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类型高一语文1.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38285
  • 上传时间:2025-10-28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166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语文
    资源描述:

    1、 科目:语文 年级:高一 2006年6月第3周项脊轩志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作者介绍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清朝姚鼎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

    2、。他反对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秦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文章未必不佳,所以他主张“变秦汉为欧僧”,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当然,他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他的散文的特点是:即事抒情,真切感人。注重细节,刻画生动。篇幅短小,言简意赅。结构精巧,波折多变。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 (二)“项脊轩”介绍。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径,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三)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分析:

    3、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第一小节先写项脊轩的小、老、破、漏和昏暗,既而写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宁静和恬适,表现的是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和高尚的志趣、恬淡的心境。“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起了对家庭生活琐事的回忆,而这些事又都与项脊轩有关,都表现了作者的悲哀之情:一是写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二是写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三是写了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四是写了亡妻生前在轩中的生活

    4、片段和轩以后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真挚情意。作者正是这样把经过选择的零散的材料集中到一定的空间中来,尽管这些材料看来互不关联,可它们都发生在项脊轩,作者用这一小屋的历史把物境、人事、所见、所闻、所感等等,有序地贯穿起来,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来,经过滤,使这些本来互不关联的东西产生内部联系,在“形”、“神”上都得到和谐的统一。 (四)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分析: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琐事,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寥寥数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在情感上易于与之共鸣。在文章中作者借项脊轩来写事,这些琐事、琐谈虽是一鳞半爪,但它们是人生活之树上采撷的最有光彩的枝叶,是生命长流中最动人的

    5、浪花;是作者用心灵感受过的且感受最深的、历久不忘的,所以这些我们平常熟视但只有感觉而不怎么认识的事,一经作者真切再现,便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便能以“小”、“琐”事令读者产生巨大的震撼。例如写对母亲的怀念一事,作者早年丧母对母亲的慈爱不可能有太深的记忆,于是由老妪说出,极为自然。作者没有让老妪说出有关母亲的什么动人的大事,只写“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可谓平淡之极,但对于一个幼年丧母的人来说,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温暖,又多么让人怀念!所以,“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读者读之“亦泣”,正如王锡爵所说的“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五)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色?本文在表现手

    6、法上最大的特色是多有白描手法,不着任何色彩,这一点是本文和阿房宫赋最明显的区别。阿房宫赋多用排比、夸张、比喻,对宫殿、宫中的人、珍宝等极尽铺叙夸饰之能事,用词华美艳丽;而项脊轩志中作者对一事一物一人尽皆平实说来,“不事雕饰”,用语极为清新淡雅。但正是这“不事雕饰”“而自有风”。例如写老祖母来看望和勉励“我”的场面中,作者无意于雕琢,只是依次将事情如实道来,却十分真实感人。一见面,老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又恢谐,贴切地传达出老祖母对孙子的关切、疼爱的心情。临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几句自言自语,

    7、细致地透露出祖母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对孙子殷切的期望。倾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寥寥几笔,平谈之至,但感人至深,“令人长号不自禁”;同时也准确地勾勒出一位慈祥、平易的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的老者的形象。三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某所,而母立于慈。“而”通“尔”,你的。 (二)古今异义余区区处败屋中“区区”古义:自称的谦辞,藐小。今义:数量少或不重要。 (三)一词多义 庭中始为篱 (开始。副词) 使 室始洞然 (才、便。副词) 始至有江益百艘 (刚刚。副词) 其制稍异于前 (形式、规制。名词) 增其旧制 (规模。名词) 其牙机巧制 (制造。名词)制 吴起孙膑制其兵 (统率。动词)

    8、秦有余力而制其兵 (制服。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 (控制。动词)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规定。动词) 斯用兵之效也 (效果。名词)效 吾家读书久不效 (成就功名。动词)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报效。动词) 何以效之 (证明。动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砌墙)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喂养)2名词作状语 东犬西吠 (向西)四课文总结。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对于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于亲人的深沉怀念。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来似乎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

    9、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这是本篇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一大特点。或喜或悲之情,作者均善于通过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曲尽其妙。作者用家常语叙家常事而情意缠绵动人,尤其善于用简朴生动的人物对话、口语,尽传人物的神情、仪态。五人墓碑记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二)通过评点了解本文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三)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与其它墓碑记有什么不同?分析:墓碑记在古代文体中属于杂记,因为它必须说到死者生平中的重要事迹,要抒发作者对

