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4次周考试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攀枝花市 第十五 学校 2020 届高三 语文 上学 考试题
- 资源描述:
-
1、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4次周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作家批评的兴起,是近几年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与学院派批评相比,作家批评并无明确的知识谱系,也少有自觉的方法论意识,但致力于文学批评的当代作家却以个性十足的艺术经验和文字表达,深刻改变着人们对文学批评的固有印象。较之以知识求真为目标的学院派批评,作家批评更像是一场以经典重读为媒介、具有“创作”性质的艺术行为。蕴含其中的思想活力和审美经验,有效反映出当前文学批评的话语变革。如果深入思考这一批评话语的观
2、念缘起,就会发现作家批评在冲击既有的批评格局之外,也暗含作家群体对重建文学生活的集体诉求。文学之于现实社会,从来都不是附庸风雅的点缀。不论在创作、评论抑或是作品传播与读者接受等方面,文学都能以其特有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一点鲜明地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中。那时的文学轰动效应,反映出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90年代后期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文学逐渐以另一种形式反映社会生活。这种“文学生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创作、评论和传播模式,它借助文学与影视的联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补、文化资本的重新布局等手段,建构起一种新型的文学生活方式。在这样的“文学生活”中,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
3、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语言艺术和视觉艺术也相互交融。“文学生活”的喧嚣扰攘与勃勃生机,同时成为这个时代最为醒目的文化标记。但这种“文学生活”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21世纪以来的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其存在价值主要是为影视行业创造故事和角色。出于迎合读者的需要,很多作者沉迷于通俗文学的故事模式。而这种相对狭窄的创作格局,也容易造成美学风格的单一化,这显然非纯文学作家所愿。他们由文学创作转向文学批评,其实就是想借批评的力量,在解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使这个时代的美学风格更为多样。从事文学批评的当代作家,实际上是以一种“向后看”的批评立场,通过开掘文学经典里丰富的美学资源,重塑我们这个时代的美学风格。作家
4、批评的兴起,深度唤醒了文学经典重读的当代意识。具体来看,作家批评的当代意识有两层含义:其一是重新发现经典作品的永恒价值,将那些超越时空阻隔的精神财富,转化为驱动时代进步的动力源泉。当代作家读红楼梦,不会再像红学家那样致力于考据和索隐,而是以勘察世相人心的立场,借助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学与伦理思想警醒现实。其二是对经典作品进行创造性改写。与学院派批评相比,作家批评对经典作品的解读,实际上是二度创作。虽然这样的创作可能未必完全符合经典作品的实际情况,但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艺术经验等当代意识去解读,有时却能最大限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一部批评文集,毕飞宇的小说课以红楼梦水浒传杀手和项链等文学经典为批
5、评对象,叙述多用口语,推论过程悬念迭起,巧思绵延,深受读者好评。毕飞宇对红楼梦作品“潜文本”的发掘,是凭借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艺术经验展开的。可见,以当代意识切入文学经典,会在激起读者参与热情的同时,让文学批评进一步推动这个时代“文学生活”的重建。 (摘编自叶立文作家批评与文学生活的重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以经典重读为媒介、进行二度创作是作家批评的目标,知识求真则是学院派批评的目标。B出于迎合读者的需要,互联网时代的不少作家沉迷于狭窄的通俗文学故事模式创作之中。C重新发现经典作品的永恒价值和对经典作品的创造性改写是作家批评的当代意识的内涵。D小说课之所以
6、深受读者好评,是因为作者对作品“潜文本”的发掘激起读者的参与热情。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文章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展开论述,结构严谨。B文章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来阐释文学之于现实社会的重要意义。C毕飞宇的小说课是作家批评对经典作品创造性改写的成功范例。D关于“作家批评与文学生活的重建”的论述,文章把作家批评作为重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当代作家以个性十足的艺术经验和文字表达,使作家批评得以兴起,成为近年来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B无论在传统的创作、评论和传播模式,还是新型的文学生活方式上,文学都潜移默
7、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C从事文学批评的当代作家从文学经典里开掘丰富的美学资源,选取的是一种“向后看”的批评立场。D作家批评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艺术经验对经典作品进行解读,透露出作家群体重建文学生活的集体诉求。(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长江经济带是指沿长江附近的经济圈,它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长江经济带战略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全面推进的对内
