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游园不值_苏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教学 实录 游园 不值 苏教版
- 资源描述:
-
1、 游园不值教学实录课前预热 (学生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接着,师生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随后,教师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并引出“推敲”的典故。) 师:我们还学过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请读读,注意读出古诗的味道啊。 生:“松下问童子”(老师辅以手势,学生读得很有味道) 师:像这样“不遇”的诗很多,比如邱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李白的访戴天道士不遇。(课件出示这几首诗)除了古诗,还有古文雪夜访戴不遇。读读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生:题目都含“不遇”这两个字。 师:有意思。谢谢同学们的发现。人生有多少个不遇啊,为什么他们要把“不遇”记下来呢?看来这“不遇”中有值
2、得我们回味的东西。 师:然而,我和同学们却在这里相遇了。这也是人生难得的。愿我们的相遇能够留下些什么上课。 一、与文字相遇 师:同学,你好! 生:老师,您好! 师:多么有节奏的问候,像音乐一样动听。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觉,跟着叶绍翁一起(学生答“游园”) 师:在游园的路上推敲推敲这(学生答“不值”) 师:“值”,按教材中的解释。意思是(学生答“相遇”) 师:“不值”呢?(学生答“不相遇”) 师:用两个字概括?(学生齐说“不遇”。老师板书) 师:雨过天晴,咱们和叶绍翁一起乘兴游园,在“不遇”中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先读读,再聊一聊。 师:提个小要求:刚才是五言,现在是七言,理儿是一样的,该怎么读?
3、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节奏地读) 师:“诗”读百遍,其义自见。游园的路上,遇到了 生:苍苔、柴扉,还有红杏。(学生依次说出,教师让他们再把这几个词读一下) 师:同学们有一双慧眼,发现了这些景物。结合生活,谈谈你对它们的了解。 生1:“柴扉”,就是柴门,是用木棍和树枝编成的一种门。(学生答完想坐下去) 师:喔,请你站起来,判断一下,是这样的门吗?(课件出示四扇门:第一、二扇现代风格的门,第三、四扇是柴门。该生判断是后两扇门)如果前面的两个不是柴扉,请你用个词形容形容这扇柴扉。 生1:简陋。我觉得这扇门很简单、很简单,就是再普通不过了。 师:没有半点雕琢,是自然而然、接近大自然的本色,多么简单、
4、朴素。谁再来读这句,让我们感受这是一扇特别的柴扉。 生2:“小扣柴扉(重音,并拉长)久不开”。(教师一起跟着轻读,强调柴扉) 生3:我知道苍苔是种绿色的植物,苍苔的“苍”指绿色,“苔”指苔薛。它一般长在石头的缝隙和潮湿的地方,很滑。如果你站在这个地方的话,很容易跌跤。(教师连连点头,表示赞成) 师:嘿嘿,生气吗? 生3:不生气,好玩、有趣,很有生趣。 师:多会说话,有趣,还加生趣。那是因为它给我生活带来了(生:乐趣) 师:只要春雨绵绵,潮湿的天气就会有苍苔。(出示两张图片)看这幅,一路上,石子中间隐隐约约的一点绿,从石缝里钻了出来;再看这幅,沿阶而上,因为春雨,绿了一地。“低看苍苔色,欲上人眼
5、来。”这两幅图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4:我觉得春天来了。 师:这么普通的小植物,却将春天的生命唤醒啦。你会这样感慨(学生:哇,春天一好美啊!) 师:(缓缓地)那就请你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告诉我们大家吧。 生4:(轻轻地)“应怜屐齿印苍苔。”(“苍苔”一词有点颤抖) (师生齐读“应怜”老师还在拖音,“苍苔”拖得很长,学生已读完) 师:我还没看够呢,你们就看完了!(学生心领神会,重新读了起来) 生5:我说说“红杏”。它一般在春天的时候开花。 师:春天的什么时候? 生5:清明节。 师:清明节都晚了。 生5:初春。 师:看呐,(一边出示课件,一边吟诵)“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二月,正是莘莘学子要进京赶
