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古诗 教学 设计
- 资源描述:
-
1、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
2、诗题。2解词连句知大意。3展开想象悟诗情。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三、学习古诗鹿柴。1知诗人,解诗题。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2)解诗题。“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2读诗解意。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鹿柴”的“柴:读作“zhài”,不要读作“chái”。“返景”的“景”读作“jng”,不要读作“yng”。“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i”。3)自学诗中的生字。“景”,不要
3、多加“彡”。“复”中间是“日”不是“目”。3解词连句知大意。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4展开想象,悟诗情。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
4、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4)教师小结: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5练习朗读,试背诵。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3《带刺的朋友》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 (共11张PPT).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