8、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区域,也是全国除了沿海开放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材料二:长江经济带概况及发展蓝图(摘自中国经济网)材料三: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保护好母亲河,保护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就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创新之路。长江流域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
9、自然资源优势。以往,长江流域走的是依靠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来发展的粗放式发展之路,具有不可持续性。随着党中央以生态和环保为核心布局长江经济带建设后,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成为了发展的核心理念。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这更加坚定了长江经济带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只有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才能生产巨大的生态效益,才能解决长江流域内人口、资源和生态的矛盾,才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才能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需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在生态保护方面
10、,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统一部署、强化行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走好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之路。在生态保护方面,重点是要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机制和制度,加强流域内污染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科学规划长江岸线利用、合理布局路、岸、产、城的空间发展、保护长江流域的滩涂湿地。在经济发展方面,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创新绿色发展技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用好长江流域的黄金水道,实现江海联运和区域联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社会发展方面,通过异地搬迁、精准扶贫、社会保障制度等解决好人地矛盾、人口与环境的矛盾;通过宣传教育,帮助人们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
11、念;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提升长江流域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只有尊重了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才能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节选自中国环保在线、中国建设网)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生态地位重要,预计10多年以后,将基本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的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B. 长江经济带可以被打造成世界上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因为它拥有诸多资源优势。C.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
12、超过全国的四成。D. 预计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3%,城镇化率将达到六成以上,水质优良比将达到四分之三以上。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只有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才能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才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使母亲河永葆生机。B.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流域孕育了发达的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C. 以往,长江流域走的是依靠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来发展的粗放式发展之路,现在,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将成为发展的核心理念。D.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关于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新发
