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云南省 蒙自县 高级中学 2013 2014 学年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明与文明的延续性 在中国常出现这样的说法,即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绵不断的文明:毋庸置疑,中华文明呈现出突出的连续性特征,其发展谱系明晰,作为中华文明主要载体的汉字和汉民族都没有出现根本性中断。然而这个说法包含着另一个判断,即世界上所有其他历史悠久的文明都曾中断,或者业已中断。 但实际上许多古代文明也都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延续了下来,例如印度文明、犹太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先以印度文明为例。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吸取当地文化基础上创造了吠陀文明。这一时期人们创造和接受的基本观念如因果
2、、轮回、业报,此后一直是指导印度居民生活的核心精神,时至今日并未有根本性的改变。再如犹太文明,尽管历史上绝大部分时期犹太民族都生活在其他民族统治之下,并没有自己的国家,甚至流散到世界各地,但他们却很好地保持了自己特有的以犹太教信仰为核心的文明传统。至于希腊罗马文明,恐怕很少有中国史学者会认可其延续性。其实,希腊人创造的文明传统经由罗马人继承和发扬,传承到近现代西方,这是我们理解整个西方文明的一条重要线索。希腊文明的核心精神如理性与民主却始终是西方文明创造性力量的源泉。以此而论,虽然传承者甚至语言都发生了变化,但希腊罗马文明并没有中断过,有的只是转变。 文明的实质内涵在于其基本思想和观念体系。汤
3、因比认为应该从精神层面上定义文明,其他学者的看法大同小异。布罗代尔提出,文明是“一个文化区域”,是“一组文化特征和现象”。沃勒斯坦也认为,文明是“特定世界观、习俗、结构和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关联体,它形成某种历史整体并与其他各种各样的现象共存”。涂尔干和毛斯则说,文明是“包含了一定数量民族的道德环境,其间各民族文化只是这整体的一个特定形式”。亨廷顿在概括这些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尽管有时候特定文明可能同特定种族和民族相契合,但并不能说文明就等同于特定种族或民族;同一种文明可能包括不同的种族或民族,反过来,同一个种族或民族也可能分属不同的文明;同样,亦不能简单地把文明等同于一个国家
4、。 文明是人为创造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环境,它通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稳定性,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其思想和行为都受到这个环境的制约。但它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能够不断接受内部和外部的影响而自我更新甚至改变。古代人类创造的诸多文明中,有一部分的确是完全中断了,例如古代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和美洲文明。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文明以这样和那样的形式延续了下来,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这就是学者们所说的轴心文明,主要包括中国文明、印度文明、犹太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这些文明的一个共同特征在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们可能吸收了外来的因素,从而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和变化,但它们的基本精神传统并未消亡,或者未被全新
5、的思想和观念体系所取代,它们仍然是人们一切活动的轴心。(节选自2011年08月16号中国社会科学报)1以下对本文中“文明”这一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一种文明可能包括不同的种族或民族,同一个种族或民族也可能分属不同的文明。B文明是人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环境,这一环境制约生活其间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C文明具有可塑性,能通过不断接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实现自我更新甚至改变。D文明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可能从历史长河中吸收了外来因素,起了变化,但其基本精神传统并未消亡。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虽然历经了约3500年,但印度文明的基本观念,如因果、轮回、业报等,并未
