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 资源描述:
-
1、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三单元 民间故事一、单元教材分析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民间故事繁如星斗。这些故事在睡前妈妈的轻声细语中,在院子里老树下奶奶的娓娓讲述中,这些故事伴随着我们成长,给我们带来了欢乐。这些故事仿佛是一串串美妙的音符,悦耳动听,撩动我们的心弦;又像是一把把智慧的钥匙,发人深省,开启我们的心门。看,故事的大门开启了。猎人海力布为救乡亲们而变成了一块石头,他身上可贵的品质闪耀着金光;牛郎和织女历尽波折和磨难,可还是被天河无情地分隔两岸,他们凄美的爱情故事惹人哀叹。时间流逝,而那些民间故事依然风采无限。细细品读,慢慢沉淀,让我们汲取故事中的营养,在人生的美好时光中茁壮成长。本单元以“民间
2、故事”为主题,所选的民间故事以动人的情节从多个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其中寄托的人们朴素的愿望。“口语交际”“习作”和“快乐读书吧”的内容也与此相关。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可边读边想象画面,充分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受到熏陶和启迪。二、单元教学目标根据学习需要拓展阅读,梳理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玄幻生动、表达普通民众对美的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的特点。交流本单元学习收获,回顾”创造性复述“与“缩写”的学习特点。深入探索民间故事的价值与魅力,激发学生传颂民间故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三篇民间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故事情节曲折,在学习时,我们要根据人物的塑造,感
3、受神话人物的“真、善、美”的形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美,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意思。并且用自己的话说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人物形象。思维能力:在学习民间故事内容时,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可以复述故事;想象并补充有关故事情节,进一步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审美创造:在抓住故事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感受民间故事语言的生动形象。四、教学重难点: 1、 概括故事情节。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 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情节的特点,复述故事。3、 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领悟故事所表达的思想
4、感情。 单元主备人: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9.猎人海力布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想象故事情境;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激发对民间故事的喜爱之情。语言运用:认识本课“酬、誓、谎、牺”4个生字,会写“珍、叮、嘱”等11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思维能力:概括故事情节。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海力布的性格特点。审美创造: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培养热爱人民、助人为乐的情感。思政元素:通过学习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领悟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2.学习重点
5、难点:概括故事情节。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海力布的性格特点,领悟人物精神品质。3.教学准备:PPT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教师活动:1、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吧?故事里有美妙的风景,有感人的真情。这些故事丰富了人们的童年时光。猎人海力布就是众多故事中的一个。看看关于他的视频,你们能从中得到什么领悟呢?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过渡: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关于猎人海力布的。(教师板书课题。)据说在某地的一个山村里,有一块奇特的石头,大家称这块石头为“海力布”,传说它是猎人海力布变的。海力布怎么会变成石头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去课文中一探究
6、竟吧。学生活动:1、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2、交流看完视频的感受3、 学生齐读课题活动意图: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对民间故事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环节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教师活动:1.教师出示阅读要求:大声、快速朗读课文。2.教师课件出示词语。3.小组合作,快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活动:1、学生按要求读文。2、学生认读词语。3、小组合作检测词语。活动意图:引导学生去关注人物故事情节,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海力布的性格特点。环节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读文章的时候,边读边
7、画,你能准确地画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词语或句子吗?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吗?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2.梳理故事情节,首先要理清思路,分析结构,明确层次。结构梳理:3.小组讨论、交流后,推荐代表梳理故事情节,说出文中记叙的有关海力布的几件事。学生活动:1.学生默读课文2.小组合作交流,课文讲了海力布的那些故事3、小组合作分层次活动意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激发对民间故事的喜爱之情。5.作业设计基础作业:书写生字。巩固作业: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提升作业:再读一个民间故事,写读后感6.板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题9、猎
8、人海力布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2.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 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想象故事情境;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激发对民间故事的喜爱之情。语言运用:认识本课“酬、誓、谎、牺”4个生字,会写“珍、叮、嘱”等11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思维能力:概括故事情节。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海力布的性格特点。审美创造: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培养热爱人民、助人为乐的情感。思政元素:抓住重点语句来感受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3.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概括故事情节。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
9、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海力布的性格特点。难点;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领悟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4. 教学准备:PPT5. 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猎人海力布战中的生词,下面听写词语: 酬谢珍宝叮嘱崩塌焦急发誓谎话迟延后悔扶着老人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大致了解了海力布的英雄传说。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个精彩而感人的故事的。学生活动:1、学生听写词语2、学生概括课文的内容。活动意图:通过对上节课的复习,知识的梳理,激发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下步学习做准备。环节二:精读感悟教师活动:(一)学习第1
10、自然段 第1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2)学习2自然段 从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什么?海力布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3)学习3自然段。 海力布救下小白蛇,体现了他的乐于助人。(4)学习第4自然段这是什么描写? (5)学习第5自然段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6)学习6自然段 这是什么描写?(7)学习第7自然段这句话叙述了什么?(8)学习第8自然段1.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运用了关联词,突出海力布急迫的心情。 2.练一练:用尽管可是造句(9
11、)学习第9自然段 这是什么描写?从这句话我们得知:海力布变成了石头。(10)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以怀念海力布作结尾,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学生活动: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2、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海里布是一个怎样的人?3、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呢?4、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呢?5、第五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6、第六自然段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呢?7、自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描写体现了海里布怎样的品质呢?8、第八自然段的关联词突出了海
12、里布怎样的心情?学生运用关联词仿写句子9、学生自读第九自然段,思考:文中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从这一段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了海里布怎样的品质?10、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作用呢?活动意图:小组讨论,教师指导,使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来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主题。5.作业设计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生字。巩固作业:从“海力布”石头的来历的角度来复述本文的故事提升作业:续编小故事6.板书设计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检查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牛郎织女一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主要内容,感受民间故事
13、的生动与神奇。语言运用: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思维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 ,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审美创造: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思政元素: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2. 学习重点难点:3. 重点: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4.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 ,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3.教学准备:PPT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教师活动: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闪亮的星星,
