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会泽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试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曲靖 会泽县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学年 语文 下学 第一次 质检 考试 试题
- 资源描述:
-
1、云南省曲靖会泽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指定地方。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陈秉公在历史上,汉字“和”与“合”有相近涵义。唐代学者孔颖达在解释礼记郊特牲时说:“和,犹合也。”“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
2、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和合”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朝于先秦。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自然法则,必须按礼行事。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让中国人很早
3、就产生了“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处、相互合作。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的展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有性别、年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分别,社会中也有因民族、宗教、地域、阶层、文化、职业等形成的差异,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
4、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在调适具体的人与人关系上,“和合”理念表现为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其核心是“仁”。“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孔子将“仁”解释为普遍道德原则,汉代儒学将“仁”解释为“天心”,宋明儒学以“仁”为核心构筑价值体系。千百年来,与人为善、人际和睦、立己达人、推己及人等道德准则已经深深烙印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之中。从宇宙观、国际观到社会观、道德观,中华民族对“和合”理念的认知和践行一以贯之。当今时代,“和合”理念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把握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发展实际,我们就可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
5、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摘自2018年11月8日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合”理念文化内涵丰富,强调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在矛盾与融合中发展演变。B.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蕴含了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视天下为一体,中国人很早就有了不同国家之间应当和睦共处、相互合作的意识。C.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多差别,社会中也有各种差异,只要我们承认和尊重这些差异,就能凝聚最大共识,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D.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国际观、社会观、道德观。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6、是(3分)( )A.文章引用了大量的文化典籍和先贤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论证的说服力。B.文章第自然段运用了对比论证,说明“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C.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和合”理念的丰富内涵,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D.文章整体采取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最后指出“和合”理念在当今时代的重要价值。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少文化典籍中都涉及“和合”理念,“和合”理念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以及人身与人心之间的关系上。B.“和合”理念认为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但是因为社会领域内部存在诸多差异,故导致“和合”理念无法
7、真正实施。C.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又形成了天人合一宇宙观。D.“和合”理念已经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甚至可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7)旨在记录全国各族人民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报告指出,到2017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巨大成效。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贫困
8、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持续提高,质量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农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教育文化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同时,我国的扶贫开发也为全球减贫作出重大贡献。报告指出,今后要进一步拓展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空间,实现贫困人口增收。一方面,要加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力度,通过产业扶贫和就近就业相结合,来拓宽贫困人口灵活就业和增收的途径。西部地区还要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劳务对接工作,依托当地产业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支持贫困人口在省内就地就近就业。另一方面,西部地区贫困省份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强化与东部帮扶省市的劳务对接关系,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
9、度。(2017-12-14中国劳动保障报)材料二:中国创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认为,没有国家与积极活跃的公民的有效互动,就很难形成战胜全球贫困所需要的增长。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拔除贫根。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观念,才能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引导民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说到底,扶起贫穷的人们,最终是要让他们自己站立。精准扶贫摆脱了以往社会保障制度中被动盲目投入的趋势,政府着力于建设一个环境,培育脱贫的能力。“贫困是收