6、考的时候。学子们抬头望着那杏花,这给他们带来希望。杏花也叫及第花。于是,诗人笔下就写出了许多赞颂杏花的诗。和叶绍翁是好朋友的陆游,他一生的名篇佳作好多,其中,也赞红杏,让我们也跟着夸夸吧。 生6:“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生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学生美美地读起来) 师:所以,叶绍翁也禁不住的赞叹他所见的这枝杏花。那我们把刚才感受到的送到这一枝红杏来吧!(读略) 师:抬头,那红杏,将春天的生命 生:燃烧。 师:说“燃烧”,比我还热烈。我想说的是“照亮”。(笑)你们看,游园所见的都是如此而已的园、如此而已的景物,却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春意盎然! 师:好啊,你用成
7、语来表达。 师:就这样,绿绿的苍苔,染着我们的眼睛;红红的杏花,沁着我们的心脾,正是“风景这边独好”。让我们来美美地体会春天的景物所带给我们的愉悦。 (古筝响起。师生齐读,注重平仄的同时,学生通过刚才的感受读得比上一次好) 二、与文学相遇 师:这就是我们的游园所遇。这样的一座普通的园,这样自然而然的景物,诗人又对他们赋予了怎样的感情?从这首诗中的哪个字看出来? 生:是“怜”字。(学生读这个字,教师板书该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品,推敲推敲这诗中哪些词句,饱含了对这些景物的“怜”?(学生在音乐中静静地读、画) 1品怎么“怜”苍苔 生:“应怜屐齿印苍苔”这句“怜
8、”就能够表现出来。 师:怎样讲? 生:“怜”就是爱惜。 师:你知道吗?叶绍翁最初用的是“嫌”,为什么换成“怜”呢? 生1:嫌,你就会想到嫌弃。作者刚刚开始用“嫌”好像瞧不起人,觉得他可能在嘲笑这些苍苔,或者不喜欢来游园,所以诗人不应该用“嫌”,应该用“怜”。这样,才能体现出对苍苔的喜爱。 师:你怎么这么了解诗人的心哪!用了“嫌”,不仅是说园主人,好像诗人也嫌苍苔。还有,因为这个“应”在古文里的意思是大概,园主人是嫌弃我,怕我踩了他的苍苔。这是一种揣测、一种猜度,但是不管怎样,最后还是用了一个“怜”字。 生2:觉得很有亲近的感情,意思全都变了,味道自然就变了。 师:“怜”用于今天,我们会想到“可
9、怜”。这和“可怜九月初三夜”一样吗? 生2:不一样,诗中的“可怜”就是可爱、喜欢 生3:他舍不得“踩”苍苔,我从这个“印”看出来“怜”苍苔。既然同学说的这个怜是“爱惜”,那也就是说有爱,也有惜了。 师:可尽管如此,“我”这屐下面还有齿,会给苍苔留下印,“我”有点担心屐齿给苍苔留下 生3:印子,还有一点心疼的感觉。所以,觉得怜惜。 师:诗人珍惜苍苔,用“印”而不用“踩”。你想说 生3:也许诗人还想在苍苔身上留下点儿印记,而不是踩,带有心心相印的意思吧。(掌声) 生3:我想,诗人为何穿屐鞋?一是怕滑,他怕自己摔一跤,更重要的是屐齿少,印儿就少。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叶绍翁穿着屐齿,还是一种身份的象
10、征。李白有“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这样的诗句。所以,作者也要穿木屐,自然地打扮,轻松地游园,表达的就是这份心情。 师:所以,这“怜”那可是别有几番滋味哦。孩子啊,你给我们走走,怎么走就怎么读。(指着一个学生,笑)我们来听听,这“印”中既有喜爱。还有怜惜的滋味儿。 (该生踮着脚小心翼翼地走向老师) 师:嗯,明白了,为什么这样,穿着袍子啊,拎着衣角啊。(教师模仿学生动作)瞧瞧那动作,看见没有啊? 生:因为不踮脚,印会更多一点。踮一下,印会少一点。(学生读,略) 师:他走得慢,要是我的话,那印啊,哎哟,(做难以下脚状)这个脚啊。 (另一个学生走向老师,走得挺快,还跳着) 师:你走得挺快,还跳着走,
11、这是为什么? 生:我不忍心踩着一点点。踩得快,印就少,还浅! (学生读,读得特别轻) 师: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陆游写的诗。那日,叶绍翁看到陆游笔下的春雨过后的杏花,他偏偏不写春雨,而写春雨过后的苍苔。这情也是一个(学生答“怜”字)。 师:(深情地)让我们把这个“怜”,小心地放在心里。个字,捻断数茎须。”今天我们回到诗里去推敲,深深感受到诗歌中藏着的美丽。我们会从自内心产生一种敬畏。这就是诗的魅力。 2悟怎么“怜”柴扉 生1:对柴扉的“怜”,我从这个“扣”字中能体会出来。 师:“扣”的意思是 生1“敲”。 师:我可想起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