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出师表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 资源描述:
-
1、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背景 体会诸葛亮在“表”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提出的三条建议 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识记重要解词,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三国历史,正确看待诸葛亮的“忠君”思想 教学重点:同“知识与技能” 教学难点:作者的感情及三条建议 第一课时 一、导入 A.以中国古代智谋之士的故事引出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智慧的化身不计其数(由学生举例导入) B.以学生了解到的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传说中的诸葛亮的事迹、形象导入。 C.以杜甫的蜀相及陆游的书愤导入。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
2、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 书愤) 二、解题 1.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刘备三顾茅庐,他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蜀汉政权建立后,任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shn),主持国家军政大事。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曾多次出师伐魏,争取统一中国。著有诸葛亮集。 2.文体: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
3、.背景: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时,写这个表给刘禅。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 四、对照注释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第一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为什么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客观) 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主观) 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 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4.小结:论述当时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 二、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提问:作者在本段提出了什么建议?如何具体执行
4、? 4.小结: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三、第三、四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诸葛亮向刘禅举荐了哪些人?这些人具有怎样的特点? 举荐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亲贤有什么好处? 4.小结:诸葛亮向后主荐贤,考虑周密。 四、第五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第1句 “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代什么? 第1句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 “亲贤臣,远小人” 4.小结:从总结历史教训中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反复叮咛,表明自己推举贤能,旨在兴复汉室。 五、布置作业 1.背诵15段,熟读第6段。 2.归纳虚词“而”、“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七单元知识盘点∣人教(部编版) (共9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