    10、死者的悼念之情,有时还要由叙入议,谈一点作者的感受,因此这常常是将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而本文跟一般的墓碑记又有所不同:它有着浓郁的政治色彩。因为五位义士是在反阉党斗争中牺牲的,作者站在当时的进步社团复杜的政治立场上,在歌颂他们“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同时,又严厉地批判了阉党的罪恶行径及附逆者的卑劣品质这种对比的论述方式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议论,这是本文的核心。 (二)关于“五人”:颜佩韦(商人,为人慷慨,喜打抱不平)、杨念和(阊门外鬻衣)、沈扬(牙侩)、马杰(练武玩棒)、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颜佩韦等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在周顺昌被

    11、捕时,他们完全是出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天启六年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阎门外吊桥上,五义上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三)关于周顺昌: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万历进士,任福州推官,后升吏部文选员外郎。为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对民间疾苦多所关注,后辞官还乡。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指斥魏阉并为之送行。天启五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周顺昌与他“周旋票日”,还把女儿许配魏大中的孙子。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天启

    12、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受尽酷刑,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到崇侦元年才得以昭雪,赠太常卿,谥忠介。 (四)补充介绍作者。张博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故名其书斋曰“七录斋”(其专集之名即来源于此)。18岁那年,魏忠贤阉党开始专政,政治更加黑暗,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本文作于魏忠贤“投缳道路”(1627年冬)之后,当是崇侦元年(1628年),其时他26岁。 (五)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1叙事议论的有机结合。本文叙事议论有机结合的法有:叙中带议;叙后发议;议中夹叙。其特点(1)叙有重点,议有中心;(2)叙议交错,衔接紧密。作用是:本文从“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13、写起,事实随议论的需要而叙述,议论随叙事的内容而展开;叙事是议论的基础和根据,议论又使叙事的意义更加显豁,而且不论叙述或议论,都情辞激注,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增强叙述和议论的感染力量。2正反对比手法。本文反复运用正反对比手法,来突出五义士牺牲的光荣,写得极为生动有力。首先把五人的死同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死进行比较,初步提示五人“激于义而死”的意义。其次把五人的表现同缙绅的所作所为比较,使读者领会到五人“激于义而死”的意义是多么重大!再次把五人的死同高爵显位抵罪后的丑行比较,正确地阐明了人们应有的生死价值观,也更加热烈地颂扬了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献身精神。最后,作者假设五人的另一种情况,同他

    14、们自身比较,使人们觉得五人是死得其所。三知识点归纳。 (一)古今异义:当道:执掌政权的人。 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私人:党羽。例: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首领:指头颅。例: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眠之下。非常:超出寻常。例:非常之谋难于猝发。视:比较。例: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二)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如动词:旌:旗的一种;表彰。 例:以旌其所为。墓:坟墓;建墓。 例:去今之墓而葬焉。函:木匣;用木匣装起来。 例:买五人之脰而函之。疾病:患上疾病。 例:其疾病而死。2名词作状语人皆得以隶使之(当作仆役那样)3形容词作动词亦以明死生之大(说明、表明)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表率)4形容词作名词亦以

    15、明死生之大(重大意义)5使动用法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屈身) (三)一词多义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动词)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动词)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射出。动词)使人发书至赵(发送。动词)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动词) 发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派出。动词)雄姿英发(焕发。动词)窥父不在,窃发盆(打开。动词)于败堵丛草中探石发穴(挖掘。动词)主人忘归客不发(启航、出发。动词)无毫发爽(f,头发。名词)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改变。动词)贼易之(以为容易对付、轻视) 易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更换。动词)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文化。动词)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容易。形容词)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才能。名词)贤

    16、能为之用(有才能的人。名词) 能 彼能是而我乃不是(能够做到。动词)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能够。能愿动词)忍能对面为盗贼(这样、如此。代词)病梅馆记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2理解文言词语“以”、“则”、“之”、“其”、“夭”、“病”、“泣”、“顺”。3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二教学重点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三课内自读: (一)重点弄清以下内容。 (1)结合句子理解“以”、“则”、“之”、“其”四个虚词。 (2)结合句子理解“夭”、“病”、“泣”、“顺”四个活用的实词。 (3)结合课文