10、入不平等的主要表现形式,古今中外的众多事实证明,市场无法解决不平等问题,所以政府干预是必须的。”亚洲开发银行主任经济学家万广华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减贫脱贫成就举世瞩目,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级政府全方位积极参与。脱真贫、真脱贫。这个提法包含两方面涵义:一是彻底摆脱贫困,不会返贫;二是不仅仅指收入上升,而且要保证群众生活质量,包括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都得到根本性改善,从而真正过上美好生活。他说:“这一要求是对扶贫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对全球减贫、实现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17-10-23人民日报)材料三:精准扶贫,关
11、键词聚焦在“精准”二字。精准扶贫让大数据导航,提供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可以用得上的大数据类别包括气候数据、地理数据、人口数据、价格数据、文本数据、图像数据、音频数据、交通数据、互联网搜索数据、生命科学数据等。通过合理运用好大数据,精准扶贫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通过科学分析气候和地理数据,我们能精准判断在特定地区、特定地貌、特定环境下的农村适合种植什么作物。采集当地和全国性报刊杂志等文本数据和广播电视农技节目的音视频数据,能归纳出近几年公众媒体对于某些经济作物的推广报道偏好,帮助避开种植过度热门的农作物。对于互联网关键词搜索数据进行舆情分析,能精准判断未来市场对于某些农产品的需求走势、市
12、场分布、价格区间、品类标准、包装喜好等市场因素,从而按照市场需求精准生产。将大数据结合传统社会经济统计学分析模型,能给农业生产绘出一幅更具慧眼的智能地图,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和脱贫的质量。我们支持互联网企业在扶贫领域的投入和参与,鼓励地方政府在“互联网+脱贫”领域的尝试和创新。(2018-01-03 新民日报)材料四:在一些地方,“通过巧算收入账”,“以拔高收入的方式实现假脱贫”;“有的发展产业不进行调查研究,靠拍脑袋决策”,“扶贫项目和贫困户产业需求严重脱节”。如何防止“巧算账”式的数字脱贫?要摸清贫困群众生活状况,做扎实调查,讲明白政策。做实入户调查,不能让故意少报收入者占便宜。“脱贫攻坚过
13、程中,纪检部门一定要强化执纪监督,对数字脱贫等问题紧盯不放、绝不手软,以严监督严查处,严防脱贫走形式。”如何避免“拍脑袋”式的产业规划,从而实现稳定脱贫?同意愿相符,和需求对接。“必须尊重群众意愿”成了发展扶贫项目的硬杠杠,更是精准扶贫取得真正胜利的根本出发点,是一切扶贫工作的应该遵循的原则。“去年让养鸡、今年让养羊、明年让种药材”这种“拍脑袋决策”越来越少。尊重群众意见,充分调动贫困户自身的积极性尤为重要。“一个人打工,基本上全家人平均收入就过了贫困线,只要有打工意愿,政府免费提供培训,同时帮助联系打工机会。”(2018-05-16人民日报)4.下列对材料中中国扶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14、分)( )A.报告指出到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消费水平保持快速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B.中国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C.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拔除贫根。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观念,才能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D.在“互联网+”时代,精准扶贫需要我们用好大数据,需要地方政府在“互联网+脱贫”领域的尝试和创新。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八大以来,六千多万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越来越小,已经下降到了4%。B.由材料一可以看到,十八
15、大以来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了,住房得到了改善,通电全覆盖,通电话率也达到98.2%。C.合理运用好大数据,能精准判断农村适合种植的作物,帮助避开种植过度热门的作物,精准判断市场需求从而进行精准生产。D.中国减贫脱贫的巨大成就主要归功于各级政府全方位积极参与,贫困户接受政府的扶助后就能减贫脱贫,不会返贫,真正过上美好生活。6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精准扶贫取得成就的原因。(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信封上的大头菜 马犇代写是个老行当,多在邮局附近出摊。少时,一两家;多时,十多家。这个行当无需太多东西,一张桌,一沓纸,一支笔足矣。讲究的
16、代写人,会使专用笺纸,且以毛笔书之。但多数代写者只用钢笔,纸也就地取材,机关、企业、学校的稿纸都有人用。代写多是代人写信,偶尔也代写诉状、遗嘱、传记、家史。代人写信并不复杂,顾客口述大概内容,代写人书之。也有代写回信的,不识字的人拿来收到的信,请代写人读信,然后将回信的大致内容告知代写人。代写冯不是最早的代写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加入队伍。选择代写,并不是因为他已从工厂病退,而是另有他因。代写冯秉持着自己的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法。加之其价格在同行中最低,所以找他代写的人特多。与别人不同的是,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会与顾客商议,
17、“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多数顾客不会拒绝,或者说并不在意,因为别说他画个标志,就是涂满信封,邮资也不变。代写摊的标志是个大头菜,下面写有“大头菜冯”。后来为提高效率,代写冯刻了枚章,上置大头菜图案,下刻文字,极易辨识。解放前,淮城有不少人在南京加入国民党,蒋介石兵败台湾前,有很多淮城籍的国民党军官回乡将亲友带走。所以后来,淮城往台湾寄的信,往往比寄往周边的信还多。代写冯清楚地记得,他六岁时,哥哥十岁,身为国民党军官的舅舅回乡省亲,在冯家小酌,自己和哥哥在院里玩耍,哥俩路过堂屋时,舅舅立即召唤哥哥。谁也没想到,饭毕,哥哥即被带走。从此,一条海峡分隔开哥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18、,两岸掀起寻亲潮。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即便哥哥记得旧址,信也会被打回。而哥哥的地址,代写冯更是一无所知。令哥俩终身难忘的或许只有大头菜,因为他们小时候,家里有个腌制老卤大头菜的作坊。当年,站在巷口,就能闻到大头菜那极为特殊的香气。那些年,因为贫困,大头菜被广泛食用。虽然条件艰苦,但淮城人一直乐观,他们尝试着“细做”大头菜,且将腌制大头菜的卤留下来,像传家宝一样传下去,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卤仍在缸里。用老卤腌制大头菜成了当地的习俗。旧时岁月,老卤大头菜不仅让单调的饮食多了些滋味,还给困窘的生活提了鲜。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老卤大头菜并没消失,它成了淮城人的情结。再后来,它在外地也
19、红火起来。淮城有民谚:“大头菜不是菜,出门人往外带。”淮剧补缸调更为直白:“河北闻名大头菜,招来宁沪大客商。肩挑车运到码头,货到南边用船装。远销南京和上海,还有扬州和镇江。河北地方腌切户,家家都有腌菜缸。”补缸调里的河北,即河下古镇北边的河北村。代写冯家正住在河北村,当年,哥俩餐餐都离不开自家的大头菜。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一个冬日,梁二拿来台湾亲戚的回信,代写冯照例读给梁二听,除了梁家的信,还有张宣纸,几列隽秀的毛笔字,上书近日,几位淮城籍友人相聚,席间,谈及家乡的大头菜,梁君便拿出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信封背面钤着大头菜的印。梁君说淮城有个代写摊,所代写的来台的信皆有此
20、印。“大头菜冯”,代写摊莫非恰是吾弟所设吧,今借梁君的信,附上通联。含泪盼复。代写冯热泪盈眶,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笨方法竟能找到哥哥。代写冯替梁二写完信,即给哥哥写信,一口气写了十多页。自此,哥俩频繁通信。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哥哥回乡,五十年了,哥俩终于重聚家乡。代写冯做了很多家乡菜,还特意放了碟老卤大头菜。令代写冯意想不到的是,哥哥从包里拿出一个从未开封的小坛。这是当年离淮时,母亲塞给他的。哥俩夹起大头菜,老泪纵横。(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开篇交代了代写行当的出摊位置、所需用具、代写内容等,既向读者介绍了这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456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