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点—虚词:“与则”8.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点虚词:“与则”8 广东省 惠州市 惠阳 第一 中学 实验学校 2014 届高三 语文 一轮 复习 知识点 虚词
- 资源描述:
-
1、高三导学案 学科 语文 编号 编写人 邓楚国 审核人 使用时间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掌握虚词“与、则”的用法【重点难点】重点 :重点掌握“与、则”字的基本用法。难点 :掌握“与”作名词、作助词的用法;“则”作动词、作介词的用法。【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预习案一、 知识梳理与【本义】动词,赐予别人一勺饭食赐予、给予。【引申义】1给予别人东西是为了和别人结交、亲附2与之亲近则容易赞成他的观点赞成、赞许、援助3、对付。庞煖易与耳。【假借义】1、 介
2、词。(1)比,和比较。(2)给,替。 (3)介词。和,跟,同。2 连词,相当于“和”“同” “跟”。注意:此用法与介词用法要分清,义同而在句中所做成分不同,所以用法不同。3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疑问或感叹,后作“欤”,此义项读音为y。4动词,可译为“参加、参与”,此义项读音为y。【固定词组】【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则【本义】古代以贝类和刀形金属作为货币货币。【引申义】1货币的轻重各有等差,需要制定法则加以衡量法则、准则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动词。效法2副词,是、就是。3副词,就、立即。【
3、假借义】1用作连词,表示多种语法关系。连接前后相承接的语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便”“那么”。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连接转折关系的语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却”“但”。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那么”。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表示并列关系,不用翻译。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
4、原来已经”。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2助词,无实际意义。【固定词组】指示代词“然”和连词“则”的连用,意思是“既然如此,那么”。【则是】只当是。【则则】赞叹的声音。二、基础自测1指出下列句中“与”的用法和意义。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答案:介词。和,跟,同。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答案:给,替。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答案:答案:比,和比较。2、指出下列句中“与”的用法和意义。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5、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答案: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答案:连词。和,跟,同。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指出下列句中“与”的用法和意义。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勾践灭吴)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答案:动词。给予,授予。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答案:结交,亲附。庞煖易与耳。答案:对付。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答案:参加,参与。吾与点也。朝过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925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