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高考 语文 二轮 专题 复习 理解 翻译 文中 句子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一、考点解读理解文中句子,就是能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语气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分析。翻译句子,就是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合乎逻辑的白话文,要通顺、规范、简洁、明白、生动。二、考查方式一是在第卷的文言文中选2-3个句子,一是给一小段或全译或选几句译。三、应考方略1. 通过课本文言文的复习,积累实词、虚词、句式、活用知识,了解古代生活习惯、表达方式。2. 选取课本上的典范篇目2-3篇,或几段,规范翻译。3. 选课外2-3篇文章试着翻译,找出错误地方,集中
2、纠正。翻译要以直译为主,落实重点实词、虚词、句式、语气得分点;意译为辅,意思要准确、清晰、连贯。翻译的常用方法:(1)对换。即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将活用的词换成活用后的词等。例如:蹇叔 之 子 与 师蹇步 的 儿子 参加(了这支) 军队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的方式主要有:在单音词前后加前缀或后缀。如:石(石头)。在单音词前后加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来达意。如:财(钱财),愚(愚笨),过(过失)等。换成另一个词。如益(更加),逐(追击)等。(2)保留。指保留不译。像朝代、年号、人物、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可照录不翻译。如上例中的“蹇叔”,又如“庆历四年春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就可以照写。(3)删略。就是略去不译。文言句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等,白话中没有相当的词对译,而删去之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便可删略不译。文言实词中有些重文和互文,有时也可略去不译,有的则可以合并译出。例如:“登轼而望之”,其中“而”连接两个动作,在时间方面前后相承,不必勉强译为“而且”。又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其中的“因利乘便”互文,可以同译为“(秦人)趁着十分有利的形势”。还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仿佛”“若”只译其中的一个)“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
4、性,不译)“昼夜勤作息”(“作息”为偏义复词,其中的“息”无实意,不译)(4)添补。即补充文言中省略了而现代汉语却不能省略的部分。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须添补:补上必要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气贯通。补足原文中省略了的句子成分。补上必要的量词。例如:“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译文:以往的做法采撷草药大多利用二月和八月的时间;(其实)这种做法是极不妥当的。又如: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译文:国君为什么不袭用前代君王的法令制度?不是(先王的法令制度)不好。(5)衍意。凡无法直译的句子,或直译反而显得不通畅的地方,一般可采取衍述大意的“活译”办法。如文言中的特殊词语,用了修辞格或典故的地方
5、,可根据上下文灵活、变通地译出大意。例如:“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这里的“始龀”意为“刚刚换牙”,把它活译为“约七八岁”更恰当。(6)调整。就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调整词序,使译句通达。比如说,文言中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翻译时,应将文言连用的两个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词)拆成两个单音词。如:妻子(妻子、儿女)。四、翻译示例1.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
6、哉!作伶官传。 (选自伶官传序)参考译文:尚书上说:“自满就要得到损害,谦虚便能得到益处。”忧心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顺理成章的道理。因此,正当他鼎盛时期,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竞争;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围困他,以致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那些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英雄,也多半沉溺于某种嗜好之中,沉迷而不能自拔。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结果吗?于是作伶官传。注:注:书:指尚书,又叫书经。满招损,谦得益:自满就要遭到损害,谦虚便能得到益处。见尚书虞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逸豫:安逸舒适。举:全,全都。数十
7、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几十个伶人围困他,以致自己丧命,国家灭亡。庄宗灭梁后,骄傲自满,纵情声色,宠信乐工、宦官,后李嗣源(李克用的养子)造反,公元926年,伶人郭从谦乘李嗣源攻占大梁之机,起兵作乱,庄宗中流矢而死,李嗣源正式继皇帝位,由于李嗣源和庄宗李存勖不是同一血统的兄弟,等于换了王朝,所以说“国灭”忽微:比喻细小的事情。忽,寸的十万分之一。微,寸的百万分之一。所溺:指所沉溺而不能自拔的事物。溺,爱好过分,达到沉迷的地步。2.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
8、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材,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伐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选自留侯记)参考译文:在韩国灭亡时,秦国正是强盛的时候。采用各种严刑酷罚来对待天下的士人,那些安分守己没什么罪过而被杀害的人,多得数不清,就算有孟贲、夏育在,也没有再施展的余地。那些执行法律极端严苛的帝王,他的锋芒是不能去触犯的,只有待其力量衰微到极点时才有机可乘。张良不能忍住忿怒的心情,凭着一个平凡
9、人的力量,把它暴发在一次行刺袭击行动中。在这个时候,张良得以不死的情形,那生死间的差距极小,实在也已经很危险了。富家子弟,不可以死在盗贼的手里。为什么?他的生命很宝贵,死在盗贼手里是不值得的。张良凭着超越群伦的才能,不用伊尹、姜太公那样安邦定国的谋略,却只使出像荆轲、聂政那种行刺的下策,因为幸运才得以不死,这本来就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感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用故意傲慢无礼的态度折损他刚勇急躁之气。希望他能够具有忍耐的工夫,如此一来就可以成就大事。所以才说,这孩子可以调教啊。注: 韩之亡:韩国亡于公元前230年,秦亡六国,首先灭韩。刀锯鼎镬(hu):指酷刑。刀锯用来割截人的肢体,鼎镬用来烹人。贲(b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