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精练一 筛选整合信息概括中心意思.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精练一 筛选整合信息概括中心意思 2018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现代文 阅读 实用 文本 考点 精练 筛选 整合 信息 概括 中心 意思
- 资源描述:
-
1、考点精练一筛选整合信息,概括中心意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编辑型学者周振甫在六十余年的编辑生涯中,周振甫先后编校过辞通二十五史明史鲁迅全集谈艺录管锥编等重要文史大著。在编辑之余,他还撰写了诗词例话文章例话文心雕龙注释文心雕龙全译李商隐选集中国修辞学史等深受学界好评的著作。其著作数目之多,让人眼花缭乱。1999年出版的周振甫文集10卷,仅收了他的部分著作,就已达600万字。周振甫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望,但他却把主要精力放在默默无闻的编辑工作上。在编著一体的中国古代,朝廷编修职位相当于学术界的“宰相”,其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都是很高的。随着近代编著分离,“学者”和“编辑”成为独立的职业身份,“
2、学者”依然是令人仰视的称谓;而“编辑”则成了“为他人作嫁衣”“跑龙套”的代名词。周振甫在“编辑是什么”以及“编辑要做什么”等编辑学命题上,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他在古代的编辑学章学诚校雠通义一文中指出:“汉代刘向的校书,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古籍出版单位的编辑工作。”在他看来,编辑只有与学者达成两位一体才能胜任编辑工作。因此,学术研究工作是编辑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编辑工作中包括了为完成编辑任务而进行的著述活动。实事求是、严谨认真是周振甫的为学为编之道。1956年,中青社约请臧克家写毛主席诗词讲解,臧克家请周振甫为毛泽东诗词作注。周振甫研读已经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他发现毛泽东误将“把酒酹滔滔”中的
3、“酹”字写成“酎”,把“原驰蜡象”中的“蜡”写成“腊”,后经毛泽东回忆,出版时订正。对于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周振甫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主张对作者要尊重,注意向作者学习,但不能盲从,即便作者是学界权威,也应同他们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1947年,钱钟书的谈艺录交开明书店出版,周振甫校对之余,认为该书没有目录不便查阅,于是为该书编目,经作者同意后列入书中。1975年,钱钟书写完管锥编后,请周振甫看一看,周振甫于是成了管锥编的第一个读者。他为管锥编逐一拟定了小标题,并写下了数万字的审读意见。很多意见为钱钟书欣然采纳。而对于读者,周振甫将“读者利益第一”作为编辑原则,编辑要时刻记住对读者负责。他
4、对作者热情扶植,对年轻编辑更是倾力指导。编辑小黄首次承担标点古籍的任务,做起来颇感茫然。在试着标点了几卷之后,他将稿子送给周振甫审阅。周振甫看完后,用密密麻麻的小字写满了几张纸的意见,还特别写明标点工作应注意的要点,使小黄很快适应了标注古籍的工作。大凡成功的学者,必有其独具的研究方法。周振甫的学术研究风格,与那些学院派的专家教授大不相同。他的文章体例,明显地不同于那些专著、论文的所谓“标准格式”,更像是一篇篇、一段段品质极高的“书稿审读意见”。读者捧读他的书,眼前总会出现一位老编辑,手中举着一部别人的书稿,向读者讲解着。他的讲述是那样坦诚、那样明白。而且,他不是在说自己创建了什么,而是在点评一
5、部作品应该修正什么、添加什么,在这样的过程中,他完成了自己高超的学术表达。在“纯学者”的眼中,这样傲是很傻的。学者之间,彼此的研究是相对独立的,谁也不会把自己的学术成果不明不白地送给别人。编辑却不同,将别人的书稿完善、拔高等,都是分内的事情。为了出版老师钱基博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全三册),年事已高的周振甫耗费大量心血对原稿进行了细密的文字加工,对论述欠周密之处多有弥补。这样的职业约束,甚至改变了周振甫全部的学术风格,他把编辑工作做到了极致,成为独树一帜的编辑型学者。一位年轻学者谈到周振甫时说,我们最爱读他的著作,好读,资料多,学术出口多,很容易从中引发出更多的论文题目。现在有些专家的论文,只给出
