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北京的色彩.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北京 色彩
- 资源描述:
-
1、1.北京的色彩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2. 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3. 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词句,体会情感,积累语言。教学难点: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体会北京的特点,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
2、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难点: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教具准备】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北京景色的几个图片,问学生看到北京还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课题:1.北京的色彩 学生齐读课题。问: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学习掌握生字词,扫除学习障碍。(1)注意字形:裱 褪 (2)认读词语:征服 驱除 展现 呈现 褪尽 凝结 冷峻 威严 四季常青 壮丽辉煌 色彩纷繁 又惊又喜 攀登长城 漫游故宫 拔地而起 纵横飞
3、扬热烈明快 四面八方 毫不犹豫 深深浅浅闪闪烁烁 团团簇簇 纷纷扬扬 东海之滨(3)注意词语的搭配: 洁白的雪山 嫩绿的草原 金黄的沙漠 蔚蓝的大海 夹道的松柏 高高的白杨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以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3.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4.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4、: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注出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 “四季常青”,“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 看拼音,写词语。 Shu jun tu jn zh sh xn hn hn t
5、n tn二、词语巧搭配。( )的雪山 ( )的草原 ( )的沙漠( )的松柏 ( )的音符 ( )的大海三、词语模仿秀。1.深深浅浅 _ _ _2.又惊又喜 _ _ _【参考答案】一、 手绢 褪尽 朱砂 猩红 红彤彤二、 洁白的雪山 嫩绿的草原 金黄的沙漠 夹道的松柏 美妙的音符 蔚蓝的大海三、 1.坑坑洼洼 欢欢乐乐 结结实实 2.又高又大 又白又胖 又快又好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
6、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教学过程 】一、默读思考,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4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2再读第4段,试着分出这一段的层次并交流每一层的意思。第一层(第1句):概括写出了北京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 第二层(第24句):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千百种奇妙的色彩”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第三层(56句):详细介绍作者漫游天坛时发现的银杏树叶的曼妙。 二、 品读句子,分析句子美点。 找出这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细细品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1)“征服”一词用得巧妙,既与前文的“偏见”形成对比,
7、又准确地概括出“北京的树叶”带给“我”的感受。 (2)“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写出了树叶色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3)“千百种奇妙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和谐”,这正是作者“又惊又喜”的原因。 (4)第5、6句:通过准确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北京秋天的银杏树叶“一读而生爱”。 4根据划分的层次及自己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试着把第4段背诵下来。 5自读第5段,勾画出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试着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些色彩给你留下的印象。(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6想象两处省略号里的色彩,想象香山红叶的美丽,带着被“征服”的感受读第5段。 7北京城彩色的秋林,让作者明白了:大自然并
8、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学习第三部分 1北京秋天的自然风光是那么美,她让一个有偏见的人一下子就被征服了。北京的人文景观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自读78段。 体会“深秋时节的北京,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这句话的含义。2对比北京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思考:从 “紧贴”车窗,“不断寻找”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认真研读句子“ 我常常把脸孔紧贴在公共汽车的窗玻璃上,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寻找雪山的洁白、草原的嫩绿、沙漠的金黄、大海的蔚蓝”四
9、、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文章写法上的特点。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2写法借鉴。运用本课学到的写法,写一篇小文章,向别人介绍你的家乡。【课堂作业新设计】1. “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秋风一吹,蝴蝶纷纷扬扬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都变成像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未褪尽的绿镶边呢?”“黄蝴蝶”和“小扇面”指的是什么?这两个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 “我常常把面孔紧贴在公共汽车的窗玻璃上,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寻找雪山的洁白、草原
10、的嫩绿、沙漠的金黄、大海的蔚蓝”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3. “如果有人问:北京的色彩如何?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参考答案】1.银杏叶 比喻 写出了银杏树叶的曼妙。2. 表达了作者想看到北京色彩的急迫心情以及作者内心的喜悦和激动。3.表达了“我”对北京色彩的热爱和赞美,并为首都北京赶到自豪【板书设计】 秋林(自然风光)北京的色彩 北京之美壮丽而辉煌色彩纷繁而又和谐 建筑(人文景观)【课后反思】北京,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城市,在每一位炎黄子孙心目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独辟蹊径,从“北京的色彩”这个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们
11、内心深处的感动。课文先用“壮丽而辉煌”五个字写总体感受,然后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以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语言优美。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词句,体会情感,积累语言。本课的重点在“色彩”,要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体会北京的特点,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中,我特别注重了这两点:一、读中感悟,与作者愉悦的心境一道品读,想象画面,体会北京之美和作者被“征服”的惊喜。二、抓重点词语和描写色彩的词语中体会北京的特点如:作者欣赏到“绿色”时“又惊又喜”的感觉。作者“惊”的是居然在绿色中又呈现出“千百种奇妙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人教新课标 (共17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