6、发生根本性改变。B虽希腊罗马文明的传承者和传承语言都发生了变化,但希腊罗马文明只是转变,没有中断。C依照涂尔干和毛斯的说法,文明是一种整体道德环境,它包含了一定数量的民族,其间各民族文化是超乎这一整体而获得的独特形式。D中华文明、印度文明、犹太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以不尽相同的形式延续,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中华文明呈现出突出的连续性特征,但若据此断定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绵不断的文明,则是不科学的,偏狭的。B文明通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因而文明得以延续;但文明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而文明也可能被改变甚至消亡。C因为不能将某种文
7、明简单地等同于特定种族或民族,所以不能认为中华民族是唯一享有中华文明的民族。D尽管轴心文明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但它们的基本精神传统存在着被全新的思想和观念体系取代的可能。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 选择题每小题3分 )(19分)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
8、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
9、,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选自魏书,有删节)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就业:求学B世祖善之 善:善待C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 宠:受宠D为首为讳乎 首:自首5下列句子全能表明高
10、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3分) 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竟为世祖所疏 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宜渐致之,不可仓卒A B C D6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他受贿被发觉。高允认为如果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向皇帝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D郭善明想表现自已,就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7翻译文中加
11、线的句子。(10分)(1)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5分) (2)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5分) 乙 选考题温馨提示:请从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答题前请务必认真读答题卡提示,按提示要求做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广告的受害者左拉 我认识一个诚实的小伙子,他去年才去世,他一辈子可以说是受尽了折磨。 克洛德从他懂事的年龄起,就抱定这个主张:“我的生活计划已经定了。我只要闭上眼睛接受我的时代的恩赐。为了跟得上文明的进步,过美满幸福的生活,我只消每天早晚看看报纸和广告,准确地按照这些无比崇高的导师指点的去做。这是真
12、正聪明的办法,唯一可能得到幸福的办法。”从这一天起克洛德把报纸上登的和墙上贴的广告当作他的生活法典。它们变成了帮他解决一切问题的、万无一失的指南。凡是广告上没有大力推荐的他都一概不买或者不做。 这个不幸的人就是因为这个缘故,生活在一个真正的地狱里。 克洛德买了一块地产,土是从别处运来的,他只能在桩基上盖房子。这所房子是按照最新的建筑方法盖的,一到风就晃悠,一下大雨就一块块往下掉。 房子内部呢,壁炉里装着结构精巧的除烟器,冒出来的烟可以把人呛死。电铃不管您怎么揿,它就是不肯响。厕所是按照一个极好的式样造的,变成了一个可怕的臭屎坑。抽屉和橱门装的是特别的机件,开了关不上,关上了又开不开。 尤其是那
13、一架自动钢琴,其实不过是一只糟透了的手摇风琴罢了;还有保险箱,撬不开,烧不着,在一个冬天夜里,被几个贼轻轻松松地背在背上搬走了。 不幸的克洛德,他不光是财产上受到损失,身体上也吃足了苦头。 他刚到街上,衣服就裂缝了。他是从那些出清存货举行大拍卖的公司里买来的。 有一天我遇见他,他的头完全秃了。他是想把他的金黄色的头发变成黑色,这又是受他对文明进步的爱好的驱使。他刚用过一种药水,金黄色的头发全部脱光,他非常高兴,因为照他自己说的,他现在可以涂一种油膏,一定可以使他长出一头比以前的金黄色头发厚两倍的黑头发。 他吞服的各种药品,我就不一一详谈了。他原来很强壮,现在变得很瘦弱,一用力就喘气。也就是从这
14、个时候起,广告开始把他的小命断送了。他相信自己有病,他按照广告上开的良方医治自己。他看到每种药品都受到同等的赞扬,拿不定主意,于是为了使疗效更高,同时服用各种药品。 广告对他的智力还要损害得厉害。他把报纸向他推荐的书籍摆满书架。他采用的分类法是最奇妙的:他把一本本书按照价值的高低排列,我的意思是说,按照出版商花钱叫人写的那些评介文章的热情程度的高低排列。当代的所有荒谬愚蠢和下流无耻的书籍都集中在那儿。还从来没有人看到过有谁收藏这么多伤风败俗的东西。克罗德很仔细地把介绍他买书的广告贴在每本书的书脊上。 这样一来他每次打开一本书,就可以事先了解他应该按照规定表达的是哪一种感情,是笑还是哭。 有了这
