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种树郭橐驼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资源描述:
-
1、第六单元赏析示例种树郭橐驼传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A橐驼(tu)窥伺(c)病偻(l)移徙(x)B寿且孳(z)其莳也(sh)伛偻(yl)佝偻(gulu)C蕃盛(fn)长人者(zhng)勖尔植(x)缫而绪(zo)D辍飧饔(sn)传其事(chun)鸡豚(tn)因舍其名(sh)【解析】A伺s;C缫so;D传zhun。2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E)例句: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A且硕茂,早实以蕃B以子之道,移之官理C传其事以为官戒也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E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解析】目的连词,来。A连词,而、又;B介词,用,把;C介词,把;D介词,拿
2、,凭。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ABCD【解析】副词,大概、恐怕;A然而;这样;C帮助定语后置的助词;的样子,词尾;D于是,连词;趁机,介词。4下列句子的特殊用法不属于同一类型的一句是 (A)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B故不我若也C吾又何能为哉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解析】定语后置,其余是宾语前置句。5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A太学,我国汉代出现的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B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C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D循吏,
3、指循礼守法的官吏。“循”在这里用“顺着,沿着”的引申义“依照,遵守”。【解析】“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博士”是古代学官名,也指通晓古今、能言善辩之人和从事某些服务行业的人。6下面对课文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A“郭橐驼,不知始何名”,可见主人公是个身份普通、地位低下的小人物。B“甚善,名我固当”,“乡人”号之曰“驼”,本是开玩笑,甚至有嘲讽意味,而郭橐驼却欣然接受,表现了其善良、豁达的性格。C人们“争迎取养”说明郭橐驼种树技能非凡;“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说明“他植者”的效法仅得皮毛,不得要领。D郭橐驼介绍自己种树的经验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四个“欲”字,概括了
4、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解析】此句重点不在“他植者”身上,而是以此衬托郭橐驼种树技术的高明。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
5、,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其莳也若子莳:种植B移之官理理:治理、统治C早缫而绪而:通“尔”,你D击木而召木:树【解析】梆子。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C)例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A爪其肤以验其
6、生枯B旦视而暮抚C非有能硕茂之也D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解析】例句和C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A名动,B名状,D名动。9下面各项中全部描述郭橐驼种树的具体做法的一项是(B)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吾不害其长而已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A BC D10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第一段由郭橐驼自述种树之法,得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第二段转入治民之术,揭示了治国安民之道。B由这两段文字可以看出,郭橐驼既擅长种树,也精通治民,是一位杰出的人才,可惜埋没于民间。C第一段文字对比鲜明,先是种树
7、的当与不当的对比,然后是管理的善与不善对比,把道理阐发得深刻有力。D这两段文字通过对话描写,把种树之理引申到治民之理上,“养树”与“养人”两相映衬,亲切自然,使人信服。【解析】本文是一篇用传记形式写的寓言,郭橐驼并非现实中的人。三、课外延伸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柳宗元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三月,乙酉,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
8、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梓人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或者不知体要,炫能矜名,亲小劳,侵
9、众官,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是不知相道者也。”又作种树郭橐驼传曰:“橐驼之所种,无不生且茂者。故病且怠。”此其文之有理者也。(选自资治通鉴)【注】梓人:木匠。 寻引:长尺 伊、傅、周、召:指当时的宰相伊尹、傅说、周公、召公。听听:争辩的样子。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坐: 因获罪B恐禹锡在所宜矜矜: 怜悯C专以寻引、规矩、绳墨规矩: 方尺D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故: 旧的【解析】规矩:圆规曲尺。1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是柳宗元讽刺执政者“理事不当”的一组是(B)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亲小劳,侵众官促其耕获,督其蚕织是不知相道者也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梓人不执斧
10、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ABC D【解析】句是讽刺;是批评为相者,没有指出他们做法如何。是正确的做法。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A柳宗元、刘禹锡都是因为王叔文党祸受牵连而被贬谪,其实他们都很冤枉。B文中通过梓人的故事,生动形象阐明了做宰相的人要宏观上把握局面,要懂得选贤任能,不必事必躬亲。C柳宗元善于用寓言或借事喻理的文章表达为政治世的道理,其中郭橐驼就是用种树的理论阐述为官之道。D御史中丞裴度在刘禹锡任职这件事上对皇上进行劝谏,皇上认为他忠心可鉴。【解析】文中并未指出是否冤枉。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
11、子为死别,良可伤译文:刘禹锡确实有罪,但是他的母亲年事已高,与自己的儿子去作永别,实在使人哀伤。(2)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译文:一座大型的房屋建成后,唯独以他的名字记载事功,得到的酬金是一般木工的三倍。(3)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译文:虽然说是为树木担忧,实际却是将树木当成仇人了,所以,人们种树都不如我。参考译文:王叔文一党中获罪贬官的人们,已经十年没有酌情迁官。有些怜惜他们的才华而打算逐渐提升他们的主持政务的官员,主张将他们全部传召到京城来,谏官们争着陈说这种做法是不适当的,宪宗与武元衡也讨厌他们。三月,乙酉(十四日),宪宗将他们全部任命为偏远各州的刺史,虽然官职提升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951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课时作业15 《红楼梦》课件 部编版必修下册.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