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西安 电子科技 中学 2011 2012 学年 下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 资源描述:
-
1、西科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出题人:张杰 审题人:徐磊一、选择题(15分)1、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木铎(du) 长沮(j) 抹煞(sh) 耰而不辍(yu)B伶俜(pn) 谄媚(xin) 莞尔(wn) 曲肱而枕(n)C畏葸(x) 耦耕(u) 支绌(ch) 风乎舞雩(y)D怃然(w) 莒父(f) 揶揄(y) 箪食瓢饮(dn)2、下列各项均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 为丛驱爵者,颤也。B道之斯行,绥之斯来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C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见义不为,无勇也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3、下列各项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
2、项是A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B不远千里而来C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之事,如会同B瞻之在前,忽焉其后 割鸡焉用牛刀C居!吾语女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D小人之过也必文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5、下列各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异乎三子者之撰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B贤哉回也 富哉言乎C居则曰:“不吾知也。”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二、阅读理解(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
3、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
4、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
5、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6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
6、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7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 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8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 时词坛对苏轼“另
7、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 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 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 两个方面不断互补。(二)古文言阅读(18分)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
8、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纍纍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茍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
9、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世家节选注:桓魋(tu颓):
10、宋国的司马(主管军事行政的长官)。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 要,同“腰”。B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 众,普通人C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没,同“殁”,死,死亡。 D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 宗,尊祟,尊奉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桓魋其如予何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植其杖而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形状,末也 B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C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