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短诗三首新学习单教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短诗 三首新 学习 教案
- 资源描述:
-
1、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着“现代诗”这一主题,编排了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4篇课文,这些诗歌都有着浓浓的意味,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启发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短诗三首是对母爱、童心与自然的歌颂与赞扬。绿是对春天的赞美,是对大自然的热爱。白桦歌颂了白桦的高洁之美。在天晴了的时候体现了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主题。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目标短诗三首21.认识20个生字,会写23个字,会写17个词语。2.能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指定课文。3.能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诗人情感和诗歌的韵味。4.能初步体会现代诗的一些特点。绿2白桦3在天晴了的时候1综合性学习机动1.能对自己收
2、集的诗歌进行整理。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收集或创作的小诗,合作编成小诗集。3.能和同学分工合作,举办班级诗歌朗诵会,用合适的语气朗读,表情、体态自然大方。语文园地2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现代诗歌的特点。2.正确认读古代诗人的名字,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3.能积累描写颜色的句子。4.能仿照示例写短诗。5.能积累关于诗歌的名言,并在积累的过程中加深对诗歌的认识。9 短诗三首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3.能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韵
3、律美。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能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品词析句想象画面诵读感悟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2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执行时间: 月 日执教:1.会认本课生字词。2.学习繁星(七一)和繁星(一五九),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韵味,能背诵诗歌。3.能理解繁星(七一)和繁星(一五九)两首短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板块一揭示主题,了解作者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单元,大家来看这单元的单元篇章页(课件出示单元篇章页),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单元的导语。生: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师:本单元是我们小学阶段的第一个现代诗单元。大家看看单元篇章页下面
4、的语文要素,谁来说一说本单元的学习有哪些要求?生: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师:这单元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可真多啊!除了要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还要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单元,还是一个现代诗歌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要求我们学会收集整理现代诗,学会仿写诗歌,并举办诗歌朗诵会呢!师: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第9课短诗三首。(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这三首诗歌都出自冰心奶奶的繁星集。那你们了解冰心和诗集繁星吗?课前预学大家都收集资料了的吧,谁来分享一下?(生汇报交流,师总结出示资料。)师:你们观察本课三首诗
5、的诗题,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每首诗诗题的后面都有个数字。师:因为繁星这部诗集由164首短诗组成,本课选用了其中第71、第131、第159首,所以这些数字是诗的序号。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生读)师:课文读完了,课前预学单第2题中的词语你们都会读吗?请一位同学起来读一读。(指名读)师:你字音读得非常准,特别是“藤”后鼻音发音准确。关于这些词语的读音,谁来做个易错提醒?生:“繁”字是前鼻音,“膝”读x,千万不要读成了q。师:你说得太好了,这确实都是应该要注意的问题。大家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吧!(生齐读)师:现在
6、谁来读读这三首短诗?(指名读)师:这三位同学都把字音读对了,但是有一个小问题。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第二首诗里有两个句末带“啊”字的句子?“啊”作为语气词用在句末时,常受到前一个字尾音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的变音。大家仔细看“啊”的变音规律,同桌可以相互交流。(课件出示“啊”的变音表,见本课学习单最后的补充材料。生读,同桌交流。)师:“大海啊!”中的“啊”要读作“呀”,“母亲啊!”这一处的“啊”就应该读作“哪”,大家可要记住哟!同学们在书上做一下标记,再一起把“大海啊!”“母亲啊!”读一遍。(生齐读)师:我们来合作读繁星(七一)吧!老师读前两行,你们读后三行。(合作读)师:现在我们分小组读这三首诗,注意体