13、展理念,需要重视宣传教育,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深入人心。6. 请依据材料为“长江经济带”下一个定义(60字以内)并概况出推动其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各方应作出的怎样的努力。(6分)答: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钢的琴 申 平扶贫工作组进驻红土沟的第二天,作为组长的我,就发现村里在精准扶贫方面存在重大纰漏。村里一户最困难的人家,竟然长期没被列为扶贫对象。这户人家的男人叫吴更里,是个长相敦厚的中年人。我们到他家走访,发现他不像其他贫困户那样要么哭穷装可怜,要么牢骚满腹怨气冲天。他不卑不亢,神情淡定,热情实在。当我们得知他有老母,有病妻,还有一双上学的儿
14、女都要他靠种地打短工养活,而村里却从来没有救助过他时,我立即对他充满同情,拍胸脯表示一定要帮助他解决困难。但是他却连连摆手说:“算了算了,我们有吃有穿,有手有脚,不想给政府添麻烦!”这使我对他更加同情,甚至有点喜欢,暗下决心一定要帮他解决问题。第二天,我就主持召开了村委会和扶贫工作组联席会议。在组织学习了上级有关扶贫工作的文件后,我话锋一转,把吴更里的问题当做炸弹抛了出来。在我的想象里,村干部们肯定会被炸晕的。但他们听完,竟然不约而同嘿嘿地笑了起来。村支书徐友谊说:“哎哟,看来老问题又摆上台面了。”徐友谊等人的态度令我十分不满,我厉声说:“怎么,难道因为是老问题就不解决了吗?请问老问题是怎么形
15、成的?是不是不作为造成的?”见我生气,徐友谊赶紧说:“李组长,我们不是那个意思。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你不知道,吴更里家里,可是有一架价值几十万的钢琴啊!”“什么?钢琴!”他的话倒把我搞懵了。“是啊,他家的确困难,村里其实每次都想往上报他。可是一报吧,群众就拼死反对,到处告状。说家里有那么贵重的钢琴,还算什么贫困户!”哦,原来如此。可我们去的时候,怎么没有注意他家有钢琴呢?散会以后,我带人再次到吴更里家调查。咦!眼前这几间村里最寒酸的土瓦屋,还有屋里灰头土脸的几个人,无论怎么也不能和高雅的钢琴联系起来。看见我们又来,吴更里好像早有预料似的,只是冲我们笑一笑。我就问他:“吴更里,听说你家有一
16、台很贵的钢琴是吗?”吴更里点了一下头,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是呀,是有啊!”当吴更里带我们来到一间平日里一直上着锁的房间时,尽管我们有精神准备,还是被屋里那架精美的钢琴震撼了。这间房里什么杂物都没放,就在屋中央摆了那架钢琴。它一尘不染,气势非凡地雄踞在那里,霎时使这间土屋熠熠生辉。我们小心翼翼走过去,轻轻抚摸,通过视觉和触觉进一步感受它的高贵。我对照上面的字母,用手机迅速上网查了一下,立刻明白这是一台立式施坦威牌钢琴,是钢琴中的精品,价值真的有几十万。我们都把疑问的目光定格在吴更里的脸上,等待着他的回答。吴更里走过去,手拿一块抹布轻轻擦拭我们刚才摸过的地方,话语也同样轻轻地说:“这钢琴是我爸
17、爸当年买的,是给我买的。那时候他在城里当包工头,赚了钱,就去买了一台最贵的钢琴运回来,他说他要把我培养成郎朗一样的人。可是,唉”他停住不说了,似乎陷入回忆之中。“那后来怎么样呢?”“后来我爸打算专门请一个钢琴老师,先到乡下来教我。等条件成熟了,就把全家搬进城去,让我受最好的教育。可是那年,他承包的工程拿不到钱,还死了人,他赔光了一切,欠了一屁股的债,最后他跳了楼。那年我才8岁。”屋里的空气立刻有点压抑,我感觉那架钢琴也似乎变得沉重起来。“那你一直留着钢琴,是为了纪念你父亲,对吗?”我是个急性子的人,忍不住说出了最后结果。谁知吴更里看了我一眼,说:“你只说对了一半。这钢琴,我是留给我儿子的,可是
18、他偏偏对这个不感兴趣。我就想,将来我还会有孙子呀,孙子也会有儿子呀。我就不信,我家里就出不了一个钢琴家。”吴更里语气坚定,目光灼灼。“出钢琴家,那当然好。可你得面对现实呀。假如你先把钢琴卖了,你家现在的一切都会改变”“不,我不想那样过日子。李组长你说,人活着,除了钱,总得还要为点啥吧!”吴更里口气坚决,咬钢嚼铁。我不由再次打量眼前的这个农民,感觉他的质地真的比钢铁还硬。这天夜里,我竟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去参加一个钢琴演奏音乐会。在金碧辉煌的舞台上,有一个人坐在一架巨大的钢琴前,身体摇摆,十指飞舞,天籁般的乐曲汪洋恣意,跳跃流淌大厅里掌声雷动。当那人站起身来谢幕时,我不由狂喊:吴更里!吴
19、更里 (选自2018年4月小说选刊,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小说以“钢的琴”为题,凸显主题。“钢的琴”不仅是指“钢琴”,更象征了吴更里一家坚强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B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如吴更里与其他贫困户,灰头土脸的吴家人与一尘不染的钢琴,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C“上了锁的房间”“什么杂物都没放”“轻轻擦拭我们刚才摸过的地方”等描写,不但表明吴更里对钢琴的爱护,还体现出他对梦想的坚持。D吴更里一家之所以如此坚定地要培养一个钢琴家,是因为他们深切地明白,只有家中有人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才能摆脱贫困生活。8小说中“我”与钢琴本
20、无瓜葛,却在情节发展中逐渐交汇,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_9小说以“我”的梦境结束,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_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王晏球,字莹之,洛阳人也。梁遣捉生军将李霸将千人戍杨刘,霸夜作乱,自水门入。晏球闻乱,不俟命,率龙骧五百骑击之,贼势稍却。末帝登楼见之,呼曰:“此非吾龙骧军邪!”晏球奏曰:“乱者,李霸一部尔,陛下严守宫城,而责臣破贼。”迟明尽杀之,以功拜澶州刺史。明宗兵变,自邺而南,遣人招晏球,晏球从至洛阳,拜归德军节度使。定州王都反,以晏球为招讨使讨之。都遣人北招契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9版高考总复习语文课件:第三部分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学案四散文词句理解和语言赏析类3大题型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