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苏州园林教案(部编八上语文).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9 苏州园林教案部编八上语文 苏州园林 教案 部编八上 语文
- 资源描述:
-
1、19 苏州园林【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说明顺序,把握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2.掌握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3.品味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4.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2.教学难点:(1)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2)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作者叶圣陶、本文的写作背景及苏州园林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写作顺
2、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领略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之美吧!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19 苏州园林 (出示课件2)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课的作者,了解这课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预设:(出示课件4)叶圣陶(18941988),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
3、文教育论集等。(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预设:(出示课件5)这是一篇为摄影集写的序文。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可是出版社还没有把摄影集编好,说是对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满意。好在叶圣陶从小生长在苏州,几处园林他都熟悉。最后,他参考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中的195幅精美的照片,写了这篇序文。(3)文本知识预设:(出示课件6)苏州园林简介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滥觞于春秋时期,形成于唐五代,成熟于两宋,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数百处,1958年普查发现,当时尚
4、存园林名胜174处。苏州园林是中华园林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在世界园林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1)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7) 教师提示:注意“壑”“镂”“斟酌”“嶙峋”的读音。(2)分一分多音字。(出示课件8) (3)辨一辨形近字。(出示课件9) (4)解一解词语。(出示课件10、11)嶙峋:枯瘦的样子。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景致:风景。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文中指考虑光和影等是否恰当。明艳:鲜明艳丽,明丽。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连绵的山。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自出心裁:心中的设计、构思。指诗文、技艺等的
5、独特构思。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教师: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出示课件12)(学生默读课文,分析勾画回答。)预设: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教师: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苏州园林的共同点的句子。(出示课件13)(学生默读课文,勾画课本回答。)学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作者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出示课件14)(整体阅读本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1:作者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逻辑顺序来介绍的。 学生2:整体:亭台轩榭的布局绝不对称。
6、假山池沼的配合任其自然。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画意。近景远景的层次层次多变。 学生3:部分:每一个角落 图画美。门和窗 图案美。园内建筑 色彩美。教师:同学们,下列图片哪些是苏州园林,哪些不是?说一说你的依据。(出示课件15、16)(学生观看图片,讨论分析回答。) 教师: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出示课件17)(师生讨论,教师指正。)预设:从文体特点来看,说明文的作者总是希望读者直接、准确地了解自己所写的内容。因此说明文常常在文章的显要处“设路标”“给提示”,帮助读者更快更方便地理解文章。五、课堂小结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通过周密的观察,从个别
7、中概括出一般,抓住了苏州园林不同中的共同点,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和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和说明,做到了以一统百。这种先总说再分说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把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理解写作手法。3.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自然引入 上节课我们明确了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了苏州园林的特点。今天让我们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语言和写作手法。(出示课件18)二、细读课文,精读细研(一)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在介绍苏州园林时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