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 过秦论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 过秦论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 2021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10 课时 作业 解析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1、课时作业10过秦论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A膏腴(y) 雍州(yng)藩篱(pn) 亡矢遗镞(z)B锋镝(d) 辅佐(zu)氓隶(mng) 一夫作难(nn)C囊括(lng) 连衡(hng)谪戍(sh) 度长絜大(qi)D盟约(mng) 肥饶(ro)猗顿(q) 俯首系颈(gng)解析:A项,“藩”应读“fn”;C项,“囊”应读“nng”,“絜”应读“xi”;D项,“猗”应读“y”,“颈”应读“jng”。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C)A赢粮而景从赢:担负B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铦:锋利C余威震于殊俗 殊:非同一般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
2、排列座次解析:殊:不同的。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D)A秦人开关延敌延及孝文王、庄襄王B以致天下之士 致万乘之势C赵奢之伦制其兵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D从散约败 合从缔交解析:A项,迎击;延续,发展。B项,动词,招纳;动词,发展到。C项,统领、统率;控制并利用。D项,均为“合纵”的意思。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D)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然秦以区区之地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解析:D项,“山东”在文中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为山东省。A、B、C三项的古义和今义相同。5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项是(D)A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于是余有叹焉B然
3、秦以区区之地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吾属皆且为所虏D非及向时之士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解析:A项,前者是介词,可译为“比”;后者是介词,相当于“对”。B项,前者可译为“凭借”;后者是连词,连接行为和目的,可译为“用来,用以”。C项,前者是动词,“作为”;后者表被动。D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6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C)蒙(继承)故业信(可靠的)臣精卒因河(河流)为池(护城河)试使山东(崤山以东)之国收天下之兵(军队),聚之咸阳履至尊而制六合(天地四方)ABCD解析:河:黄河。兵:兵器。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C)秦孝
4、公据崤函之固 北收要害之郡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焚百家之言 沛公引兵之薛当是时也,商君佐之A/ B/C/ D/解析:为结构助词,译为“的”;为代词;为指示代词,译为“这些”;为动词,到,去。8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C)有席卷天下之意 天下云集响应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却匈奴七百余里赢粮而景从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以愚黔首 履至尊而制六合A/ B/C/ D/解析: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所以选C。9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A铸以为金人十二 B委命下吏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不拘于时,学于余解析:D项句
5、子和例句都是被动句。A项,省略句。B项,省略句。C项,判断句。二、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014题。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
6、、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窥:探看B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伦:辈,类C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尝:曾
7、经D享国之日浅 享:分享解析:D项,“享”,享有。11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崤函”即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这是秦和中原之间的重要地理屏障。B“四海”是天下的意思,论语颜渊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四海”与此不相同。C“连衡”是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D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和信陵君被称为“战国四公子”,魏公子无忌即信陵君。解析:“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四海”与本课中的“囊括四海”的“四海”意思相同,也是“天下”的意思。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北
8、收要害之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A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相同B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不同C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相同D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不同解析: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固地势。牢固。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北边。溃败(的军队)。1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A第一段用排比句式,极力渲染了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B商鞅辅佐秦孝公制定了正确的对内对外政策,于是秦国日益强大。C第二段文字,作者从人才、土地、兵力和财物四个方面突显了山东诸侯力量的雄厚。D九国最后为秦所败,争相割地,臣服于秦,合纵解体。解析:C项,第二段没有从“财物”方面显示诸侯的强大。14把文中画横
9、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译文:各诸侯国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关键词:“爱”,吝惜;“以致”,用以招纳;“交”,盟约)(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译文: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关键词:“亡”,丢失;“困”,走投无路)三、语言表达15过秦论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针对这一主旨,请为下面的上联对出下联。(1
10、)上联:焚书坑儒思万世而家天下嬴政何其愚也下联:斩木揭竿将百人以亡秦族陈涉不亦雄哉(2)上联:攻守已变不思变,江山焉能自保下联:仁义该施未曾施,王朝果真瓦解16下面是一篇文章的摘要,请你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三个关键词。过秦论叙写了秦很多罪过,但最重要的一条应是“焚书坑儒”,残暴地毁灭了和谐文化。汉代则吸取秦朝速亡的历史教训,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及选用贤才,大兴和谐文化,实现了近五百年的统治。唐朝的繁荣昌盛,与实行科举制度密切相关,和谐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封建统治延续了长达一千多年。答:和谐文化_历史教训_繁荣昌盛解析:提取关键词实质上就是压缩语
11、段,寻找主要信息。所以,解答此类题的方法完全可以参考、借鉴解答压缩题的方法。很显然,这个语段的话题是和谐文化问题,所以“和谐文化”这个词就是我们在答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文段通过正反事例告诉我们构建和谐文化的必要性,这样,我们就又可找出另外两个关键词“历史教训”“繁荣昌盛”。第二课时拓展提升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0年前,中国大地_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_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多地体现为“家国情怀”。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12、一批爱国青年_,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五四时代的青年们心怀天下,为济世救民,不惜_,慷慨赴难。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才是五四精神最大的当代价值,也是我们对五四运动100周年最好的纪念。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C)A爆发鼓动临危受命夙夜在公B暴发鼓动挺身而出舍生取义C爆发鼓舞挺身而岀舍生取义D暴发鼓舞临危受命夙夜在公解析:“爆发”,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
13、四外迸出。如火山爆发。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如爆发革命,爆发战争。“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本题中,第一处横线,根据语境,此句是说五四运动突然发生,且与革命有关,因此应该选用“爆发”。“鼓动”,是指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含贬义。“鼓舞”,是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褒义词。本题中,第二处横线,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所填词语要与“信心”搭配,因此只能选用“鼓舞”。“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本题中,第三处横线,根据语境,此句是说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主动地、勇敢地站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391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