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20: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20: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课件 20
- 资源描述:
-
1、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时代)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重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舞士气,走近作者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被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
2、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著有稼轩长短句。(1)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此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时,辛弃疾自江北率领人马回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与不平。十几年来,眼看岁月流逝,壮志难酬。因此,当他登上建康赏心亭而远眺时,面对着大好江山,无限感
3、慨涌上心头,郁积在胸中的牢骚和苦闷一吐为快,于是成就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慷慨激昂的抒情词。背景解读(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此词写于1205年作者任镇江知府时,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准备北伐。辛弃疾支持北伐,但认为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否则很有可能重蹈覆辙。然而韩侂胄不仅不接受辛弃疾的建议,反而对他产生疑忌,后来北伐失败,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辛弃疾从青年时代起就坚决主张抗金,如今大好形势将被断送,恢复中原的理想依然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他登上北固亭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京口名楼,远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抚今追昔,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词。文学知识(1)辛弃疾词作分类辛弃疾的词大
4、体上可分为抗战词、农村词、闲适词和爱情词等几类。抗战词。表现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例如: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千古江山)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等。农村词。描写农村秀丽的风光、质朴的民俗。例如: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清平乐(茅檐低小)等。闲适词。描写退隐心情与感受。这些词于旷达中显沉郁,于闲适中露激愤。例如:鹧鸪天(掩鼻人间臭腐场)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等。爱情词。意境高远,别具特色。例如: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其中有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5、珊处”。(2)用典类型点化前人语句。有时也叫侧用,就是指从典故的侧面意义方面用典,旁敲侧击,显现作者自己的用意;或是化用前人语句,使语言更委婉。明用历史故事。就是直接引用既往的故事,或类比现实,或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深厚。暗用历史故事。就是间接引用典故,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含蓄隽永,浑然天成,不事雕琢。行文流畅贯通,词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意。反用历史故事。即“反弹琵琶”,逆向运用,通过暗示、对比、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言此而意彼。(1)断鸿:失群的孤雁。诗人常用“孤雁”“孤鸿”“断鸿”来喻人,表达孤独或孤高的思想情感。(2)孙仲谋:孙权,“仲谋”是孙权的字。字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习题课件:1 消息二则 (共22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