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二单元 三、民为贵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二单元 三、民为贵 WORD版含解析 2019 2020 学年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为丛驱爵者,鹯也B女闻六言六蔽矣乎C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解析:选C。A项,“爵”通“雀”;B项,“女”通“汝”;D项,“蚤”通“早”,“施”通“迤”。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苟为不畜,终身不得D牺牲既成,粢盛既洁解析:选C。C项古今意义相同,一辈子。A项,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这里指国都;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B项,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是表程度的副词。D项,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
2、指为正义事业而献身。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是()A其何能淑B虽欲无王,不可得已C不远千里而来D贼仁者谓之贼解析:选D。A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好的结果;B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C项,意动用法,以为远。4下列与“天下诸侯朝觐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以勇气闻于诸侯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D石之铿然有声者解析:选D。D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定语后置句。A项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判断句。C项为省略句。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 D.解析:选C。A项,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和;给。C项,均为“在”。D项,表顺承;
3、表假设。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得天下有道 道:办法B所恶勿施,尔也 尔:这样C
4、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圹:原野D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虽:虽然解析:选D。D项中的“虽”意为“即使”。7与“苟不志于仁”中“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以其子妻之B秦师遂车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解析:选C。例句与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C项为名词作状语。8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之:代词,指百姓B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C则诸侯皆为之驱矣之:代词,指百姓D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之:都是“的”的意思解析:选C。C项中“之”代指“好仁者”。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
5、子认为,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仁者无敌。B孟子认为,得民心是有方法的,只要己所不欲,勿施于民就可以了。C孟子用“獭”“鹯”的比喻指出,天下暴虐无道的诸侯不可能得民心,想在天下称王,也是不可能的。D孟子认为当今想称王的人,平时不施行仁政,没做过多少赢得民心的事,而想成就王业,那也是不可能的。解析:选B。B项“只要己所不欲,勿施于民就可以了”错。得民心是“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10如何理解“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答:答案:孟子运用这一形象的比喻,说明了百姓对“仁”“义”的渴望和拥戴,即施仁政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
6、孟轲受业于子思,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然终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齐,尹士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王如改之,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乐正子曰:“克告于君,君将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曰:“行,或使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234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课件.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