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秋游景山 第二课时 浙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秋游景山 第二课时 浙教版 四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11 秋游 第二 课时
- 资源描述:
-
1、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2段,理解这一段的主要内容。2仿写一个总分语段。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
2、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继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在分段中能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作为分段标志,模仿第2自然段写一个总分语段。教学难点:讨论分段和概括段落的主要意思。(二)教学过程1复习。(1)听写词语。(2)齐声朗读第2段,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2学习第2段,仿写一个总分语段。(1)自由读第2段,口头填空:我们来到果园里,看到( )。(2)投影,出示语段:果园里各种果树果实累累。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大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3)你从哪里感受到果园里果实累累? 用一划出具体描写果实累累的句子
3、。反复研读,体会感受到颜色美、果实多、个儿大。(4)小结写法:这是一个总分段式。作者抓住果园里水果的颜色美、果实多、个儿大来描绘出果实累累的迷人景色,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作手法。(5)仿照第2段的写法,描写一段夏天果园里果实累累的景象。夏天果园里会有哪些水果? 选择一种水果加以描述。(相互交流、评议、拓展思路) 按总分段式写一个语段。3作业。完成作业本第5、6(1)(2)题。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第3段,并背诵。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1学习第3段。(1)轻声读第3段,思考:离开果园,我们来到什么地方?举目眺望,又看到了什么? (1)这一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圈出方位词。(3)激发兴趣:北京城各个方位所展示的景色都十分美丽。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所喜爱的一个方位认真研读,感受它的自然美。(第4、5、6自然段可根据学生的选读随机安排) (4)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2背诵第3段。(1)回顾第3段内容,完成(作业本)第7题的来到万春亭。(2)试背。记住要点(朝西望向南望往东看) 以作业本第7题的填空尝试着背诵。(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背-齐背。3作业。完成作业本第2、6(1)(2)、7题。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