14、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板书:牛郎织女)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3)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学生活动:1、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2、齐读课题3、画出不认识的字词,自学。4、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活动意图用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环节二:初步自学教师活动:一、初步自学(出示课件5)小组合作,探究思考:1.牛郎和老牛是怎样相处的?2.牛郎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3.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
15、主要以牛郎为线索):板书: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4.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5.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探究思考2、学生概括,梳理提纲3、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意图: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意识,提高参与度。环节三:复述练习。教师活动:师:同学们,我们熟悉了这篇文章,了解了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出示课件6) 复述时应注意:首先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时尽量口语化;复述尽量简化描述,只把重要内容突出即可,文章略写部分可以省略或简化。生练习复述
16、,师随时点评。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的复述做得很好,看来我们掌握了复述的要点。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练习。学生活动:1、小组内复述练习。2、点名复述小组汇报活动意图: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5.作业设计基础作业:默写生字词。巩固作业:.继续阅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是怎样的人?提升作业:阅读中国民间故事6.板书设计牛郎织女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牛郎织女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借助关键语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主题,体会民间故事的文化蕴含。语言运用: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思维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17、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 ,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审美创造: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思政元素: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2.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 ,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3.教学准备: PPT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环节一:复习导入。教师活动:出示课件1.复习生字词。 2.再次邀请同学复述课文,复习课文内容。学生活动:1.学生自读生字词2.学生复述课文活动意图:进行复习巩固知识点环节二:精读课文,解决问题教师活动:精读课文,解决问题。1.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
18、!牛郎真幸运,他是多令人羡慕哇!怎么,为什么只有他能有这奇遇呢?(把神话色彩去掉,我们会发现,神话故事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现实愿望的反映。换个角度提问,引领学生去发现藏在神话后的人心。)2.带着问题阅读,提示学生做批注,以便交流。3.交流。老牛和织女为什么如此青睐牛郎? 牛郎勤劳。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有集中体现。牛郎关心他人。到第三自然段中找。牛郎十分乐观豁达。爹娘都死了、兄嫂不喜欢、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牛郎的态度是哼小曲儿,对牛照顾周到,打柴、种庄稼来安家。(板书:心地善良 吃苦耐劳)4.织女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13)师:我们可以先在文中找到关于织女的描写,再进行总结。5.请就你
19、感受最深的一方面,用语录体的形式,写下你的感想。学生活动:1.带着问题阅读,学生做批注,以便交流2.阅读有关牛郎的段落,体会对牛郎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从中感受人物形象。3.小组交流,汇报总结活动意图:问题提得较大,便于学生大胆思维、主动探究,要求教师的引导更灵活。环节三:拓展活动,自选其一 教师活动:1.牛郎织女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传颂,请爱好古诗词的你背诵这首词: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2.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善于讲故事的你可搜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田螺姑娘
20、等,准备参加故事会。3.爱好天文的你别忘了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学生活动:1.进行背诵2.参加故事会3.查找资料了解星空。活动意图:设计拓展活动这个环节,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业设计基础作业:完成练习册巩固作业:阅读古诗迢迢牵牛星提升作业:阅读中国民间故事6.板书设计牛郎织女(一)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牛郎 心地善良 吃苦耐劳织女 心灵手巧 渴望自由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检查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牛郎织女二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
21、数:1.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语言运用:快速默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把握人物形象。思维能力:了解神话故事 、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审美创造:快速默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思政元素: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3.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难点:快速默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4.教学准备:PPT5.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导入揭题教师活动: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在老牛的指点下,终于走在了一起。那么,他们还会经历哪些事情呢?
22、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牛郎织女(二)学生活动:1.生交流探讨2.了解课文主要人物3.运用简要的语言猜想故事内容活动意图:用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带着问题读课文,更能快速了解文章环节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教师活动:一、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课件出示3)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板书:老牛、王母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王母织女的外祖母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牛郎、织女-亲密爱人板书:牵手分离相会学生活动: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
23、生字词。2.小组交流3.小组代表汇报活动意图:设计这个环节,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节和人物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同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环节三:感受人物形象教师活动: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5)1.牵手(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板书:织女:善良 勤劳 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生交流、汇报: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上天追赶织女做铺垫。2.分离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课件出示8)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课件出示7)(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3.相会阅读58
24、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年七夕见面?(课件出示9)生读课文,总结,并回答。四、质疑,深化1.质疑: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过不去天河?(课件出示10)2.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照定义说说看法。(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的;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课件出示11)(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段爱情的可贵。)4.为什么牛郎织
25、女最后不在一起?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板书:想象基于现实。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人物品格,对织女,牛郎,王母的品格进行赏析2.生交流、汇报第2自然段的作用3、.质疑: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过不去天河活动意图:设计这个环节,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节和人物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同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设置”质疑,深化”这个环节能让学生们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感受人们对幸福 、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而让他们明白,即使是神话传说,也应该基于现实。6.作业设计基础作业:完成练习册巩固作业:阅读古诗迢迢牵牛星提升作业:阅读中国民间故事7.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二)织女: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1118三年级【语文(统编版)】《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2PPT课件.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