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 资源描述:
-
1、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2、过程与方法: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方法: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读入情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镇江,古称“宜”“朱方”“丹徒”、“京口”、“润州”、“南徐州”。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改和三年)改润州为镇江府时才有的。据说,当时统治者认为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
2、之地,故取名镇江。镇江名称的演变反映了镇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众多文人墨客、英雄豪杰再次留下足迹,辛弃疾就是其中之一。二、介绍作者,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2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秋。这一年
3、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3解 题登高则可望远 望远而致思深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四、悟读入情,感受情感读后思考:词中哪句话或哪个词与题目相照应?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无人会,登临意 登临所见所感(写景抒情)登临所想(历史人物)用典抒情 1. 你认为上片最能体现词人情感的是哪一句话?这句话蕴含了什么感情?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思考:作者的“登临意”到底是什么呢?
4、1、报国无门、收复无望之悲2、宦游江南、孤寂无依之感3、流年易逝、功业未就之叹五、涵咏咀嚼,品析手法, (一)分析词的上片 1、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明确:借景抒情 2、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明确:江天、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3、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明确:(1)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
5、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4、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明确: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
6、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5、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明确:(1)看、拍、会、登 (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9届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11.论鲁迅 (共21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