    17、释译以下九个句子: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斫其正,养其旁条既泣之三日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 梅也哉 (二)思考: 1课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这样说:“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这里的“此”指代什么内容?请用课文原句回答。分析:“而江浙之梅皆病。”2为什么有人会将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让其赚大钱呢?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

    18、”是什么?请作最简要的回答。分析:因为文人画士喜欢“夭梅病梅”却不敢“明诏大号”地用此时尚去“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3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记病梅馆的?分析:一是社会方面对梅的摧残、扭曲:一是作者对梅的哀痛、疗效。这正是全文的基本内容。4作者仅仅是为写梅而写梅的吗?分析: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明确:文中梅的遭遇正是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才的遭遇;作

    19、者对梅的态度,正是作者对人才的态度;作者对造成梅的病态的痛斥,正是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扼杀人才罪行的痛斥;作者要求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形态,正是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四知识积累: (一)一词多义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 (用尽。动词) 穷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寻到尽头。动词)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窘迫、处境不好。形容词)问之人以穷其短 (追穷、显现。动词)君之病在肠胃 (重病。名词)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缺陷、弊病。名词)而江浙之梅皆病 (有病态。动词) 病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患病。动词)以夭梅病梅为业 (使成病态。动词)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

    20、矣 (困苦不堪。形容词)寡人反取病焉 (耻辱。形容词)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上大夫。名词)敬贤礼士 (士人。名词)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读书人。名词) 士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兵士。名词)予本非文人画士 (有某种专长的人)田横,齐之壮士耳 (对人的美称)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有能力的人) (二)词的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以绳天下梅也(约束)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造成的损害)2形容词作名词 所其正养其旁条(端正的枝条)3使动用法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曲折,使病残)必复之全之(使恢复。使保全)登泰山记教学目标:1解释“阴”“始”“望”“坐”“视”,掌握文言句式2了解全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3辨

    21、析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课时安排 一课时一自读课文,疏通文字1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2余始循以入(顺着)3越长越之限(界限,这里指城墙)4绛皓驳色(杂)5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背)(照,名词作动词)二思考:文章仅用了四五百字,却描绘许多壮观场面,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又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首先,写景记游始终围绕作者的活动进行,从自京师“乘风雪”而来,到“观道中石刻”而归,作者对整个游程的记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同时又对其活动剪裁得当,有主有从,一线贯穿,引人入胜。其次,记述整个活动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即以日观峰为中心贯穿全篇,不仅使文章结构严密,而且牢牢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2、第三,语言简洁明快,描述鲜明生动,特别是描绘极富特征性,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伴山居雾若带然”,“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回视日观以西峰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等等,形象、动人,既增添游记的神秘色彩,又可唤起读者的想象力。另外,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泰山地理及名胜古迹沿革变迁的知识,也是很重要的。姚鼐是桐城派大家,向来重视义理、考证、文章的统一,并且就在此登山之后,于乾隆四十年正月为吕剑光的泰山道里记作序,可见他对泰山舆地早有过一番研究,所以写泰山地理形势、登山路径和山上古迹是那么得心应手。在游记中,仅着意于游程的记述、时令特征的描绘和景物的刻画,却较少个人感情的流露和议论,这是姚鼐记

    23、游作品的又一特点。三练习: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B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C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吟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D半山居雾若带然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2为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极天云一线异色( ) A尽 B.尽力 C.至多 D.非常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 A.成分不纯 B.辨正是非 C.不允其议 D.颜色错杂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 A不正 B. 偏僻 C. 邪僻 D. 怪僻 或:a.有的(人、事、时候) b.或许,也许 c

    24、.或者 d.稍微 A.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 B.或曰:此东海也( ) 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 D.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 E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望:a.看,远看 b.探望,看望 c.盼望,希望 d.声望,名词 e.念头,愿望 A.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 ) B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 C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E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 视:a.看 b.看待 c.目光,视力 d.比较 e.考察 A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 B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哉( ) C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D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历每月初一“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B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C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 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D丁未日若是十二月甘八日,那么戊申日则为十二月三十日。参考答案:1C 2.A D B a a a c b 3.D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共 8 页 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一语文1.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285.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相关搜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