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唐宋诗 4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综合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宋诗词鉴赏
- 资源描述:
-
1、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一、基础考查下列各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金陵王气黯然收王气:帝王之气B画栏桂树悬秋香 画栏:绘有花纹图案的栏杆C低徊顾影无颜色 无颜色:没有色彩D山顶千门次第开 次第:按次序,一个接一个解析:选C。C项,“无颜色”指脸上失色,容颜惨淡。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一骑红尘妃子笑B今阁下为王爪牙C先帝不以臣卑鄙 D山形依旧枕寒流 解析:选D。A.红尘:指策马疾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B.爪牙:指武臣或得力助手;C.卑鄙:“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下列诗句句式与其他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A千寻铁锁沉江底 B意态由来画不成C寄声欲问塞
2、南事 D王濬楼船下益州解析:选D。A、B、C三项是省略句。下列对有关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塞山怀古全诗借物言志,怀古慨今,通过将吴晋双方对比,古今对比,人事更迭与山川依旧对比,寄寓诗人深刻的思想。B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人时而正面摹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落笔,描绘铜人四周的景物,给它们涂上一层忧伤的色调。C金陵怀古前两联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逆挽的手法:首先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然后补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景物。这就突出了陈朝灭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折点及其蕴含的历史教训。D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
3、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逸。解析:选A。A项,“借物言志”有误 ,应为“借古讽今”。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故都 韩偓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掩鼻计成终不觉,冯无路学鸣鸡。【注】韩偓:唐昭宗时任职翰林学士,甚得亲信。后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贬逐出朝。这首诗是他在外地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成的。池籞:帝王的园林。噬脐:自噬腹脐。比喻后悔已晚。掩鼻计: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王新得宠的美人。冯:孟尝君之门客,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脱身。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联写诗人所
4、见故都荒凉、破败的景象。荒草、塞雁、宫鸦等景物,表现了故都的物是人非,给作品笼罩了一层凄迷的气氛。B前四句写景,点面结合,将全景与特写剪接在一起。首联总写长安城的衰败,取景浑融概括;颔联集中描绘宫苑废芜,笔触细致传神。C颈联正面抒情。“烈士”是诗人自称,诗人抚今追昔,心中悲愤难抑。“垂涕”又加一“空”字,就把这种心理表达得十分真切。D“地下强魂必噬脐”,昭宗时宰相崔胤引进朱温的兵力,结果使唐王朝陷入困境,自己也遭杀戮,此句写崔胤泉下有知,定将悔恨莫及。解析:选A。A项,“诗人所见”错,这些景象都是诗人想象的。全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答案:慨叹国家将亡的哀痛之情,如“草
5、萋萋”“塞雁侵”“宫鸦”“空垂涕”都表达了一种哀痛、无奈、感伤。对劫国者(朱温)阴谋夺取天下的愤慨之情,如用典“掩鼻计成”。自己远在天涯无法使昭宗皇帝脱险的无奈之情,如用典“冯无路”。自己遭排挤出京,报国无路的愤激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汉寿城春望刘禹锡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注】本诗是作者贬任朗州司马时所作。汉寿城,朗州古城。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石麟:贵族墓前的石兽。华表:指路的路牌。才:隐约。东瀛:东海。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下列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6、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因不见人烟,所以“对”字组合起来的荒祠、古墓、荆棘、榛莽之类愈多,愈显出古城的荒凉。B颔联写“牧竖”“行人”,增添了景中的生气。颈联写华表、石碑表现出古城昔盛今衰的景象。C在尾联兴和废的慨叹中,诗人阐明了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强化了全诗的消极思想。D本诗主要寄托诗人贬谪到偏远地区后的凄凉之感、对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和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解析:选A。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颔联写牧竖行人,增添了景中的生气”有误;颔联虽有“牧竖”和“行人”出现,但也没有增添任何生气。C项,“强化了全诗的消极思想”有误;在兴和废的转化之中,充分地表现
7、了诗人发展变化的朴素辩证观点,使全诗充满了积极的进取精神。D项,“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无中生有。本诗作于杜甫春望后约40年。两诗都运用意象,从各自的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影响。请依据诗歌,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作答时,应找出两首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场面的特点。春望中,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自己的哀怨和衰老。这首诗描写的是战乱中的场景,且所写的是国都长安的景象。汉寿城春望中,第一句点明了“春望”的地点汉寿城,勾勒出来的景物颇多,有荒祠、有古墓、有荆棘、有榛莽,破败
8、荒凉,这是战乱后的遗迹。答案:相同点:遥望春景的荒芜、破败和凄凉。不同点:春望描写战乱中的场景,汉寿城春望描写战乱后的遗迹。春望描写国都景象,汉寿城春望描写地方景象。春望描写景物和诗人形象,汉寿城春望全诗写景。(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苏 武 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丁年:壮年。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魂销”即“销魂”,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465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