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死海不死》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死海不死 鲁教版七 年级 语文 上册 23 死海 不死 教案
- 资源描述:
-
1、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死海不死教案内容预览:死海不死教案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说古道今,运用神话故事、传说和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二、了解死海的特点及其原因,认识准确数据的说明作用。教学设想一、采用“导读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明白事物的发展变化。二、教学时数:一课时。【附】有关资料死海,原来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盐海”,湖面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最宽18公里,平均深146米,最大深度395米,面积1049平方公里。死海含盐量极高,表层为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层为千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水含盐量高5-8倍。死海湖水比重为1172-1227,而人体比重只
2、有1021-1097,比死海湖水比重小,因此人们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样仰卧在死海水面上,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摘自世界地理教学参考书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出示小黑板):1、解释词语:(安然无恙)恙,读à,平安无事的样子,没有遭受什么病害或灾祸。怙恶不悛怙(ù),依靠,凭借;悛(),不读(ù),改过,悔改;一贯作恶,不肯悔改。执迷不悟执,坚持;迷,迷惑;坚持错误而不觉悟。谕告告诉,使人知道。2、下列解释是“死”的义项。请在下列句子中选择与之相应的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里。A失生去命 B不顾性命、坚决 C不活动、不灵活 D不通的 E指“干涸” F古板 G
3、没有生物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A、E)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G)真是“死海不死。(G、A)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A)二、审题,导入新课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绍地理知识的说明文。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说古道今,举实例,引传说,列数据,通俗地向读者介绍了死海的特征和它的形成过程。 “死海不死”这个标题看似矛盾,其实正抓住了死海的奇异特征,这就是既“死”又“不死”。全文写得有条不紊,饶有趣味。三、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然后写出这篇文章的结构提纲和大意(抽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订正)。第一部分(1-4段),说明死海的特征:水的咸度很高。第二部分(5-6段),说明死海的成因:海水含多种矿物
4、质,长期储存沉积,因而形成“死海”。第三部分(7-8段),介绍死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2结合课文第一部分,说说文章是怎样从形象的描绘到科学的分析,进而揭示事物特征的。(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在第一部分里,文章先介绍死海的地理位置;接着从水中与岸边不存在生命活动推测它“得名的原因”;继而从另一个角度,通过举例和援引传说,把死海浮力之大说得既形象又神奇;最后,综合“死海”与“死海不死”的特征,作为科学的说明,从而揭示了死海区别于其他海的最显著的特征:海水的咸度很高,所以不适于生物的生存;因为海水的比重大于人体的比重,所以浮力很大,人能自由游弋。这种从形象描绘到科学分析,进而揭示事物特征的方法是说明文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