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孟子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教案
- 资源描述:
-
1、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教案孟子两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德育目标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2.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
2、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财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二,资料助读 孟子与孟子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
3、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2.教师示范背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3.学生
4、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1)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词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委而幸之(离开。今义:往、到)亲戚畔之(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池非不深也(护城河。今指水塘。)(3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