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2 良 知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孟子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2 WORD版含解析 2019 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同步 苏教版 选修 选读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良知【画面描述】图片以现实中一个掩面痛悔的人为背景,主体是一个大大的“贪”字,造型是一个瘫坐于地的人,因贪念被囚高墙,脚戴镣铐,后悔哭泣。画面中心突出,采用形象化的“贪”字揭示贪念的后果,警醒世人。【寓意点评】贪欲等于自毁,请勿铤而走险。第1步 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2)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3)搏而跃之(使动用法,使跳起来)第2步 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古义:以(之)为,让(它)成为。今义:认为。(2)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古义:上天生育。今义:天然生成的。(3)为此诗者,其知道
2、乎古义:懂得道。今义:对于事实或道理有认识。第3步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其良能也(判断句)译文:这是本能。(2)亲亲,仁也(判断句)译文:亲近父母是仁。(3)决诸东方则东流(状语后置句)译文:从东方开了缺口便向东流。(4)无他,达之天下也(省略句)译文:这没有其他原因,(因为这两种品德)可以通行于天下。“性善论”和“性恶论”综观人性论,主要有两个声音,那就是“性善论”和“性恶论”。人性论的核心问题是:人的本性是什么?而“性善论”和“性恶论”分别给出了善和恶这两个截然不同、相互对立的答案,并且争论了两千余年未有结果!“性善论”和“性恶论”的核心观念分别是善和恶,所以何为善、何为恶的问题显
3、然尤为重要。经思考后不难得出,自然界是不存在善和恶的,弱肉强食所谓欺负弱小而畏惧强者,并不算是恶,但若是放在人类社会,这就是恶了,所以可以说,人作为自然生物,其本性中是不存在“善”和“恶”的,“善”和“恶”是人的社会属性。而人类社会中有被普遍认同的心理和行为标准,就是价值观,或称为道德。抢夺,是违背道德的,是恶的;奉献,是符合道德的,是善的。这就是“善”和“恶”,“善”和“恶”体现出各种限制性,具有无常性,也就是说,“善”和“恶”并不是绝对的,而又如何能被视为人的绝对本性呢?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说由“性善论”和“性恶论”组成的人性论并非是在认识人性,而是在主张人性。人性论本质上就是人性观。本板块
4、所选的是孔孟关于“良知”的四个章节,主要内容分别是:6.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调节的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7.孟子认为,人有才能和良知是因为仁和义是通行天下的。8.孟子认为,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的本性是善的。9.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人本性具有的,探求就能得到它们,放弃就会失掉它们。1第六章中,孔子对人的性情提出了什么观点?_答案第六章是说人的天性是差不多的,后天环境的影响则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明显。孔子的这一说法很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经验:小孩子生下来时,的确看不出什么差别,随着人渐渐地长大,由于生长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人与人之间性情、能力等等方面的差异日渐明显。孔子的这
5、一说法蕴涵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大。2第七章中,孟子认为人人皆有为善的可能,其原因是什么?_答案第七章写孟子对“良能”、“良知”的阐述。孟子认为,“良能”与“良知”是不需经过后天的学习思虑的天赋的本能,这是每个人具有的善性。作者以“亲亲敬长”来说明这种善性是人人本有的。正因为有“良知”、“良能”的存在,人人皆有为善的可能。3第八章中,孟子运用什么手法来驳斥告子“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_答案第八章是孟子运用比喻的手法来驳斥告子“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告子用“水信无分于东西”这一特性为喻,说明“性无善无不善”。孟子顺着告子的比喻往下说,也把人性比作水,不过换了一个角度。水都有向下流的特性,但是外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510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