15、一套办法,他完全变成了一个白痴。 这出悲剧的最后一幕是令人悲痛的。 克洛德看到有一个女梦游者能治百病,于是连忙跑去请她医治他其实没有的毛病。这个女梦游者十分热心,要帮助他返老还童,把回复到十六岁的秘方告诉了他。其实方法也很简单,只要用某种水洗澡,再内服某一种水就行了。 他吞下药水,钻到洗澡水里,他变得非常年轻了,年轻得半个钟头以后别人发现他已经死在澡盆里。 克洛德甚至在死了以后,也是广告的受害者。他在遗嘱中嘱咐,要把他装在一口能够很快就起防腐作用的棺材里。这种棺材是一位药剂师新近取得专利权的。棺材刚抬到公墓,就裂成两半,这个可怜虫的尸体滚到烂泥里,只好和碎棺材板混在一起理了。 他的坟是用硬质纤
16、维板和人造大理石砌的,头一个冬天的雨水就把它淋坏了,很快就在他的墓穴上变成了一堆叫不出名堂的破烂。(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表述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为了与时代文明一起进步,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克洛德决定相信报纸上的和墙上贴的广告,没想到这是他悲剧命运的开始。B. 由于亲信广告,克洛德买了一幢不能住人的房子,里面的所有设备都是假的,他还使用了一种新型药水,试图让自己的头发变得更好。C克洛德只读报纸上推荐的书籍,并且按照报上的评论文章来判断书籍的价值并以此调整读书的心情,这使得他的智商逐渐降低。D克洛德的棺材是一种新型棺材,广告上说可以很快防腐结果却很快就裂为两
17、半。临死都还在迷信广告,作者的这一安排可谓匠心独运。E这篇小说记述了一个诚实的人因迷信广告而不断被欺骗以致最终死亡的故事,作者采用了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2)、广告对克洛德造成的伤害包括哪几个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克洛德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6分) (4)、小说的题目是“广告的受害者”,但造成克洛德悲剧的不只是广告。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 2012年底,望百之年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人常说一句话“万古不磨意
18、,中流自在心”,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足于大潮之中不失独立之精神。 张大千先生曾评价饶先生说:“他的白描,当世可称独步。其山水画,更是推陈出新,自成一派。”季羡林先生认为饶先生“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这在当世学人中并无第二人”,并直言“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 1917年仲夏,饶宗颐先生出生在广东潮安的一个儒商之家,父亲饶锷是名贯岭南的知名学者,并曾大力支持当时的进步文艺团体“南社”,饶家天啸楼的十万卷藏书更是名极一时,这样的家庭氛围深深地烙印在饶先生的儿时记忆里。对饶宗颐来说,16岁那一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年,他的第一篇论
19、文潮州旧志考,发表在禹贡杂志上,这为他日后气象非凡的学术生涯埋下了伏笔。到了18岁,他便子继父业,完成了父母的遗作潮州艺文志,这部著作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各地方志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23岁,饶先生应顾颉刚先生之约,开始编纂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这意味着刚刚弱冠之年的他就已经得到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遗憾的是,他的相关书稿尚未出版便毁于战火,然而战火并没有阻扰饶宗颐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他最终在29岁斩获了楚辞地理考,沿着顾颉刚等先生们的足迹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为战火硝烟中的华夏文明保留了一股热力、一份希望。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沉淀,1982年,65岁的饶宗颐
20、先生提出了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考据相结合的研究夏文化的“三重证据法”,强调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重要性,继承并补充了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到了2003年,饶先生进一步指出,要尽量运用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作为第三重证据的主要依据,充分利用其他地区新出土的文物,详细考察其历史背景,最终将“三重证据法”扩展为“五重证据法”。“五重证据法”,从文明传承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当代国际汉学领域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的创建和深化。 进入新世纪,年逾90岁高龄的饶宗颐先生并没有停止他探索的脚步。2006年,饶先生发表了中国西北宗山水画说,独到地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他以比较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592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