6、结论,甚至连“引文”之类的路径都不肯说清楚。1997年8月,周振甫作为“东方之子”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采访。主持人问:“因为工作的原因,您最终没有成为一个职业的学者,您觉得遗憾吗?”周振甫用浓重的乡音淡淡地回答:“中华书局给我编审,就可以了。”(摘编自俞晓群、徐俊等人的文章)相关链接周振甫(19112000),浙江平湖人。著名学者,资深编辑家。他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跟随著名国学家钱基博学习。1933年考入上海开明书店,开始了近70年的编辑生涯,先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华书局任编审。(中国出版年鉴)命笔之时,数请益于周君振甫,小叩辄发大鸣,实归不负虚往。(钱钟书管锥编
7、序)1.为什么周振甫被称为“编辑型学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_答案周振甫不是职业学者,其本职工作是编辑,他把编辑工作做到了极致。他的学术研究具有鲜明的职业背景,其学术风格与“学院派”不同。他的文章体例不是“标准格式”,而像是“书稿审读意见”,其学术表达很高超。他的著作学术出口多,能让读者获得学术启迪,可以引发出更多的论文题目。(答出三点即可)2.周振甫“小叩辄发大鸣”的精神在材料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应邀为毛泽东诗词作注时,订正其中的笔误。校对谈艺录时,主动为该书编目。钱钟书写完管锥编后,请周振甫“看一看”,周振甫为该书逐一拟定小标题,并写下数万字的审读意见。审阅青年编
8、辑的稿子,用密密麻麻的小字写满几张纸的意见,还特别写明标点工作应注意的要点。(答出三点即可)3.周振甫的编辑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答:_答案在编辑学命题上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主张编辑与学者应达成“两位一体”。将实事求是、严谨认真作为为学为编之道。主张同作者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要尊重作者,注意向作者学习,但不能盲从。将“读者利益第一”作为编辑原则,编辑要时刻记住对读者负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一位导弹专家的无名人生他是“两弹一星”元勋,几十年来隐姓埋名与世无争,直到默默走完95岁的人生。他就是导弹专家黄纬禄。黄纬禄1916年生于安徽芜湖。1943年,
9、他被英国工业协会招收为实习生。两年后,考上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无线电系,攻读研究生,1947年获硕士学位,当年10月回国。1957年12月,黄纬禄正式加入刚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二分院,负责导弹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1960年,苏联单方撕毁协议,从中国撤走专家,带走设备。中央决定,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搞出中国的“争气弹”!1960年11月至1966年10月,从成功发射第一枚仿制导弹到由导弹运载发射的原子弹成功爆炸,中国的进步震惊世界!黄纬禄所在的国防部二院在1964年成功地仿制了中国第一代防空导弹“红旗1号”,并成功地击落了一架美国U2高空侦察机。两年后“红旗2号”研制成功,再次击落美国U2高空
10、侦察机。紧接着“红旗3号”又研制成功。第一代防空导弹定型并装备部队后,结束了外敌侵犯我国领空的历史。“文化大革命”中,在英国“喝过洋墨水”的黄纬禄,被戴上了“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他一边照顾着担惊受怕的家人,一边牵挂着导弹工作。黄纬禄每天给同事们打开水,送报纸;清理现场,打扫卫生;一有机会,他就帮着送仪器,做记录,或者提点工作建议,谈点技术设想;有时还把当天的问题带回家去,晚上偷偷计算好之后,第二天再把结果告诉有发言权的人。经历四年“文革”磨难后,1970年4月,年过半百的黄纬禄临危受命,出任中国第一枚固体潜地战略导弹“巨浪一号”的总设计师。他一方面感到责任重大,一方面又感到诚惶诚恐。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325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一单元总复习_人教新课标(共20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