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云南省 西盟佤族自治县 第一 中学 2012 2013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 资源描述:
-
1、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姓名 班级 得分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言之现代生命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让他们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其实,文言不是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
2、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而且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言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总而言之闻过则喜反之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中国的印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绝的就是中华文明,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言功不可没。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薪火相传,代代
3、不绝。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一个人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现代白话凝练、纯熟。毛泽东、鲁迅、周作人、胡适、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文言的学习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二百篇经典文言烂熟于心,由易到难,由少而多,循序
4、渐进,不仅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而且可以提升现代汉语的表达水平,获得文言阅读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看似耗时多,效率低,实则事半功倍!而错过了诵读记忆的最佳时期,就将事倍功半,到那时文言的学习就真的会时不我待了!1 下列对文言之现代生命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近三千年的文言典籍,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而且薪火相传,代代不绝。B、 文言并非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它体匿而性存。C、很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文言,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使之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D、 信息时代,学习文文言恰是医治
5、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尤其对中小学生现代汉语表达水平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传承和延续,主要是文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 文言以它特有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程度。 C、现代社会,人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民族文化的滋养。 D、许多文言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在现代汉语中大量运用,所以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大家庭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差距巨大,因而文言跨越
6、的时间、空间缺少相对的规范性和稳固性。B、文言戴上了现代社会的面具隐身其后,并不是说汉语言的更新发展已脱离了其母体。 C、 文言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可以说,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D、 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文言诗文,就可以循序渐进,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簿。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
7、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事失实。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
8、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过将军家 过:路过 B、后期如军法 如:按照 C、 以近族得减死论 论:辨别 D、已锡嘉名 锡:赏赐 5以下句子全都表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3分)其子匿他舍,捕得之 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 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世宗宥之,遂归
9、田里 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A B CD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向来对读书人不尊敬,故意刁难张特立,令他在三日之内备足 军粮器械。 B张特立做事很讲究策略,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于是,把将军绑起来关进监狱。 C由于张特立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致使白撒到金世宗那里告状,他因此解官回到了家乡。 D晚年,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被元世祖封为中庸先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 (2)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10、,完成8-9题 秋波媚 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此词写于陆游四十八岁身临南郑抗金前线时期。 8词的上阙表达了陆游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陆游的生平简要回答。(5分) 9下阙写遥望长安,期待得到胜利,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苔痕上阶绿,_。谈笑有鸿儒_。(刘禹锡陋室铭) (2)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 , 。 (3)_ ,雄飞从雌绕林间。_,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11、)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两个鸡蛋 下午柱子就要返校了,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母亲要叫醒他,被柱子拦住了。让他多睡一会儿吧,爹太累。母亲便不再说什么。收拾好柱子的东西,母亲照例出去借钱。看着母亲的背影远了,柱子打开包袱,拿出两个鸡蛋,进了里屋,来到父亲的床前。经过岁月无情的冲刷,父亲的头发早已花白;杂乱无章的皱纹,横七竖八地卧在他脸上,像黄土高原上沧桑的沟壑;一双眼睛仿佛承担了太重的压力,已深深地陷
12、了下去;额头上汗珠点点,青筋隐约可见.父亲老了,是他在顽强地支撑着这个家呀。柱子鼻子一酸,两颗泪珠滚下脸庞。轻轻地把鸡蛋放在父亲床头,又看看他没什么动静,柱子悄悄出去,坐在矮凳上等母亲。院子里似乎发出一阵响声,柱子以为母亲回来了,连忙跑了出去。没有人,只有几只麻雀在觅食。柱子就驻足四望。不远处贫瘠的土地上是绿色的庄稼,在太阳的照耀下泛出青黄的光。四周黛青色的大山连绵不断,像一条锈得发黑的铁链,把这里的人世世代代牢牢地锁住。柱子突然想起父亲的话:儿子,将来你要走出大山。是的,我一定要走出大山。柱子在心里默默地说。太阳太毒,皮肤被晒得火辣辣地痛,柱子只好回到闷热的小屋。看到桌子上打满补丁的包袱,柱
13、子突然意识到应该检查一下,以免带回来的书落到家里。 打开包袱,几件旧衬衣,一罐咸菜,五本书,没错。咦?手触到两个圆圆的东西,掏出来,是两个鸡蛋。柱子纳闷了:家里只有两个鸡蛋,全给煮了,怎么又冒出两个,怎么回事?走进里屋,父亲依然打着微鼾,而床头的鸡蛋不见了。我记得好像已经拿出来了呀?难道.难道我记错了?柱子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了怀疑。在校期间高强度的学习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早已使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这点他是知道的。于是,他又把那两个鸡蛋放在父亲床头,然后立在那儿想,还是有点不大明白。脚步声由远而近,柱子连忙跑出去,果然是母亲,满头是汗。又数了一下,母亲把那几张皱巴巴的票子递给柱子。好好读,别惹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598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上册:3.10幸福是什么课件7(共13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