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16 六国论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资源描述:
-
1、课时作业16六国论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赂(l)秦暴(bo)霜露弥(m)繁B与(y)嬴 厥(qu)先祖父 日削(xu)月割C殆(di)尽 洎(j)牧以谗诛 率(shui)赂秦D为(wi)国者 当(dn)与秦相较 荆棘(j)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破灭之道(途径,道路,名词)六国互丧(交互,彼此,副词)不能独完(完成,形容词)理固宜然(这样,代词)义不赂秦(坚持大义,名词用作动词)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胜,取胜,形容词)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连词)苟以天下之大(如果,假如,连词)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待
2、,名词用作动词)A BC D3下列各句中“亡”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亡”字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B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C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4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两项()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B虽又槁暴,不复挺者C功亦足以暴于天下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5下列加点的“而”字,不表转折关系的一项是()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D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至于颠
3、覆,理固宜然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师不必贤于弟子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可谓智力孤危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思厥先祖父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A BC D7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小则获邑,大则得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披坚执锐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A/B/C/D/8下面对六国论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篇史论,史论的目的不在就历史谈历史,而是借史立论,以古鉴今,选择一个角度,抓住一个问题,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地确立自
4、己的观点,进行深入论证,以阐明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主张。B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中心论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达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文末巧妙地联系北宋现实,点出全文主旨,语意深切,发人深省。C本文是论说文,其结构的严密、论点的鲜明,堪称古议论文之典范。文章开篇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运用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分别从“赂秦”“不赂秦”两类国家分析其弊端,又以假设申说如果六国不赂秦则不至于灭亡,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论断。D最后,借古讽今,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文章围绕中心论点
5、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全文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而且首尾照应。课内精读阅读下列语段,完成912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6、()A齐人未尝赂秦未尝:不曾B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不免:免不了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是故:因此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革灭:消灭10作者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的根据是什么?选出全能说明这一原因的一项()齐人勿附于秦斯用兵之效李牧连却之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智力孤危三国各爱其地A BC D11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与嬴而不助五国”。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1) _(2) _课外迁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难之。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三年,辙为大名推官。逾年,丁父忧。服除,神宗立已二年,辙上书言事,召对延和殿。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属。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辙尽言其弊。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乞度僧牒数千为本钱,于陕西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王安石意合,于是青苗法遂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417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 内容充实.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