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有 无 相 生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WORD版含答案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选修 先秦 诸子 选读 第四 单元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有 无 相 生 一、熟语积累及运用1.以德报怨:用恩惠回报别人的怨恨。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很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运用】(判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1.如果国与国之间都认为以德报怨是最好的相处之道,那么人类的文化将要承担极大的重任,因为人类的基因是帮不上多少忙的。()2.近日,全球智能共享单车摩拜单车携手联合国环境署等权威机构发起世界骑行日,鼓励人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用骑行改变世界。(。“千里之行,始于足
2、下”用在这里望文生义。)二、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 _,_”表明有和没有、困难和简单并不是直接对立的。2. “_,_”表明容易的事、小事积累多了就会发生量变。3.老子用高台起于一筐土做比喻,得出了“_,_”的结论。答案: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一、通假字1.自见者不明(“见”同“现”)2.死而不亡者寿(“亡”通“妄”,荒谬)二、一词多义三、指出下面的词类活用并解释1.为无为,事无事(名词作动词,做事)2.死而不亡者寿(名词作形容词,长寿)3.多易必多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得容易)四、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企者不立,跨者不
3、行古义:不能走远今义:不可以2.强行者有志古义:竭力实行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五、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宾语前置)译文: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2.图难于其易。(状语后置)译文:从难事的容易处入手来解决它。 1.如何理解课文第五则体现的“为无为,事无事”的思想?【点拨】老子反对以烦琐的禁令捆住人们的手脚,限制和扰乱百姓的生活。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以平静的思想对待生活。他提醒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无为的态度,即顺应自然的规律去做。把这个道理推及人类社会的通常事物,就是要以无事
4、的态度去办事。所谓无事,就是要人们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水到渠成,条件成熟,事情也就做成了。老子反对统治者凭主观意志发号施令,强制推行政策。2.这些选文在语言表达和道理阐释方面有哪些鲜明的特点?【点拨】(1)行文凝练畅达,采用大量的韵语。排比和对偶,像诗,也像歌谣,语言简短精练又充满哲理,是格言。(2)设喻生动、形象,使抽象的道理浅显易懂。如,选文第2则以“车”“器”“室”设喻,形象阐明了对一切事物起决定作用的是“无”的道理;选文第6则以“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设喻,形象阐明了任何事情都要从开头积累才能成功的道理;选文第7则以“人”“草木”设喻,形象阐明了守弱则强的道理。3.文章
5、告诉我们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点拨】老子的说理给你怎样的感觉?他的思维有何独到之处?请小组交流一下。【点拨】春秋战国时代,在文学思想、学术等方面确实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他们的作品及思想每每风神独具,美不胜收。而老子给人的感觉是,他是一位低头沉思的哲人,他的话不多,却总是那么新颖独特,别开生面。在观察社会和人生的时候,老子有一大特点,是擅长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是跟顺向思维相对而言的。顺向思维是顺着习惯性的路线去思考,逆向思维则是循着跟习惯性路线相反的方向去思考。所以逆向思维常常意味着对传统思维定式的超越,具有意想不到的开创性。所以老子的思想独特而深刻,往往语出惊人,发人深省
6、。一、阅读文中语段,完成1、2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第二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
7、把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认为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B.自以为是的人,虽是要彰显自己,却往往不能彰显自己;自我夸耀的人,虽是显示自己的功劳,却往往不被认为有功或者不能成就大功。C.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D.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假如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明确】选C。应为:“自胜”比“胜人”更加难得。2.上面的文段从哪两个方面给我们以思想启迪?试简要概括。【明确】(1)认识世界: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依存;(2)认识自己:不自以为是,有自知之明。二、阅读文中语段,完成3、4题。为无
8、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老子第六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第六十四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第七十六章)3.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7403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