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11 邓稼先》导学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1 邓稼先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11 邓稼先导学案11 邓稼先 【预习案】 一、材料链接 1.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杨振宁与邓稼先从小就是好朋友,后来,一个去了美国,一个在中国,但对祖国的感情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本文是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追忆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
2、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文体常识 2.文学常识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二、预习自测 1初读课文,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彷徨( ) 鲜为人知( ) 锋芒毕露( ) 选聘( ) 元勋
3、( ) 鞠躬尽瘁( ) 妇孺皆知( ) 殷红( ) 宰割( ) 筹划( ) 至死不懈( ) 截然不同( ) 孕育( ) 氢( ) 垠( )萦( ) 挚( ) 凛( ) 铤( ) 撑( ) 2解释词语 _ :很少有人知道 _ _ :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_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 _ :小心谨慎贡献全部精力,到死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_ :竭尽劳苦;_ _:辛劳。_ _:止。 _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_ _:承当,承受;_ _:不惭愧。 _ : 形容人锐气才华全都显露出来。也比喻人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 _ _: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_ _:明白、了解;_ _:知
4、道。 _ :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_ _:分明地,显然地。 _ :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11)_ _: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12)_ :接连不断地出现。_ _:重迭,重复;_ _:穷尽。 (13)_ _: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_ _:歌颂,赞叹;_ _:流泪。 3文章共由六部分组成,阅读后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及体现的精神品质。 第一部分: 精神品质: 第二部分: 精神品质: 第三部分: 精神品质: 第四部分: 精神品质: 第五部分: 精神品质: 第六部分: 精神品质: 【探究案】 一、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全文分_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