具一格,是以培育者的姓氏命名的。“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诗中的两个牡丹品种便分别来自姚姓与魏姓家族。再比如“二目鱼”这个词,很多人以为是源自某种鱼的颜色,其实指的是诗经中马的颜色,据说这种马的两个眼眶都有圈白毛,像鱼眼。观察和分辨马的毛色到这种地步,说明马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当然,传统色彩不只源自具象的实物之色,我们还能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浸润下“天人合一”的意象之美,由此反映出中国人看待世界、追求愉悦的方式。“玄”“ ”二色作为传统色的基本色,用来形容太阳初升与落下地平线那一刹那的天色,早几
9、分或者晚几分看到的颜色便又不一样了,细腻到记录只有几分钟存在的天色,玄和成了中国传统色的重要角色,正因如此,帝王祭祀时穿上玄下的衣服,以此来表达中国人对天地的敬畏之心。中国传统色彩不是虚幻的、被封存于神殿的“遗产”,而应该是回归于庙堂和民间的人间颜色。(摘编自在故宫,看见中国色彩最美中国红)材料二:(摘编自以色彩见中国中国传统色彩风格影响力报告)材料三:中国传统色,火了。2023 年的春晚舞台上,满庭芳国色舞出了五种中国传统颜色,唱出了几十种中国色,惊艳全场。梅红、鞠衣、松花、丁香、麹尘、缃叶、沧浪、东方亮、胭脂、缙云、福色、苏方这些传统色就连名字,都美成了诗,美成了画。在2023 年的春晚舞
10、台上,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采用电影化的拍摄手段,通过“AR+绿幕”制作技术,演员化身“寻色人”在一号厅的虚拟空间里,行走在天地之间,寻找最美中国色。五位青年舞者以水袖、伞、扇子、花翎、剑五种传统器物的舞蹈语汇演绎,艺术化地呈现出中国人对传统国色的极致表达和美学追求。这是继2022 年春晚舞蹈节目只此青绿之后,央视导演组再一次将色彩与舞蹈结合的创新尝试。(摘编自央视网寻觅千年国色 给予文化自信 绽放时代光彩)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尤其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今天,传统文化更具历史魅力、人文价值和传承热度,是一种被唤醒的、旺盛的文化需求,折射出人民群众对
11、精品文化的渴求与期待。“艺术+ 视听”“国粹+ 科技”正成为“国潮”节目创新的突破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关键点、发力点,这深刻体现在多元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嫁接、舞台表演与电视媒介的融合、视觉影像与现实场景的交错,更体现在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的赋能等诸多方面,让体验感、代入感更强,使厚重、古朴、有距离感的传统文化、历史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传统经典变得美轮美奂。(摘编自赓续优秀传统文化 国潮节目正当时)11. 下列说法与以上材料信息不相符的一项是( )(2 分)A. 植物色中,除牡丹以外,传统颜色大多采用植物名称命名。B. 帝王祭祀时穿上玄下的衣服,以此来表达中国人对天
12、地的敬畏之心。C. 公众对中国传统色彩的兴趣点更多在于色彩本身的美术价值。D. 越来越多的“国潮”节目出新是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赋能的体现。12. 请你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色的来源。(3 分)_13. 2023 年春晚“国潮”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大火,请你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其成功的原因。(5 分)_(三) 2023汕头期末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15 分)燕子来时何君华过完年,父亲又该出门去打工了。临出门,他却放下行李,重新打开家门,扛了一把梯子爬到三楼,将三楼房檐下的玻璃窗推开了一道缝儿。我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做他是想让我们家的燕子在春天里能进屋筑巢。父亲说过,燕子是念家的,一旦
13、选定一户人家筑巢安家,终其一生都会回到这户人家里,哪怕跋山涉水,也会年年回到“故乡”。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来。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家里住的是泥瓦房,有一只燕子在我们家屋顶筑巢。后来,看着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听着夜深人静时的呢喃,我心里想,它们的窝里还有什么?一个周末的午后,我心血来潮,拿一根竹竿将房顶上燕子的巢穴捅了。父亲回来,我看到他铁青的脸时,才知道自己闯祸了。父亲说:“古话说燕子不进苦寒门,燕子不落忧愁家,农人都把燕子入户筑巢看作是吉祥的征兆,燕子勤劳肯干,终日在空中捕捉苍蝇、蚊子等害虫,是农人最亲密的益鸟,巢穴也是一口泥一口泥地衔来的”听了父亲的话,我哭了!心想:“燕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