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精品习题训练(有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鹏之徙于南冥
- 资源描述:
-
1、二鹏之徙于南冥(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而后乃今培风小知不及大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此小大之辩也而征一国者而御六气之辩A BC D 解析“培”通“凭”,“知”通“智”,“辩”通“辨”,“而”通“能”,“辩”通“变”。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覆:倾倒。C而后乃今培风 培:通“凭”,凭借,依靠。D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投。解析A项,“怒”应为“奋起,奋发”。答案A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3分)朝菌不知晦朔戊申晦,
2、五鼓,与子颍坐于日观亭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邹忌修八尺有余A与相同,与不同B与不同,与相同C与相同,与也相同D与不同,与也不同解析均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指长,指身高。答案A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之二虫又何知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A“是”字与“之”字相同,两个“且”字也相同B“是”字与“之”字相同,两个“且”字不同C“是”字与“之”字不同,两个“且”字相同D“是”字与“之”字不同,两个“且”字也不同解析“是”“之”都是代词,“这”。是“况且”,是“将要”。答案B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3分)A三食而反,腹犹果然 B而后乃今将图南C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解析A项“果然”在句中指“饱的样子”,C项“无功”在句中指“不追求事功”,D项“春秋”在句中指“四季”。答案B6名句默写。(5分)(1)小知不及大知,_。(2)水击三千里,_。(3)至人无己,_,_。(4)名者,_。答案(1)小年不及大年(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神人无功圣人无名(4)实之宾也阅读下文,完成710题。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
4、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知效一官效:效仿。B行比一乡 比:适合。C而征一国 征:取信。D以游无穷 游:遨游。解析A项,效,授。答案A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夫列子御风而行吾尝跂而望矣B辩乎荣辱之境 之二虫又何知C彼其于世 其意常在沛公也D此虽免乎行 则王许之乎解析A项,均为连词,表修饰。B项,助词,的/代词,这。C
5、项,语气词,不译/代词,他的。D项,介词,在/语气词,吗。答案A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只有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万物一体,才能无所待,才是逍遥游。B如果目光短浅,自己受到功名利禄的束缚,那么就无法摆脱各种制约。C宋荣子能够对世人的赞誉与诽谤置之度外,能够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区别。D如果人类不自鸣得意,不汲汲于利益,便会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解析D项,列子不汲汲于利益,但庄子认为他仍然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答案D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4分)译文:_(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5分)译文:_
6、答案(1)全社会的人都称赞他,他不会因此更加努力;全社会的人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2)至人不偏执于自己,神人不追求事功,圣人不追求名利。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颜斶说齐宣王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
7、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士之贱也亦甚矣!”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奢,则凶必从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是也。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故侯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373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