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宁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宁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宁夏 附中 2012 2013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宁大附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注意】 出卷人:张莹红 一、本试卷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试卷由本人保存好,以便评卷时用。二、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写到答题卡所指定的地方,否则答题无效。三、请在答题卡指定处填写你所在的年级、姓名和学号。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词体诗化理论演进史(节选)许伯卿所谓“词体诗化理论”,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视词为诗,用儒家传统诗教来阐释、规范词体的属性和功能;二是主张用写诗的方法来写词。总览词史,可清楚发现,诗、词异构而同质,两者在表现功能上实无区别。词实际上走过了一条从与诗等同到
2、与诗分离又逐渐向诗回归并最终等同于诗的道路。在词向诗歌回归的过程中,文体演变和文学创作规律固然不可小觑,但词体诗化理论却起着更直接的引导、规范和促进作用。 北宋前期是词体诗化理论的萌芽期。 北宋前期词学观念的主流仍是“花间派”。词体的社会功能主要是“娱宾遣兴”,内容不外乎风花雪月,社会地位十分卑微。但已有个别词学家开始用写诗的态度和方法作词,在创作时也能更多融入主体情感,并注意使用优雅语言,从而使北宋前期的词体创作在总体上呈现出与晚唐五代词稍异的风貌。 潘阆是宋代第一位词体诗化理论家,视诗词为一体,并以自己的创作说明词同样可以表达“盘泊之意,缥缈之情”。从词学理论发展史来看,潘阆的“诗词一理”
3、观,当是宋代词体诗化理论的开端。 宋代陈世修在为阳春集作的序中认为,词不纯粹是一种“娱宾遣兴”的音乐文学品种,还有“自娱”和“吟咏性情”的功能。这一转变,乃词学观念的一个进步,它是对词体创作从着力表现外部客观世界向注重表现作者主观思想感情转变的揭示。 若从创作实践来考察,即可较清楚地发现北宋前期词学的一些新变。第一,词家开始摆脱晚唐五代词“旁观”或“代言”的创作模式,更多融入主体意识,抒发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慨。像范仲淹等人的名篇,或状写边塞,或咏史怀古,或直抒胸襟,已与诗毫无区别。第二,避俗就雅开始成为士大夫词人的自觉行为。第三,时代催逼词家关注慢词,促进词体成长。慢词篇幅较长,能容纳更深
4、广的生活内容和情感体验,构思、组织和修辞的要求更高,须多下功夫,从而逐渐改变人们率意游戏为词的态度。 可见词发展到北宋前期,已有较强的诗化要求,并出现主张词体诗化的理论家。即使继承花间传统者,观念也发生新变。1、下列关于“词体诗化理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该理论包括把词视为诗,用传统诗教来规范其属性功能,主张用写诗的方法来写词。 B在北宋前期“花间派”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该理论已经开始萌芽。 C该理论在“词向诗歌的回归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D该理论使得北宋前期的词体创作在总体上呈现出与晚唐五代词迥异的风貌。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潘
5、阆是词体诗化的先行者,他的“诗词一理”观是宋代词体诗化理论的开端。 B“花间派”词人陈世修认为词能“吟咏性情”,说明花间继承者观念也在改变。 C时代的变化,文学创作的固有规律也使词的功能在经过五代后,开始慢慢改变。 D慢词篇幅较长,容纳更深广的生活内容和情感体验,构思、组织、修辞的要求更高,非写作态度严谨者而难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词异构而同质,异构体现在两者表现形式不同;同质体现在表现功能,两者都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抒发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慨。 B“花间派”是北宋前期词学观念的主流。词体的社会功能完全是“娱宾遣兴”,内容不外乎风花雪夜。 C
6、潘阆认为“诗词一理”,陈世修认为词还有“自娱”和“吟咏性情”功能。这一转变是词学观念的一个进步。 D北宋前期,词家融入主体感情,避俗就雅成为自觉行为,开始关注慢词,写词态度认真。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颖悟,读书日数千言。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之。靖康之乱,家碎于贼,弁南归。建炎初,议遣使问安两宫,弁奋身自献。至云中,见粘罕,邀说甚切。粘罕不听,使就馆,守之以兵。弁复与书,言用兵讲和利害甚悉。绍兴二年,金人忽遣宇文虚中来,言和议可成,当遣一人诣元帅府受书还,虚中欲弁与正使王伦探策决去留。弁曰:“吾来
7、,固自分必死,岂应今日觊幸先归。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成两国之好,则吾虽暴骨外国,犹生之年也。”伦将归,弁请曰:“古之使者有节以为信,今无节有印,印亦信也。愿留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伦解以授弁,弁受而怀之,卧起与俱。金人迫弁仕刘豫,且怵之曰:“此南归之渐。”弁曰:“豫乃国贼,吾尝恨不食其肉,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金人怒,绝其饩遗以困之。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久之,复欲易其官,弁曰:“自古兵交,使在其间,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且移书耶律绍文等曰:“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夕以至则朝
8、以死。”又以书诀后使洪皓曰:“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要当舍生以全义尔。”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半酣,语之曰:“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我其处,题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众皆泣下,莫能仰视。弁谈笑自若,曰:“此臣子之常,诸君何悲也?”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之 奇:奇怪B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我其处 瘗:埋尸体C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 吾曹:我们D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 强:勉强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弁具有“民族气节”的一组是(3分)( )当遣一
9、人诣元帅府受书还;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成两国之好;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众皆泣下,莫能仰视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炎初年,朱弁主动要求出使金国,到了那里,为宋朝做了许多和解两国关系的工作。B面对难得的回国机会,朱弁坚决地留了下来。他要求王伦留下官印作为信物,与官印同睡同起。C金人对朱弁威逼利诱,要他到国贼刘豫那里去当官,朱弁宁可饿死,也绝不失节屈从。D在金人威逼朱弁换官时,朱弁坚决不从,要求和他一起被掠的人,抢先杀死他,为他立碑。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
10、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5分)译文: (2)此臣子之常,诸君何悲也(5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姜 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5分)答: 9、作者对
11、范成大的隐居之地石湖的环境描绘有何用意?(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子曰:“人而无信, 。”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 。子曰:不愤不启, 。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乐民之乐者, 。 ,民亦忧其忧。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扳着手指头数到十 芦芙荭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要回单位上班。其实也没啥东西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一双新布鞋。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苕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包了,塞进包里。 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说那地方白天狐狸都敢偷鸡呢。 我和娘
12、把爹送到道场边。爹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爹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了病,抽空去看一下。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 我说:“爹,你几时回来?” 爹笑笑说:“个把月吧。” 爹就去了。 我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十天。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能数到十。 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儿去看瓦匠。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回来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娘还是看见了。娘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说:“我也是有用途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了三个十,爹不就回来了?” 娘就笑了,没有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699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