7、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味。(小组读)师:读着读着,你们发现现代诗有什么特点?生:读的时候,我发现特别顺口。师:是啊,为什么顺口?我们看一看繁星(一三一),可以发现“光、香、响”是押韵的。韵脚是n,读起来当然朗朗上口。你们还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诗句中有些句子的结构是一样的。比如繁星(七一)中: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还有繁星(一三一)中的“哪一颗哪一朵哪一次”等等,所以读起来也很顺口。生:我也发现了繁星(一五九)中句子的结构类似。比如:“天上的风雨来了”对应“心中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对应“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读起来也很顺口。师:是的,正因为句式相同、押韵,所以读起来悦耳动听
8、,很有节奏感。就像朱光潜先生所说的那样诗歌和音乐是一致的,也是有节奏的。(师板书:押韵句式相同节奏)师:我们再看看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感情,谁来根据课前预学单第4题说一说?生:繁星(七一)和繁星(一五九)写的是对母亲的感情,繁星(一三一)写的是对大海的感情,我是通过找关键词发现的。 (师板书:母亲大海)板块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1.学习繁星(七一)。师:刚才同学们的慧眼发现了有两首诗都在写母亲,写的是相同的内容吗?我们一首一首的来看吧!请同学们默读短诗繁星(七一),带着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的两个问题,边读边思考。(生默读)师:哪些内容是诗人“永不漫灭的回忆”呢?谁来说一说?生:“月明的园中
9、,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是诗人心中永不漫灭的回忆。师: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请你想一想:童年里,或者生活中,你常常会和妈妈在一起做些什么?像这样去想象画面,你一定能看到诗人正和母亲在做些什么。(四人一组交流想象的画面)师:谁能代表小组发言?生:我仿佛看到了诗人和母亲坐在月亮高挂的园子里,唱着儿歌。生:我仿佛看到明亮的月夜,在紫藤萝的叶下,诗人坐在母亲的膝上,听母亲讲故事。师:你们想象得真好,这一幅幅画面让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觉非常温馨。生:和妈妈在一起,听妈妈讲故事,我觉得诗人幸福极了。师:是的,童年是那么美好,母亲是那样慈爱。每每回想起来,诗人都对
10、母亲充满了怀念和依恋。(师板书:怀念和依恋)师:下面我们再来品味一下这首诗的细节。初读这首诗时,我们读出了诗歌的节奏。再读,我们需读出其中的深情。同学们先自由读一下,带着你的感受读。(生先自由读,再指名读。)师:你不仅体会到了诗中蕴藏的情感,而且还通过朗读表现了出来,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与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是不是只有诗歌中写到的这几个画面?请大家联系自身经历,补充一些画面。生:不是的,还有很多像这样的温馨时刻,比如:妈妈在下雨的时候接我回家,在我生病的时候送我去医院,和我一起去旅行,等等。师:是的,温暖的往事一幕又一幕,所以诗人说:“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我们该怎么理解这句话中“漫灭”这
11、个词语的意思呢?生:联系上文,我找到了“这些事”;看下文,我知道了这些事是和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通过联系上下文,我理解“漫灭”就是“忘记,消逝”的意思,“永不漫灭”指这些事会永远在脑海里,诗人永远不会忘记和母亲在一起的温馨时刻。师: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读这句诗,你们会发现诗人绵长的思绪都藏在了这个破折号里,诗人浓浓的依恋也藏在了这个破折号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诗吧!(生齐读)师:诗人对母亲的怀念与依恋,都浓缩在了这短短26个字里。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画面背一背。(生背诵)2.学习繁星(一五九)。师:刚才,我们通过读诗歌,想画面,悟情感这样的方法学习了繁星(七一),现在,我们来学习同样
12、是写母爱的繁星(一五九)。(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生边读边思考。)活动二:感受意象,领悟诗意。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天上的风雨”是指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心中的风雨”是指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小鸟,把妈妈的怀抱比作鸟巢,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和赞颂之情。师:谁先来说一说:读到这首诗,你的脑海中有怎样的画面?生:读着诗歌,我似乎看到在风雨交加时,鸟儿躲进了巢里;诗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也躲进了妈妈的怀中。师:说得很好,那你们看出诗中两个“风雨”指代的意思不同了吗?生:“天上的风雨”是指狂风暴雨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